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银花这位在农村以及工地操劳了大半辈子的妇女,对于在土灶上做饭显然驾轻就熟。
她只是简单打量了一下环境,便挽起袖子,洗净双手,系上那条用饲料袋子制成的围裙,然后语气平和地向张薇询问主要食材和调味品存放的位置。
得知位置后,她便手脚麻利地开始了准备工作。
那娴熟的切菜动作、对火候恰到好处的把握,让原本负责大伙伙食的张薇暗自佩服,自然而然地就从主厨退居到帮厨的位置,在一旁负责洗菜、递东西,打打下手。
另一边,物资搬运的现场则是一片热火朝天的景象。
安防组的四人、加上王小磊、江子轩、李浩然以及方牧父亲,和新来的四名壮劳力,组成了一条高效的人链。
只见货车后厢里成箱的罐头、袋装的口粮、捆扎好的工具,在以肉眼可见的速度减少,在众人手中接力传递,最终在指定位置堆放整齐。
方牧站在一旁协调指挥,第一次如此直观地感受到“人多力量大”的好处。
之前仅靠他们几人需要搬运很久的物资,此刻在十几人的协同下,不到一会儿,就已初见成效。
在张银花将饭菜准备妥当之前,所有的物资都已经搬运并且归类完毕。
方牧和白池最后检查了一遍那些暂时堆放在露天,不着急搬进右侧仓房的工具和设备,仔细地给它们盖上了一张巨大的防雨布,并用砖石压好了边角。
看着眼前已然变得井然有序的院落,和虽然疲惫却精神头十足的新老成员,方牧心中忽然闪过一个念头:这里的人手似乎有些充裕了,甚至可以说是过剩了。
他便思考了一番,走到正在用衣袖擦拭额角汗水的李浩然身边,开口道:“浩然,吃完饭,你跟我们一块回去。养猪场那边,终究还是离不开你。”
李浩然闻言,立刻点了点头,脸上没有任何意外的表情:“明白,我也正想着这事。离开快一周了,心里的确惦记着那些马上出栏的育肥猪,是该回去盯着了。”
那个由他接手后并倾注了大量心血的猪圈,同样是这个小小幸存者团体不可或缺的根基。
周延铮则利用饭前这段空隙时间,将新来的四人召集到一旁,给他们介绍了水电站的基本情况、日常守则、安全注意事项以及接下来一段时间他们需要参与的主要工作任务:
包括协助王小磊进行设备维护、参与周边的警戒巡逻、以及即将展开的农田开垦准备等。
这四人听得极为认真,不时点头,眼神专注,甚至有人从口袋里掏出了小本子快速地记录着要点。
他们心里都很清楚,在这个秩序崩溃、资源匮乏的末世,能被接纳并提供一个相对安全的容身之所是多么不易。
对于他们这样在丧尸爆发之前就是社会的精英人士,自然不会放过任何一个眼前的机遇。
对于方牧一行人的出现,以及展现出来的实力以及形式规矩,完全值得他们舍弃一个目前已经稳定的云山墅,转而前往需要辛苦劳作的水电站进行开荒。
每个人都憋着一股劲,迫切地希望尽快体现出自己的价值,用自己的劳动和忠诚在这里站稳脚跟,赢得一席之地。
“饭好了!大家都洗洗手,准备吃饭啦!”张薇清亮的声音从厨房门口传来,打破了院落里的小会议。
众人循声望去,只见厨房那张长条木桌上,已经摆好了几盆热气腾腾的菜肴。
走到厨房门口,一股混合着米饭和罐头肉的浓郁香气便扑面而来,极大地刺激着大伙因劳累而空瘪的肠胃。
方牧忍不住深吸了一口气,由衷地感叹了一句:“嚯,真香啊!”
因为带的锅盔都吃完了,方牧几人就连续吃了两天作为主食的压缩饼干。
此刻面对着一桌热气腾腾的现炒饭菜,所有人的食欲都被极大地调动了起来。
张银花巧妙地利用了从云山墅带来的几种自热米饭作为主食基底,又搭配了牛肉罐头、豆豉鲮鱼罐头,再加入从养猪场带来的萝卜和土豆,竟也整制出了四道看起来有模有样的菜式。
在物资极其有限的条件下,这已堪称一顿丰盛的盛宴。
大伙儿也顾不上什么客套和讲究了,各自盛了满满一大碗米饭,便围着桌子或坐或站,迫不及待地开始享用这顿久违的像样晚餐。
张薇起初看着方牧、郑凡几个那副狼吞虎咽、赞不绝口的样子,心里还在暗暗嘀咕:“用的食材不都跟我前两天做的差不多嘛,有那么夸张?我看你们就是饿极了吃什么都香。”
她带着几分不服气,也端起饭碗,夹了一筷子靠近自己这边的土豆炖牛肉送入口中。
土豆炖得恰到好处,软糯入味,充分吸收了罐头牛肉的汤汁;牛肉虽然来自罐头,但经过二次加工,口感竟也恢复了几分嫩滑;
更重要的是,张银花将牛肉罐头原本的底料味道,经过自己的调制后,使得整道菜的风味层次瞬间提升了一个档次,基本上没有之前吃罐头里面自带的味道。
“好吃!”张薇几乎是情不自禁地脱口而出,脸上写满了信服。
“是吧!是吧!”郑凡嘴里塞满了食物,含糊不清地接话道,脸上洋溢着满足的光彩,
“张阿姨这手艺,跟方牧大伯母比起来,那真是不相上下啊!”
做饭的人,最大的快乐莫过于看到自己的劳动成果被如此热情地认可和欣赏。
张银花这位朴实的中年妇女,显然还不习惯被这么多人如此直白地夸赞,脸上露出了不好意思的笑容,连连摆手道:“害,我们农村人,就会瞎捣鼓这些土灶台,胡乱做的,你们不嫌弃,喜欢吃就好。”
方牧咽下口中的食物,认真地说道:“张阿姨您太谦虚了。以后水电站这边大伙儿的伙食水准,可算是有保障了,大家有口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