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空零点能装置稳定运行的嗡鸣,如同这颗陌生星球的新心跳,持续不断地将磅礴的能量注入地下深处。那场由“掘客”带来的、充满荒谬与震撼的干预,暂时解除了迫在眉睫的毁灭危机,却也留下了更多、更深的谜团。它们是谁?为何帮助?它们与沉睡的古老文明是何关系?
这些问题暂时无暇深究。随着能量的持续输入,地下穹隆开始发生变化。
通过重新部署的传感器和探索队传回的影像,宋茜和舰桥众人看到,那排列成无尽矩阵的透明棺椁,内部悬浮的光态形体开始变得更加凝实,散发的微光也逐渐增强,如同即将燃尽的炭火被重新吹入了氧气。一种难以言喻的、低沉的能量“嗡”声开始在穹隆中弥漫,不再是死寂,而是某种宏大系统逐渐启动的序曲。
“唤醒序列第一阶段确认启动。能量吸收率符合预期,沉睡单位意识活性正在缓慢提升。”莉娜的声音带着疲惫,却掩不住兴奋,“按照这个速度,预计需要七十二小时才能达到最低唤醒阈值。”
七十二小时。他们赢得了时间,但危机感并未远离。能源问题以一种意想不到的方式解决了,可唤醒之后呢?那些掘客呢?还有这片星域本身隐藏的秘密?
就在能量注入稳定进行后的数小时,那股古老的意识流再次主动联系了宋茜。这次传递来的,不再是历史、蓝图或协议,而是一个清晰的坐标——并非位于当前所在的地下穹隆,而是在这颗星球的另一端,一个极其深邃、未曾被“启明”号探测到的地壳裂隙深处。伴随坐标而来的,是一种强烈的、混合着警示与沉重哀伤的意念。
“见证……轮回的……尸骸。”
短短几个意念,却蕴含着令人心悸的重量。
“它们想让我们去看什么?”张伟在通讯中疑虑重重,“‘轮回的尸骸’?听起来就不是什么好地方。会不会是陷阱?”
宋茜凝视着主屏幕上那颗星球的三维模型,目光落在那个被标记出的、位于一片崎岖金属山脉下方的坐标点。路岩晶体在她胸前平稳地共鸣着,对那个坐标方向传递来的是一种……难以言喻的悲悯与确认。
“不像陷阱。”宋茜缓缓摇头,“更像是一种……陈述。一种让我们理解它们,理解我们自身处境的关键。”
她做出了决定。留下大部分人员继续监控唤醒进程和修复“启明”号,她亲自带领一支精干的探索队,乘坐唯一尚能运转的小型勘察艇,前往那个坐标点。队员包括张伟(负责安全)、莉娜(负责科学分析),以及四名最精锐的陆战队员。
勘察艇低空掠过这片异星绿洲。从空中俯瞰,那些散发着金属光泽的墨绿色植被、蜿蜒的幽蓝水体、以及脉动的水晶簇,构成一幅瑰丽而诡异的画卷。然而,随着靠近坐标点所在的区域,生机逐渐褪去。大地变成了暗沉的、仿佛被烈焰焚烧过的金属熔渣色,布满了狰狞的裂隙和扭曲的岩层。空气中弥漫着淡淡的硫磺味和某种……类似放射性尘埃的冰冷气息。
最终,勘察艇悬停在一个巨大的、如同星球伤疤般的裂隙边缘。裂隙深不见底,内部黑暗浓重,连“青冥”恒星的光芒似乎都被其吞噬。探测器显示,下方存在着强烈的能量残余和复杂的金属结构信号。
“就是这里了。”莉娜看着数据,面色凝重,“下面的能量 signature 非常混乱,而且……古老得难以想象。”
放下升降索,探索队沿着陡峭的裂隙壁缓缓下降。越是深入,光线越是黯淡,温度也在逐渐降低。头盔上的强光探照灯成为唯一的光源,在凹凸不平、反射着冷硬金属光泽的岩壁上投下晃动不安的光斑。
下降了近千米后,脚下终于触到了实地。展现在他们眼前的,并非预想中的天然洞穴,而是一个……无比巨大的、人工开凿的、早已死寂的地下空港,或者说,是一座坟墓。
探照灯的光柱扫过,所有人都倒吸了一口冷气。
空港的规模超乎想象,其穹顶之高,足以容纳数艘“启明”号并排悬浮。然而,此刻充斥视野的,并非整齐的停泊位或忙碌的设施,而是……残骸。无数星舰的残骸!
这些星舰的样式千奇百怪,有的还保留着流线型的生物外壳特征,有的则是棱角分明的几何结构,有的甚至像是巨大的、结晶化的植物种子。它们唯一的共同点,就是毁灭。舰体被巨大的力量撕裂、扭曲,有的熔化成奇形怪状的金属疙瘩,有的则像是被某种东西从内部“蛀空”,只剩下千疮百孔的外壳。这些残骸层层叠叠,堆积如山,一直延伸到探照灯光芒无法触及的黑暗深处,不知其几万、几十万具!
寂静。死一般的寂静。连空气都仿佛凝固了,只有探照灯电机细微的嗡鸣和众人粗重的呼吸声。
“我的……天啊……”一名陆战队员失神地喃喃,他的声音在空旷的死寂中显得格外突兀。
莉娜操纵着扫描仪,声音带着无法抑制的颤抖:“这些舰船……来自不同的时代,不同的科技树……但它们的毁灭方式……有相似性。部分残留的能量读数,与‘织构者’网络的同化辐射……有微弱的吻合。但更多的,是某种……我们无法理解的、纯粹的‘抹除’痕迹。”
张伟蹲下身,用戴着手套的手拂开一片残骸上的积尘,露出了下面扭曲的、非人类风格的操控界面。“它们……都是像我们一样的‘逃亡者’?找到了这里,然后……被毁灭了?”
宋茜缓缓行走在由星舰尸骸铺就的“地面”上,脚步沉重。她的目光掠过一具具凝固在毁灭瞬间的残骸,仿佛能听到无数文明在最终时刻发出的、无声的呐喊与绝望。这些,就是“轮回的尸骸”。是无数个可能在绝望中找到一线生机,却又在某个时刻被彻底碾碎、归于虚无的文明最后留下的印记。
这个位于双星系统、环境完美的“绿洲”,这个沉睡者文明的避难所,并非唯一的希望之地。它更像是一个……陷阱?或者说,是一个筛选场?
那些沉睡的光态形体,是成功避开了某种“清理机制”的幸运儿?还是说,它们也曾在类似的“尸骸堆”中挣扎求生,最终才找到了将自己封存、等待“变数”的方法?
路岩晶体传来一阵清晰的悲恸,并非恐惧,而是对这片无尽死亡的理解与共鸣。晶体中,“指引者”的意识也传递来沉重的默然,仿佛在说:看,这就是试图挑战“轮回”、试图在“织构者”阴影下生存的……大多数结局。
“它们让我们来这里,是为了警告我们?”莉娜的声音带着一丝恐惧,“告诉我们,失败是常态,我们的结局可能和它们一样?”
宋茜在一具特别巨大的、像是某种海洋生物骨骼构成的星舰残骸前停下。那残骸的断裂处,光滑得如同被最锋利的刀刃切割。她伸出手,轻轻触碰那冰冷了不知多少万年的材质。
“不,”她轻声回答,声音在这尸骸的殿堂中却异常清晰,“它们是在告诉我们……代价。”
打破轮回,对抗“织构者”,需要付出的代价。这些堆积如山的文明尸骸,就是那代价的证明。它们是在用这触目惊心的现实,询问“启明”号,询问人类文明:你们,是否真的准备好了?
是像这些尸骸一样,在追寻希望的道路上燃尽最后一丝光,还是像那些沉睡者一样,选择隐匿和长久的等待?抑或是……找到第三条路?
宋茜抬起头,目光穿透头盔的面罩,仿佛要看清这片死亡之地的尽头,看清那操纵着这一切的、名为“轮回”的冰冷机制。
恐惧依然存在,但一种更加坚定的东西,在她心中生根发芽。
他们不能成为下一具尸骸。
他们必须找到那条,能够跨越这无数失败者骸骨的道路。
“我们该回去了。”宋茜转身,声音恢复了惯有的沉稳,“唤醒进程还在继续。我们……还有事情要做。”
探索队沉默地开始撤离,每个人的心情都无比沉重。这片“轮回的尸骸”,如同一座冰冷的墓碑,也如同一面映照未来的镜子,深深地烙印在了他们的灵魂深处。
希望依旧存在,但它的光芒,从此必须穿透这无边尸骸的阴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