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靖十九年(1540)春,钱塘江口烟雨迷蒙。二十五岁的汪直站在一艘即将启航的福船甲板上,望着细雨中的杭州城渐行渐远。他的行囊中除了一套换洗的衣裳,还有两本被翻得起了毛边的书——本《四海图说》,一本《渡海方程》。这是临行前汪老先生特意托人送来的,扉页上墨迹未干:涉波涛如履平地,处异域勿忘根本。
汪兄弟,海上风大,还是进舱里说话吧。一个温和的声音从身后传来。汪直回头,见是许栋披着蓑衣站在雨中。这位年近四旬的海商首领面色凝重,目光却如鹰隼般锐利。
许大哥,汪直躬身行礼,这一去,不知何时才能回来了。
许栋拍了拍他的肩膀:好男儿志在四方。东南沿海的生意越来越难做,朝廷查得紧,我们只能往南边找出路。
船队沿着海岸线南下,经过台州、温州,进入福建海域。汪直第一次见识到了真正的海上生活。白天,他跟着老水手学习观测星象、辨识风向;夜晚,他在摇晃的船舱里就着油灯研读海图。船过泉州时,他看见港外游弋的官军战船,桅杆上飘扬着大明水师的旗帜。
那是福建巡抚派来巡查的。许栋指着远处的战船说,如今朝廷对私自下海的商船,一律以论处。上月就有三艘商船在漳州被扣,船主都被就地正法了。
汪直心中一凛:既然如此,我们为何还要冒险?
许栋冷笑一声:朝廷要禁海,可沿海数十万百姓要靠海吃饭。更别说日本、暹罗、佛郎机人都等着要我们的丝绸、瓷器。这生意,禁不绝的。
经过月余航行,船队终于抵达珠江口的浪白澳。这里是大明海疆最南端的贸易据点,虽然朝廷明令禁止与外番贸易,但实际上已经成为各国商船云集的繁华港口。
汪直第一次登上葡萄牙人的远洋商船时,被眼前的景象深深震撼。这艘来自果阿的圣卡特琳娜号拥有双层甲板,船首装备着数门佛郎机炮。船舱里堆满了产自美洲的白银、印度的香料和南洋的珍珠。
这些都是用我们的生丝和瓷器换来的。许栋抓起一把墨西哥鹰洋,你看,这些洋钱成色多好。在宁波,一两银子换一千文钱;在这里,一两银子能换一千二百文。光是倒腾银钱,就能赚个差价。
汪直天资聪颖,很快就在这个国际化的港口如鱼得水。他白天跟着葡萄牙商人学习语言,晚上与日本商人探讨行情。不出半年,他已经能够用简单的葡萄牙语与佛郎机人讨价还价,还能用日语与来自平户的倭商谈论京都最新的和歌集。
汪兄弟,你来看看这批生丝。一日,商团中的老商人徐惟学招呼他,按你的眼光,运到倭国能卖到什么价钱?
汪直仔细检查着雪白的生丝,又拈起一丝在指尖揉搓:这是湖州的上等货,若直接运到平户,应该能获利五倍。但要注意,如今倭国正值战国之世,各地大名互相征战。我们要找有实力的大名交易,比如九州岛的岛津家、大友家,他们手握银山,出手阔绰。
徐惟学赞叹道:后生可畏啊!连倭国大名的底细都摸得这么清楚。
汪直谦逊地笑了笑:这都是跟佛郎机人学的。他们在倭国传教,对各路大名的情形了如指掌。
在浪白澳的这几年,汪直逐渐展现出过人的商业头脑和领导才能。他不仅精通多国语言,对海外贸易的路线和规则也了然于胸。从马六甲到长崎,从暹罗到琉球,每条航线的风险与利润,他都计算得清清楚楚。
嘉靖二十三年(1544)春,汪直已经成长为商团中的核心人物。这年他奉命率领三艘商船前往日本平户贸易。船队满载生丝、瓷器和中药材,绕过台湾海峡,直航九州。
航行途中,他们遭遇了一场罕见的暴风雨。狂风卷起数丈高的巨浪,船帆被撕成碎片,船舱大量进水。经验丰富的老船长都面如土色,建议返航。
不能返航!汪直站在剧烈摇晃的甲板上,浑身湿透,我们已经走了一半路程,返航的风险更大。传令下去,把所有货物都加固一遍,船员分成三班,轮流排水!
他亲自掌舵,在风暴中坚持了整整两天两夜。当平户岛的海岸线终于出现在天际时,全船的人都欢呼起来。
这次成功的航行让汪直声名大噪。他带回来的不仅是十倍利润,更重要的是与日本九州各大名建立的贸易关系。岛津家甚至特意派使者送来一把武士刀,以示对这位年轻商人的敬意。
然而好景不长。嘉靖二十七年(1548)四月,一个噩耗从浙江传来:浙江巡抚朱纨派都指挥卢镗率重兵围剿双屿港,许栋被俘处死。
消息传到浪白澳时,汪直正在与葡萄牙商人洽谈一批火药的买卖。徐惟学跌跌撞撞地冲进船舱,脸色惨白:完了!双屿港被官兵端了,许大哥他...他被斩首示众了!
汪直手中的茶杯地摔得粉碎。双屿港是他们经营多年的重要据点,许栋更是待他如师如父。他强忍悲痛,立即召集商团核心成员。
朱纨下一步必定要扫荡浪白澳。汪直分析形势,我们必须立即撤离。
往哪里撤?有人问道。
汪直展开海图,手指点在舟山群岛的位置:回浙江。最危险的地方,往往最安全。
当夜,汪直率领十余艘商船悄然离开浪白澳。果不其然,三日后,广东水师的战船就封锁了珠江口。
船队北上途中,汪直不断收拢从双屿港逃出来的残部。当他抵达舟山群岛的金塘岛时,手下已经聚集了三十多艘船,两千余人。
六月的一个清晨,汪直在金塘岛的沙滩上召集全体部下。海风猎猎,吹动着他深蓝色的长袍。
兄弟们!他的声音在海湾中回荡,许大哥走了,双屿港没了。但是,我们的路不能断!朝廷要海禁,可沿海百姓要吃饭,海外诸国要我们的货物。这条路,不但不能断,还要越走越宽!
人群中爆发出阵阵欢呼。
汪直继续道:从今日起,我们要立下规矩:第一,商船必须武装,遇官兵可自卫,但不得主动攻击;第二,交易要公平,不得强买强卖;第三,所得利润,三成归公,用于修缮船只、购置火炮。
他顿了一顿,目光扫过全场:我汪直在此立誓,必带领兄弟们在这片大海上,闯出一片新天地!
自此,汪直自称五峰船主,以舟山群岛为基地,建立起一个组织严密的海上商业帝国。他设立了专门的议事厅处理各项事务,成立了武装船队保护商路,还制定了详细的利润分配方案。
短短数年时间,他的商团就发展成为东南沿海最强大的海上势力。商船往来于日本、琉球、吕宋、暹罗之间,最远甚至到达了满剌加。舟山群岛的金塘、烈港、岑港都成为繁华的贸易据点,码头上堆满了等待转运的货物,市集中可以听到汉语、日语、葡萄牙语、暹罗语等多种语言。
嘉靖三十一年(1552)春,一艘装饰华丽的日本朱印船驶入烈港。来自平户的松浦家使者登岸求见,恭敬地献上一份礼物——面绣着二字的锦旗。
汪船主,使者用流利的汉语说道,我家主公诚意邀请您前往平户设立商馆。只要您愿意,平户港最好的位置随时为您准备着。
汪直接过锦旗,目光却投向远方的大海。他知道,这条海上之路虽然越走越宽,但前方的风浪也会越来越急。朝廷的追剿、海盗的骚扰、各国势力的角逐...这一切都预示着,更严峻的挑战还在后头。
然而当他回头看见码头上忙碌的景象——水手们在修补船帆,商人们在清点货物,渔民们满载而归——他的目光又重新变得坚定。这条路,他一定要走下去,为了许栋未竟的事业,也为了千千万万靠海吃饭的沿海百姓。
海风吹动锦旗,猎猎作响。一个新的海上时代,正在这片蔚蓝的水域中缓缓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