命令已下,整个应急处置机制如同精密的齿轮,开始高速运转。
车间内,以王院长为首的技术组,调集了厂内所有能调动的技术骨干,连同连夜从理工大学请来的几位软件和自动化专家,组成了临时的技术攻坚团队。
他们将主控系统拆解,逐行检查代码日志,搭建模拟环境进行故障复现,不放过任何一丝可疑的线索。
叶辰没有离开车间,他就在现场坐镇。他没有去干涉具体的技术排查,而是选择了一个能纵览全局的位置,沉默地观察着,思考着。
他面前摆着一台笔记本电脑,张赫实时将外面的舆情动态和各方反馈汇总给他。
网上的负面舆论在有心人的推动下,有发酵扩大的趋势。
除了攻击项目本身,开始更多地将“背景论”、“拍脑袋决策”与叶辰个人捆绑。
张赫汇报,已经发现有几个网络水军账号在集中发帖带节奏。
“让网信办固定证据,暂时不做大规模删帖,但要准备好澄清的通稿和素材。”叶辰冷静地指示,“现在回应,只会陷入口水战。等我们这里有了确切的结论,才是反击的最佳时机。”
他也接到了市长成汉雯和市委书记顾同关心的电话。
叶辰没有隐瞒,如实汇报了现场的严峻情况和初步判断,也汇报了自己已成立的应急指挥体系和采取的措施。
成汉雯在电话那头沉默片刻,只说了两个字:“顶住!”
顾同的指示则更为具体:“技术问题,交给专家。稳定人心,是你的责任。市委会支持你的工作,但你要确保,不能因为这次事件,动摇高新区建设的根本。”
两位主要领导的态度,给了叶辰莫大的支持,也让他更加清醒地认识到自己肩头的责任。
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窗外的天色由墨黑转为深蓝,再透出晨曦的微光。
车间里的技术人员已经连续奋战了七八个小时,每个人眼中都布满了血丝,脸上带着疲惫和焦虑,但故障原因依然没有头绪。
供应商的专家虽然已经抵达,加入了排查,但面对这个诡异的系统锁死,似乎也一时束手无策。
一种压抑的、近乎绝望的气氛开始在现场弥漫。
马国栋的嘴角急出了燎泡,来回踱步。连王院长的眉头也锁成了川字,不时摘下眼镜,用力揉着太阳穴。
难道……真的无法解决了吗?叶辰的心也一点点往下沉。
如果这条生产线最终被判定为“先天缺陷”或无法修复,不仅数千万的投资打了水漂,更可怕的是,“智造赋能”的战略将受到致命质疑,他个人的政治生涯也可能因此蒙上巨大的阴影。
就在这令人窒息的压力达到顶点的时刻,车间门口传来一阵急促的脚步声。张赫带着一个人快步走了进来。
“市长!梁教授来了!”
叶辰抬头,只见梁永康教授背着一个双肩包,风尘仆仆,脸上带着长途跋涉的疲惫,但眼神却异常明亮和专注。
“叶市长,我在国外处理过几次类似的复杂系统故障,有点经验,接到张秘书电话就立刻改签机票赶回来了。”梁永康没有任何寒暄,直接说道,“情况张秘书在路上跟我大致说了,让我看看。”
叶辰心中涌起一股暖流和新的希望。他立刻起身:“梁教授,辛苦你了!快请!”
梁永康走到主控台前,没有急着动手,而是先静静地听了王院长和供应商专家对排查过程和现有结论的详细介绍,又仔细翻阅了厚厚的运行日志和错误报告。
他的目光锐利,不时提出几个关键问题,都直指核心。
听了十几分钟,梁永康突然开口,语气带着一丝笃定:“我觉得,你们的排查方向可能有点偏差。”
一句话,让所有疲惫的技术人员都抬起了头。
“这种深层次的、难以复现的逻辑锁死,未必是主控程序本身的设计缺陷。”
梁永康拿起一支笔,在白板上画了起来,“现代工业控制是一个复杂的分布式系统。有没有可能,问题出在某个不起眼的边缘计算节点或者数据采集模块上?这些模块的微小故障或数据扰动,在某些特定工况叠加下,可能会通过内部通讯协议,向上层主控系统发送了错误的、甚至是相互矛盾的状态信息,导致主控系统的安全协议被异常触发,从而引发全局性锁死?”
他提出的这个思路,如同在黑暗的迷宫中点亮了一盏新的灯!王院长和供应商专家先是愕然,随即陷入了沉思,然后眼睛渐渐亮了起来!
“有道理!”
“对啊!我们一直盯着主控程序本身,忽略了底层数据链路的完整性!”
“快!按照梁教授的思路,重点排查所有边缘节点和传感器数据通道!”
新的方向确定了,技术团队仿佛被打了一剂强心针,重新焕发出活力,在梁永康的指导下,开始了更有针对性的排查。
叶辰看着在技术人群中沉着指挥、条理清晰的梁永康,心中感慨万千。
这才是真正的人才!在关键时刻,能顶得上,能拿出真知灼见!
又是数个小时的紧张排查。终于,在下午三点左右,一名技术人员发出一声惊呼:“找到了!在这里!”
问题果然如梁永康所料,出在一个负责监控主轴温度的数据采集模块上!该模块因内部元件老化,在特定高温高负载工况下,会产生极其微小的信号漂移和间歇性通讯丢包。
这种微小异常在平时会被系统过滤或忽略,但在那天夜里的特殊生产任务组合下,一系列微小的错误数据恰好叠加,形成了一个足以欺骗主控系统安全协议的“逻辑炸弹”,导致了整个系统的崩溃!
根本原因找到,解决方案就变得清晰。更换故障模块,更新相关节点的固件程序,增加数据校验机制和异常状态隔离策略……
当天晚上八点,在生产线停滞了将近二十四小时后,随着技术人员按下重启按钮,控制中心的屏幕依次亮起,各项参数恢复正常,庞大的生产线再次发出了低沉而有力的轰鸣,缓缓启动,恢复了运转!
“成功了!”
“修好了!”
车间里爆发出热烈的欢呼声和掌声,所有参与抢修的人员,无论职务高低,都激动地拥抱、击掌,许多人甚至流下了如释重负的泪水。
马国栋紧紧握着叶辰和梁永康的手,老泪纵横:“叶市长!梁教授!谢谢!谢谢你们!救了厂子,也救了我啊!”
叶辰看着恢复运转的生产线,一直紧绷的神经终于可以稍稍放松,一股巨大的疲惫感袭来,但更多的是战胜困难后的欣慰和昂扬。
他用力拍了拍马国栋的肩膀,然后转向梁永康,郑重地说道:“梁教授,这次多亏了你!你是照海的功臣!”
梁永康谦虚地摆摆手:“叶市长言重了,我只是提供了一个思路,是大家共同努力的结果。”
危机解除,叶辰立刻下达了后续指令:
“张赫,立刻以高新区管委会和重机厂名义,联合发布官方通报,如实说明故障原因、抢修过程和最终结果。”
“强调这是新技术应用过程中的正常挑战,突出我们快速响应、协同攻关、成功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将我们收集到的网络水军造谣的证据,一并提交给网信和公安部门!”
“马厂长,组织全厂技术力量,举一反三,对全厂所有自动化设备进行一次彻底的排查和预防性维护,绝不能再出现类似问题!”
处理完这些,叶辰才拖着疲惫不堪的身体,在晨曦再次降临时,回到了办公室。
他坐在椅子上,看着窗外冉冉升起的太阳,金光洒满正在苏醒的城市。
经过这一天一夜的惊心动魄,他感觉自己的内心仿佛被淬炼过一般,变得更加坚韧和通透。
这次危机,不仅没有击垮他和他的事业,反而成为了最好的“压力测试”。
它检验了团队的战斗力,证明了“智造赋能”方向的正确性(问题可查可解),更意外地收获了一位顶尖人才梁永康的真心归附。
而那场舆论风波,在确凿的事实和官方的正面回应下,也迅速平息,反而让更多人看到了照海务实、负责的形象。
真金不怕火炼。 叶辰深深地体会到,在改革的道路上,永远不会一帆风顺。
真正的强者,不是不遇风浪,而是能在风浪中把稳舵,甚至借助风浪,让航船行得更稳、更远。
他拿起笔,在日程表上郑重地写下了下一项重点工作:加快推进梁永康教授“先进机器人技术与应用研究院”的落地事宜。
危机已然度过,而新的征程,就在脚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