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建会议确立的方向,如同一道明确的指令,注入了龙宫幸存者这具濒临崩溃的躯体。b7枢纽避难所内,原本弥漫的茫然与焦虑,被一种更具目的性的忙碌所取代。人们按照分组开始行动,清理废墟,修复管线,清点并测试那些从探索中带回的、可能派上用场的设备零件。希望的种子一旦播下,即便在贫瘠的土壤中,也能顽强地抽出嫩芽。
然而,在宏观秩序逐步建立的同时,微观层面的异常,也开始浮出水面。
首先发现问题的是艾米领导的生存保障组。她们在尝试修复一条通往核心水循环单元的主管道时,发现管道本身结构完好,但内部的能量引导线路却出现了大面积的、非物理性的“枯萎”。不是烧毁或断裂,而是像植物失去了水分,材质变得脆弱,能量通过性急剧下降,仿佛其内在的“活力”被某种东西抽走了。
紧接着,张海的防御与探索组在绘制内部结构详图时,标注出了几片区域。这些区域在物理结构上相对完整,但队员们靠近时,会感到莫名的头晕、心悸,甚至短暂的方向感丧失。携带的能量探测器在这些区域读数混乱,指针疯狂摇摆,仿佛存在着某种看不见的能量涡流。
陈老的研究与解析组,则在对龙宫残余能量网络的全面扫描中,发现了最令人不安的现象。在全息投影构建出的能量流图谱上,原本应该相对均匀分布的能量脉络,如今出现了数块巨大的、形态不规则的“空洞”或“瘀痕”。这些区域能量密度极低,甚至呈现出负值,并且不断散发着微弱的、紊乱的辐射波动,干扰着周边正常的能量运行。它们像是一张光滑皮革上突兀的疤痕,丑陋,且隐隐作痛。
陈老将这一发现带到了由宋茜主持的每日例会上。他在一块相对平整的金属板上,用发光涂料绘制出了简化的能量图谱,那几个刺眼的“疤痕”区域被重点标红。
“我们称它们为‘能量伤疤’。”陈老的声音带着科研人员的严谨,也掩不住一丝忧虑,“初步分析,这应该是上次屏障破碎、渊鲸意志爆发时,两种极端力量(秩序与混沌)剧烈冲突,对龙宫底层能量结构造成的永久性损伤。它们不是静态的,宋委员长,它们在…‘呼吸’。”
“呼吸?”张海皱眉。
“是的。”陈老指向图谱上的一块红色区域,位于原先的生活区边缘,“它们的能量水平在以一种缓慢但可探测的周期波动。在‘低谷’时,相对稳定,只是阻碍能量流通;但在‘高峰’时,会间歇性地释放出能量脉冲,扰乱设备,甚至…可能对靠近的生物体神经系统造成影响。”
他顿了顿,补充了最关键的一点:“而且,根据模型推演,这些‘伤疤’的存在,正在持续削弱渊鲸意志残余屏障的稳定性。它们像是一个个漏水的洞,在不断消耗着本就不多的‘存量’。”
会场的气氛瞬间凝重起来。外有强敌环伺,内部却出现了不断侵蚀根基的“病灶”。这无疑给刚刚确立的“探索与共存”之路,蒙上了一层更深的阴影。
“能修复吗?”宋茜直接问出了最关键的问题。
陈老摇了摇头,花白的眉毛紧锁:“以我们目前的技术和能力…几乎不可能。这涉及到能量结构本源层面的损伤,就像…就像试图用针线去缝合一个概念的伤口。我们甚至无法完全理解它的成因和运行机制。”
“那怎么办?难道任由它们继续恶化,最终把我们都…”一个代表没有说下去,但意思不言而喻。
“或许…我们不应该只把它们看作‘伤疤’。”一个略显稚嫩,但带着独特冷静的声音响起。众人望去,是研究组里一个名叫莉娜的年轻女技术员,她以对能量理论的独特见解而受到陈老的赏识。
莉娜走到金属板前,指着那些红色区域:“大家看它们的分布,虽然看似随机,但如果我们叠加龙宫最初的能量节点图…”她拿起另一支发光笔,快速勾勒出几个点,“会发现,这些‘伤疤’大部分都覆盖或紧邻着原先的关键能量枢纽。”
“这意味着什么?”艾米问道。
“意味着,能量在这里曾经高度富集,也意味着…这里的‘结构记忆’可能最强。”莉娜的眼睛在应急灯光下闪着光,“剧烈的冲突撕裂了这里,留下了创伤。但就像人体受伤后,伤口愈合处往往血液循环更旺盛(至少在初期),神经也更敏感一样。这些‘伤疤’,会不会也保留了某种…更高浓度的‘信息’?或者,成为了连接某种更深层结构的…‘薄弱点’?”
她提出了一个大胆的假设:这些能量伤疤,不仅是负担,也可能潜藏着机遇。它们是危险的禁区,但也可能是窥探龙宫能量本质、甚至与渊鲸意志进行更深入“沟通”的潜在窗口。
这个想法过于超前,也过于冒险。立刻引来了质疑。
“胡闹!”一位较为保守的技术代表反驳,“按照你的说法,我们难道要主动去接触这些不稳定的能量瘤?嫌死得不够快吗?”
“我不是建议盲目接触!”莉娜争辩道,“我是说,在研究策略上,我们不能只想着‘修复’或‘回避’,也应该包含‘理解’和‘利用’!我们需要知道它们波动的规律,释放脉冲的特性…这本身就是极有价值的研究数据!”
会议上再次出现了分歧的苗头。一方主张严格规避所有能量伤疤区域,将其划为禁区,以策安全;另一方则认为,在资源和技术极度匮乏的当下,任何潜在的信息源和可能性都不应被轻易放弃,需要进行极度谨慎的、有限度的勘探。
所有人的目光再次聚焦到宋茜身上。
宋茜凝视着金属板上那些刺眼的红色疤痕,沉默了片刻。她想起了路岩关于“秩序与混沌并非对立”的感悟,也想起了范博士日志中关于“沟通”的遗言。
“规避,可以保证短期的安全,但无法解决根本问题。而盲目接触,是自杀。”宋茜缓缓开口,做出了决断,“陈老,莉娜。”
“在。”两人同时应道。
“由研究组主导,制定一个对‘能量伤疤’的长期监测与有限研究计划。优先级最低,安全系数最高。在不影响核心生存和防御的前提下,利用远程传感器和非侵入式手段,收集它们的数据。首要目标是理解其波动规律和对环境的影响,暂不进行任何形式的主动交互。”
这是一个极其谨慎的折中方案。它既没有完全封死利用“伤疤”的可能性,又将风险控制在最低限度。
“明白。”陈老点了点头,莉娜也表示了接受。
会议结束后,宋茜独自走到一处可以遥望龙宫之门方向的观察口。那里,也是能量伤疤分布较多的区域之一。她感受着空气中那丝若有若无的、令人心神不宁的能量涟漪。
能量的伤疤,是过去灾难的铭刻,也是未来道路上的未知险阻。它们提醒着宋茜,重建之路绝非坦途,每一步都需如履薄冰。而能否将这些狰狞的疤痕,从致命的缺陷转化为理解这个世界深层规则的关键,或许,将决定他们这艘罪孽方舟最终的航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