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5章
红薯宴过完,张小夏又恢复到之前的日子。
她给镇上的粮行每样酱菜送了一点试卖,反响挺好,王掌柜让她每隔一段时间送一次。
为了感谢王掌柜,张小夏把家里晒好的粉丝送了5小捆,自己晒的木耳、干菜也给了一些,另外送了一瓶松茸粉。
“别看只有这么一小瓶,烧菜、烧汤的时候放一点,比鸡汤还鲜。”
王掌柜不相信,扒拉着算盘的手不停。
“你唬我老头子呢,谁家不是吊高汤,撒一点粉,汤就鲜了?我不信。”
“您还真别不信,烧个汤试试不就知道了。”
“行,试试就试试。”
王掌柜也是苦日子过来的,所以他欣赏张小夏的韧劲儿。
粮行的伙计就看着一老一小吹胡子瞪眼的去了灶房,好奇的也跟了过去。
灶房里有早上买的新鲜菜,张小夏看了眼,有嫩青菜。
“做个青菜蛋汤怎么样?”
“行,你做,我在边上看着。”
小伙计去烧火,烧汤简单,打两个蛋,水开放青菜,蛋花倒进去,再放盐和一点猪油。
“您先尝尝没有放鲜粉的。”
掌柜的喝了口,就是平时自己喝的味道。
小伙计也得了一小碗,慎重的尝了尝,没啥特别。
张小夏往锅里撒了点松茸粉,她为了怕别人仿制出来,还改了个名字,叫鲜粉。
搅拌一下,又一人盛了一碗,“再尝尝。”
王掌柜面上不信,端起碗拿汤勺舀了一口,眼睛亮了。
真的很鲜。
一碗平平无奇的青菜蛋花汤,因为撒了一点粉,滋味立马就不一样了,好像放了鸡汤一样,入口柔顺,也好喝了起来。
“真的很好喝,小夏姑娘,你这究竟是怎么做的?”
“保密,但非常麻烦,好几种鲜物配在一起,还要晒干磨粉,费许多功夫才能得这么一小罐,不过它比较耐用,每次烧汤烧菜的时候放一点点提味就行。”
“小夏姑娘你可真是个宝藏,怎么啥东西都会,这鲜粉要是推出去肯定会很好卖,像那些酒楼的后厨啊,大户人家的厨子,想要显摆一手的夫人小姐,这些人价格合适不差钱。”
张小夏装作犹豫的样子,“理是这个理,但我现在做出来的量确实不多,攒了这么久也才30来瓶。”
“我都要了,小夏姑娘你定个价。”
“客如云酒楼要10瓶,我的铺子里还要摆一些,所以王掌柜我现在手里有的只能给您10瓶。”
“10瓶也行,我留着送人,当个稀罕物,你也多花点心思在这鲜粉上,不比你卖腌菜挣钱。”
“可腌菜好弄,这鲜粉的原料太难得了,得从大山里寻,一天寻不了几个。王掌柜您给我定个价。”
“物以稀为贵,普通人买不起,你就定价高一些,专门卖给大户人家和大酒楼,再做个漂亮点的外盒,送礼自用都可以。定价,单卖一瓶450文,两瓶凑个礼盒,做的高端一些,你卖1两,肯定有人买。”
张小夏觉得粮行王掌柜不愧是个人精,一下子就把她的思路给打开了。
“谢谢王掌柜,您真是给我指了条明路,等我挣了钱一定不会忘了您。您要的十瓶我也给您便宜点,给我3两银子就行,这瓶是送给您的。”
“还挺会来事,我认识个做外盒的,带你去看看,让他给你便宜点。”
说完,王掌柜打开柜台抽屉,拿出3两银子递给张小夏:“先拿着。”
“不不不,等我把东西送过来再,没有先拿钱的道理。”
“让你收着就收着,说明我相信你,好好干,也给我闺女做个榜样。”
“那我就不推了,当您闺女真幸福。”
王掌柜笑容微敛,没有接话。
因为有王掌柜牵线,张小夏虽然只做30套,但工坊的刘工头也按照量大的价格给她了。
手工木盒,再便宜也便宜不到哪里去。
“后面我看看能不能给我的酱菜也做几款,到时候还来找您。”
张小夏的格局算是彻底打开了。
可惜今年雨水少松茸的收成少,看样子她的扩大收货范围,不能只收本村的。
回到铺子,现在自家货架上摆了5瓶,标价450文。
看的老三一阵咋舌。
“啥玩意呢,这么一小瓶要450?”
他要打开,被小妹拦住。
“吃的东西,别随便打开,混了杂味,这个叫鲜粉,炒菜做汤的时候只要洒一点点,不管什么菜都能变得鲜美无比。”
“你骗我呢,哪有这么神奇的东西。”
“信不信随你,反正我又不卖给你。你也不舍得买,我去客如云一趟。”
现在中午卖猪杂饭已经彻底变成王红英和二嫂的事情了。
本来张小夏不想弄了,猪杂洗起来又臭又累,她有了旁的挣钱门路。
但二嫂坚决不同意,这么挣钱的营生怎么能不要了,少说一天五六百文,多了一两多好挣,要是搁以前她做梦都不敢梦。
张小夏就跟她们说猪杂饭挣的钱她们自己分,自己就不参与了,于翠翠也不同意,说这个买卖是小妹想的,自己一个月能拿5两银子,已经是天大的好处,说什么也不愿意要。
王凤英劝也没用。
于翠翠看着性子软,好说话,但梗的时候也是真梗。
她坚决不愿意多要。
张小夏就由着她去了,想着等以后分家的时候多分一点。
提着松茸粉,她来到了客如云酒楼。
还没到吃饭的点,伙计已经把桌椅摆放整齐,桌子擦的铮亮。
廖掌柜老样子在扒拉他的算盘,嘴角翘的老高。
“廖掌柜。”
“小夏姑娘来了?快请进,什么风把你给吹来了。早上不是送过藕尖吗?怎么又有新货?”
说完,眼睛就开始往张小夏的篮子踅摸,精光四射。
“廖掌柜真是火眼金睛。”
张小夏也没藏着掖着,把篮子放到桌上,拿出一瓶松茸粉。
“这是我新制的鲜粉,有这个你不用天天吊鸡汤,依你现在的客流,一天要不少只老母鸡吧,我这一瓶够你两个月应该是可以的。”
“啥鲜粉,我怎么没听说过。”
“我自己做的,可麻烦了,好几个月才得了30多瓶,粮行的王掌柜本来想都要,我说得给你和我的铺子留点,只给了他十瓶。”
王掌柜是个人精,廖掌柜也是人精。
一听王掌柜也跟着抢,他立马觉得是个好东西。
“拿后厨试试就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