“只要解决了他,就没有后顾之忧。”
“现在只有这条路可走,你表态,到底干不干?”
李斯被问得无言以对。
他能拒绝吗?
拒绝就是死路一条。
如果答应,风险也很大。
一旦刺杀失败,同样难逃一死。
思索片刻,李斯咬牙道:“既然上了这条船,就没退路了。”
赵高听了,立刻下令。
派出几名探子前往大秦皇城送信。
信中表示他们愿意投降……
同时还提出了投降的条件。
要求大秦皇帝带领文武百官出城迎接,当场签订投降协议。
他们承诺交出所有兵马,加入大秦军队。
只求保命。
希望皇帝能饶他们不死。
这封信被迅速送到大秦皇宫时,
赢宇正坐在龙椅上,主持早朝。
大臣们纷纷进言,处理政务。
忽然,一名士兵急匆匆赶来,跪地禀报:
“启禀陛下!这是逆贼赵高和李斯送来的请降信!”
“他们说愿意投降,但提了一些条件。”
赢宇闻言,有些意外。
没想到赵高和李斯到了这种地步,
还在做最后挣扎?
不过是秋后的蚂蚱,蹦跶不了多久。
看来是想最后一搏……
赢宇仔细看了信,又让大臣们传阅。
看完后,朝堂顿时炸开了锅。
大臣们议论纷纷,吵成一片。
“呸!赵高这人真不要脸!”
“李斯身为丞相,平时装得道貌岸然。”
“竟然也提出这种条件?”
“真当大秦会跟他们讲价钱?”
“想求饶?真是岂有此理!”
“现在他们已经是强弩之末,还有什么资格谈条件?”
“说得对!他们唯一的依靠,不过五万六国杂兵。”
“想带着这群乌合之众投降?先问问大秦答不答应!”
“我大秦怎能收编这些叛贼?”
“荒唐!天下奇闻!”
“亏他们想得出来!”
“李斯居然也支持,真是糊涂。”
“这种无理的要求,绝不能答应!”
“要打就打!”
“正好试试新式武器。”
“赏他们一发炮弹,让他们灰飞烟灭!”
“五万人马,不值一提。”
“怎么敢在这里吵闹?”
“真可笑。”
“绝不能让赵高和李斯摆布!”
“想投降?想讲条件?做梦去吧!”
此时满朝文武都挺直了腰杆。
自从上次见识过九皇子的神兵利器,
亲眼看到那些威力惊人的武器。
大家对九皇子已心服口服。
而且众人心里明白,赵高和李斯已经没有多少势力了。
他们根本无力反抗,
手下残兵败将,也掀不起什么风浪。
群臣一个个底气十足,
因此没人愿意与赵高议和,更不屑回应他的要求。
朝廷上下意见一致。
如今愿意跟随赵高、李斯的人已经很少了。
赢宇看到这种情况,心中暗自高兴,
但表面上却不动声色地说:
“各位大臣,赵高和李斯也算用心良苦吧?”
“虽然归降的诚意不够,但总算表明了态度。”
“我倒要看看,他们还能有什么花样?”
“来人,传旨。”
“告诉赵高和李斯,我同意和谈!”
“他们的要求全部答应。”
“到时候我会亲自带领百官在城门迎接他们!”
“希望他们不要让我失望。”
话音刚落,满朝哗然。
众臣百思不得其解,
陛下这是什么意思?
一向强硬的态度,为何此刻突然示弱?
为什么要接受赵高、李斯这两个叛贼?
群臣还想劝谏,
赢宇挥手道:“各位先退下,好好休息吧!”
“明天看一场好戏!”
说完便离开。
只留下众臣面面相觑。
其实赢宇自有打算。
他即位本来就不够正统,
在人们眼中,不过是借助赵高、李斯之力,
才坐上皇位罢了。
实力还需要验证,
品行仍需检验。
这次正是要借此机会,赢得天下人心。
赵高和李斯想投降吗?
念及二人曾是大秦的臣子,赢宇愿意给他们一个机会。
也要向九州展示自己的胸怀。
既往不咎,接纳他们。
如果他们真心归顺,绝不逼迫到底。
最终给了他们一线生机……
他要的是百姓臣服,
让世人称赞他的仁德。
但他也清楚——
赵高和李斯怎么会轻易交出权力?
他们绝不会甘心低头,
说不定还藏着什么阴谋……
他正想趁此机会,揭露这两个人的卑劣本质和丑恶嘴脸,让天下人都看见。等时机成熟后,再用严刑处罚他们,才能服众……只有这样,帝位才能稳固,大秦基业才能长久延续。总之,一定要让赵高和李斯身败名裂,赢得民心,让他们拥护自己登上皇位。到时候名声和权力都能得到,何愁霸业不成?
赵高和李斯很快得知了消息。一开始,两人有些惊讶和疑惑,不明白赢宇为何如此轻易答应。为了防止有诈,他们派人暗中调查,并做好充分准备,等待明天的到来。赵高还与六国残余势力秘密通信。
由于六国调集的五万援军还未到达,预计第二天清晨才能抵达。因此,赵高和李斯决定在第二天早朝时前往皇城正门,参加这场权力交接仪式。
等到双方见面时,六国的军队也将部署完毕。他们计划在仪式过程中发动突袭,杀掉赢宇。如果成功,就没人能阻止他们篡权。想到这里,两人内心激动不已。
这无疑是最后的较量,也是唯一的希望。虽然没有十足把握,但他们心里还是有一丝胜算。
第二天中午,两人带领两万兵马来到皇城外。赢宇如约而至,带着满朝文武在城外等候。赵高等人虽然兵力不多,但仍强装镇定——他们相信六国援军马上就会到来,届时就能有底气对抗大秦。
暗地里,他们早已设下陷阱。以和谈为名,实则安排死士刺杀九皇子。阴影中有许多刺客,只等一声令下便发动袭击。
赢宇始终从容不迫,端坐龙椅,冷眼看着赵高和李斯亮出底牌。
文武百官肃立在后。
赵高和李斯缓步走来。
李斯下马后站在对面,盯着九皇子,神色难测。
赵高却摆出一副架子——华盖马车驶来,稳稳停下。
先是御者掀开帘子,接着婢女跪伏在车侧,用脊背搭成台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