暴风中文 通过搜索各大小说站为您自动抓取各类小说的最快更新供您阅读!

周清去屋后的园子里挖了黄姜,切了三分之一的肥肉下来,又切了一点瘦肉,跟黄姜一起剁碎了捏成圆子,上锅蒸。

胡氏则是拿了水腌菜出来炒面糊菜,这次买了肉,就把瘦肉煮了切成片,炒在里面,味道比前面没肉的更香了。

吃了饭,周春成拿上火把去了田里,不放心他的鱼,得去看一眼才能睡着。

接下来的日子,周漾跟周舟就每天上山去挖麦冬,捡菌子,周春成每天早上去看一次稻谷,晚上睡觉前再去看一次。

一连半个月下来,没看到死鱼,这才放心了下来。

刘桂香家的鱼钱,也是在这个时候送过去的,拿到钱那天,周春成就想送过去了,他这个人,欠着别人钱心里不安,有了就想赶紧还了。

但胡氏拦着没让,早上才去拿的鱼,当时还说没钱,就只给了一百尾的,这会儿突然去结账,人家问起来你咋说?

愣是拖了半个多月,这才去把他们家的六百文给给了。

一晃就到了六月下旬,地里的玉米可以吃了,周漾盯了好久了,看到玉米须蔫了,就拉着周清去园子里砍玉米。

地里的不敢砍,你砍了旁边的,别人见了,也会跟着砍。

所以胡氏每年都会在园子里种上几排,给大家解馋。

“阿娘知道了得要骂你,这玉米青的时候谁家舍得拿来吃啊。”

“这干了也是吃,青的也是吃,反正都是吃,尝尝呗。”周漾笑嘻嘻的说着。

最后就掰了三根,主要是周清拉着不让了。

一根收了浆的,就拿来烧着吃,她扒了一些火炭出来,慢慢烘着,烤得四面金黄,空气中都是玉米的清香。

剩下两根比较嫩的就拿来水煮,熟了以后,每根砍成四段,大家一起分着吃。

“没想到这青玉米还挺好吃,比老了以后的玉米糁可好吃多了。”

周春成吃得一脸满足。

“能不好吃吗?”胡氏瞥了他一眼,“就这几根,干了以后咱们可以吃两三天了。”

胡氏说完,突然感慨道:“咱们在家好歹风吹不着雨淋不到的,也不知道你大哥咋样了,都出去一个多月了,也没啥音信传回来。”

周春成瞬间觉得玉米不香了,幽幽叹了口气,“这跟着商队跑,也没个落脚地,没那么快回来。”

周春成看向胡氏,“云娘,咱们前面晒的那批麦冬,是不是可以送去药铺了?”

最开始那批麦冬,晒出来有四斤,胡氏对它可上心了,晒多少天,闷多少天,记得一清二楚的,大多时候这些都是她在做,不放心别人,怕记岔了。

周漾他们后来也在挖,每天在山里转悠,麦冬没挖多少,但菌子却捡了不少。

去镇上卖过两次,卖不上什么价,后来索性不去了,就晒干了留着自家冬天吃。

“今天闷最后一天,明天就可以送去药铺了。”胡氏啃着玉米,边边角角一颗都不放过。

“这麦冬,还真少,才挖了多少啊,就没了,不然靠这个,咱们家今年就能把债还清了。”

虽然这个赚钱的营生又没了,但胡氏现在手头还有一两银子,心里也没那么慌了,“我想着,等这批麦冬卖了回来,再把债还了一些,咱们也好松快一点。”

“成,你做主就行。”周春成笑呵呵的说着。

胡氏一看他这样,就翻了个白眼,对着周漾说,“你爹啊,现在眼里就只有他的那个鱼了,说啥都是成,你看着办。”

周春成对他那个鱼,是真上心,他一天两次的跑田边,既怕田里水少,也怕田里水多,又怕有人去摸他的鱼。

那段时间焦虑得嘴上长了个大泡,他跑的勤了,一来二去的自然也就被村里人发现了。

都拿他打趣,“春成啊,你这见天的往田里跑,这田里是有啥宝贝啊?”

“嘿嘿,是有宝贝,这不都是宝贝吗?”周春成笑呵呵的指着那一片稻谷。

往田里跑这段时间,他整个人又晒黑了一些,笑起来就更憨了。

大家都觉得他说的是稻谷,也就没在意,直到有个眼尖的。

“咦?春成,你这田里咋还有鱼啊?”

“哪里哪里?我瞅瞅?”

“那!还有那!那边还有一条!”

“我去!真有啊!个头不小啊,来来来,哥几个一起摸了回去做个下酒菜!”

说着就卷起袖子要下田摸鱼,可把周春成吓傻了。

“各位,各位!摸不得,摸不得啊,这是我放的鱼,我放的!”

生怕别人听不到,他吼得可大声了。

“啥?你放的?”

众人这下可就稀奇了,全围了过来。

“春成,田里养鱼你是咋想的?”

“对啊,这不是把稻谷给糟蹋了嘛!”

大家你一言我一语的,压根没人听他解释。

“你们说,他到底咋想的?田里养鱼?他是真敢想啊!”

“咋想的?傻呗!你听过田里可以养鱼吗?”

大家纷纷摇头。

过后都在议论这个事情,村里不少老人知道了,都摇摇头,说周家这批稻谷拐了。

周老爷子知道后,连夜跑到村头,将周春成骂得狗血淋头的,不过听了周春成的解释后,他没说成,也没说不成,沉默着走了。

村里人议论纷纷,背后少不了说他傻的话,不过好处也有,知道是他放的鱼,也就没人打他鱼的主意了。

只不过再后来大家路过他的田的时候,总会下意识的看一眼。

看看鱼还在不在,看看稻谷拐没拐,这眼见着一天天过去了,不仅鱼没死,稻谷还越长越好了。

这下开始嘀咕,莫不是真能行?

好吧扯远了,胡氏想早点卖了麦冬好拿钱去还人,可惜,天公不作美,第二天没去成镇上,因为当天夜里就下起了雨。

天飘着蒙蒙细雨,温度骤降,周漾把她的厚衣服都给翻出来了,下雨也干不了活,一家子就围在火塘边上烤火,聊天。

看着外面雾蒙蒙的,胡氏想起了她的鸡崽子。

那个抱窝的母鸡已经孵出小鸡了。

十二个蛋,出了十个,个个活力满满,胡氏开心极了,每天都要数两遍。

早上一遍,晚上关的时候再数一遍,几天下来,鸡仔已经很硬实了。

“这个天,鸡圈里又漏水,鸡崽子只怕是要冷得打哆嗦了。”胡氏满脸愁容。

“抓到柴棚里呗,柴棚里干。”周春成在烧玉米,周漾嘴馋,起来见下雨,披着蓑衣到园子里掰了两根回来。

“我去抓,稷儿,你跟我一道去,帮我把母鸡抓起来,不然不好抓鸡仔。”

他们家这母鸡,凶得很,远远的看到人就开始炸毛了。

人一靠近,立马蹦起来刀人,当然,也是因为它太凶了护崽,所以胡氏特意选了它孵蛋。

抓鸡废了一番功夫,母鸡刀人,小鸡到处跑,抓完回来,胡氏身上都湿了大半。

“阿娘!”

胡氏一进门,周漾就拿着布巾给她擦水,热情得不像话。

“干啥?又有啥坏主意了?”胡氏瞥了她一眼,淡淡道。

到底是自己的崽,一翘屁股就知道要放什么屁。

“嘿嘿!你看这下雨闲着也是闲着,要不,咱们做玉米粑粑吃吧?”

“啥玩意儿?”胡氏眼睛都瞪大了一些。

“想吃玉米粑粑,现在玉米还嫩,还能做,再老点就吃不了了。”周漾小声说道。

玉米粑粑,她馋了好久了。

胡氏:“你不是刚砍了两根烧着吃吗?”

“烧的是烧的,这玉米粑粑是玉米粑粑,不一样嘛。”

周春成就在一旁笑呵呵的,“想吃就吃呗,这玉米种了本来就是拿来吃的。”

胡氏看起来不愿意,但她却连屋都没进,转身披上蓑衣就去砍玉米了,嘴里嘀咕着,“都说儿女都是讨债鬼,我真是上辈子欠了你们了。”

胡氏砍了八根玉米,回来一家人就围着火塘把粒扒下来,家里有个小石磨,就在柴棚里,多磨两遍就细了。

不是糯玉米,怕不够黏,胡氏还往里加了一些糯米饭跟面粉,加了一点糖,最后放入一小坨老面在火塘边慢慢发酵。

发好后直接用玉米壳包上,大火上蒸,外面雨蒙蒙,灶房里热气腾腾,空气中都是玉米的香甜。

周漾手里还拿了一小节烤玉米,周春成烤得很黄,还带着一点焦,吃起来就更香甜了。

“你吃那么多,一会儿还吃得下粑粑?”胡氏往火塘里添了两根柴,想着把火炭掏出来一些,这样火更旺,结果一扒拉,里面滚出来了一个洋芋。

胡氏:“……”

周漾看向周春成,眼里写满了救我。

周春成默了默,他也不知道周漾什么时候往里埋的洋芋。

可嘴里却在说:“这大下雨天的,肚子也不知道咋回事儿,空落落的,就想着烧个洋芋吃吃。”

胡氏什么都没说,又往灶里添了几根柴,添了几个洋芋,很快热乎乎的,香甜软乎的玉米粑粑就出锅了。

胡氏捡了几个出来,“三郎,给你春花婶家送几个去。”

做的少,加上下雨,距离又远,老屋也就没送去。

周舟刚到灶房门口,就看到周贤云端着一个盆站在大门外,“贤云,你咋来了?”

周贤云没披蓑衣,就戴了一顶竹叶帽,肩膀上已经被淋湿了。

“我奶做了豆浆,让我给你们送点过来尝尝,还热乎着呢!”

听到他的声音,胡氏也出来了,“哎呀,你这孩子,咋的没披蓑衣啊?这都淋湿了,快进屋快进屋,赶紧的烤烤,可别着凉了。”

胡氏拿了一个布巾给他,“赶紧擦擦,我们做了点玉米粑粑,刚说让三郎送去呢,你就过来了。”

“来,吃火烧玉米,你大爹干啥都一般,就这火里刨食的活做得好。”

周贤云也没客气,接过了玉米就开始吃,顺道跟着唠了会天。

玉米吃完,他便也就起身回去了,胡氏把玉米粑粑给他,让他带着回去,还把家里的蓑衣也给他披上了,衣服好不容易才烘干的,可不能再淋湿了。

周贤云走了,周家也开始吃饭了,就玉米粑粑,烧洋芋跟豆浆一起搭着吃。

“你叔婆这豆浆点的好,可真甜,估摸着是加糖了。”

豆浆还在冒着热气,原汁原味的豆香,还带着淡淡的甜味。

“阿娘做的玉米粑粑也甜啊!”周漾吃得很满足。

“嗯,”周春成点点头,“这个粑粑扎实得很,一个能顶半日饥。”

“就你们父女俩嘴甜,一早就馋这个了吧?赶紧吃吧。”胡氏笑着剜了她一眼。

玉米粑粑很甜,加了糯米粉后就更糯了,前面吃了烧洋芋跟烧玉米,周漾吃了两个玉米粑粑就饱了。

最后喝了一碗豆浆,撑得她打了个嗝。

吃饱喝足,胡氏开始打草鞋,周春成冒着雨去砍了几根竹子回来,破了编粪箕。

他挑粪的粪箕坏了,得编一个新的,趁这会儿有空,就抓紧了编。

周清在做鞋子,周漾跟周舟没事儿干,坐了会儿回屋睡觉去了。

小雨淅淅沥沥下了三天,这雨下的透,这会儿玉米正在收浆,有了这雨,玉米也会比往年更饱满些。

雨晴后晒了两天,周漾跟周舟拿着麦冬进了镇上。

保和堂一如既往的人来人往,周漾带着周舟熟门熟路的往里走。

“大爹!我来送药了。”周漾对着正在抓药的李荣升说道。

“哎,来了?你们到里面等我,等我把手头上的抓完了我就来。”李荣升看了两人一眼,又指了指后院。

片刻后,他一边擦水一边走了进来,笑着说道:“这么久没来,我还以为你们赚够了钱不来了呢。”

“哪能够啊,这段时间忙着地里的活,而且这麦冬晒干不是也需要时间嘛。”

周漾把背篓拿到前面来,“大爹,你给看看成色咋样?”

看到周漾手里的麦冬,李荣升正色以对,“个头挺大啊,”

他抓了几根,放在手里仔细瞧着,在鼻尖闻了闻,“晒得日头挺足,寻常那些人送来的,要么就是个头小,要么就是偷工减料晒得不够天数,有的须须根都处理得不清秀,你这样干净的倒是不常有。”

“这些都是麦冬?”他指着背篓里的布袋子问道。

“对,这次就是专门过来送麦冬的,家里还有一些,不过也不多了,山里溜达了个遍,没寻到了。”

周漾索性就把麦冬都提了出来。

“成,我给你过秤,有空你就去转一转,找到了就晒着,有时间再给我送来就成。”

周舟跟在后面,好半天了,一直欲言又止的,李荣升看向他,“三郎可是有话要问?”

周舟挠了挠头,“嘿嘿,那个李掌柜,我想问问,这麦冬若是种的话,行不行得通啊?”

许是周春成的言传身教,周舟紧张的时候也学了他挠头的动作。

“哦?”李荣升眼里带了几分惊讶,随后转为笑意,“你想种麦冬啊?”

周舟连连点头,看着李荣升的眼睛,有点不太好意思,耳朵慢慢红了起来。

“有这个想法是好的,他们那些大药商,就有自己的药田,这麦冬啊,也是可以种的,只不过咱们这边没人会,我也就是知道一点点,还是从书里看到的,你等等啊,我一会儿把书给你,你拿回去研究研究。”

“哎!成!”知道可以种,周舟眼睛都亮了,连带着声音都清脆了起来。

“这里一共是五斤半,我给你算两百一十文一斤,你觉得咋样?”

两百一十文?

周漾两眼亮晶晶的,比原来说好的还要多十文呢。

“成!大爹你说多少就多少,我们信你,你自是不会让侄女侄儿吃亏的。”

周漾话说得漂亮,引得李荣升都跟着笑了起来。

“一共是,一千一百五十五文。”李荣升拿着算盘,噼里啪啦一顿打,随后把钱递了过来,“老规矩,给你一个银锭子。”

“你们等等啊,我去拿书。”李荣升给了钱,回屋里拿了两本书出来,手里还拿着一个盆栽。

“上次你不是给我送了菜跟蜂蜜嘛,回去你大娘说了我好几次,正好这次她娘家那边大老远的给她送了几盆新鲜的玩意儿,看着挺喜人的,她说一直没啥好东西给你们,正好,这盆栽分你一个,养屋里看着好看。”

周漾已经傻眼了。

我擦!

这哪是什么观赏花啊,这是番茄啊!

她最爱的番茄啊!番茄炒蛋,她愿称之为国宴!

见她愣住了,李荣升还以为她不喜欢,“看我,我就说送这些玩意儿不实用吧?不喜欢也没事儿,我让她给你弄两个花样,她对这些拿手。”

说着,就要把盆子放一旁,周漾一把拿了过来,“喜欢!我可太喜欢了,谢谢大爹啊,你回头替我谢谢大娘,我可喜欢了。”

番茄树不大,上面结着三串番茄,每串七八个,番茄个头也不大,跟圣女果差不多。

有一个是红的,其他的微微变黄,最上面那串则是绿色的,番茄树尖上还有小黄花在开。

“你,喜欢就好。”她态度变得太快,李荣升有点摸不着头脑,随后将书递给周舟。

“我就找到了这个,上面写着药效,还画了图,这边说的是它的一些生长习性之类的,你拿回去研究研究,若是真种出来了,到时候记得卖给我啊。”

“自然,大爹放心吧!”周舟也麻利的跟着改了口,如获至宝般接过了书。

从保和堂出来,周漾紧紧抱着她的番茄,周舟则是小心的呵护着他的书。

虽然他也不识字,但并不妨碍他的喜悦,只要搞懂这本书,到时候就能把麦冬种出来了。

周漾则是满脑子番茄番茄,番茄炒鸡蛋,凉拌番茄,火烧番茄,番茄鸡蛋汤等等。

兄妹俩各有所得,各乐各的,手里有了钱,但也不敢乱花,毕竟胡氏说了,钱得先紧着还债。

不过,周漾还是去买了两根大骨头花了四文钱,猪血没了,又买了一斤五花肉,花了二十五文钱。

猪下水还在,周漾咬咬牙,花了十文钱拿下了,周舟皱着脸,“这玩意儿,味道大,还不好处理,做出来也不好吃,十文钱还不如买半斤瘦肉呢。”(22章说过,猪血跟下水那些属于屠宰副产品,一般是不进入市场交易的,所以便宜,查了明清时期的资料,当时是这样的。)

“等做出来你就知道了!”周漾是下水的忠实爱好者,怎么做都喜欢得紧。

路过卖胭脂水粉的小摊子,周漾花了五文钱,给周清买了一朵头花,又花了十文钱,给胡氏买了一根桃花簪子。

“你的呢?”周舟问她。

周漾摆了摆手,“我不喜欢这些,”说着,指了指背篓里的下水,“这个就是我的,嘿嘿!”

来到镇门口,牛车上的人已经齐了,就差他们兄妹俩了,人多,路陷的地方就走路,干的地方再坐上去。

一路走走停停的,到家时,太阳也快要下山了。

“回来了?”胡氏正好回来,娘母几个就在门口遇上了。

“阿娘,快进屋!我给你看看我买了啥好东西!”周漾龇着一口大牙,屁颠屁颠跑向胡氏。

“你多大了你,还跟个小孩似的,毛毛躁躁的,小姑娘家家的,得稳重一点,你看看你姐,再看看你,都是从我肚子里出来的,你说咋就这么不一样呐?”

胡氏嘴上说着,可眼里却都是笑意,见她头发上有树叶,还帮着拿了下来。

“多大了?十四呗!阿娘快走快走。”周漾推着她。

进了灶房,周漾又开始喊周清了,“姐,姐!你快来!我给你带了东西了。”

“就来。”

周清在关鸡,关之前还得数一下小鸡崽在不在齐,他们家现在一共有十五只鸡了,不对,是十四只,那天下雨,鸡崽子被打湿了,第二天就死了一只,可把胡氏心疼坏了。

鸡崽子太小,山里鹞子(鹞鹰)多,一不小心就被叼走了,所以白天经常能听到大家吓唬鹞子的声音。

关好鸡,她洗了把手才进屋,“买了啥?”

“当当当!”一朵红色的山茶花头花,颜色艳丽,随着她的动作,花蕊还在摆动,看起来栩栩如生的。

“姐,给你的。”

周清擦了擦手,“好漂亮啊,这多少钱啊?”

穷人家的孩子,看到一样东西,先是惊喜,随后便是询问价格。

“不贵,五文钱,阿娘,我给你也买了一根簪子,只不过是木的,现在先买根木的,过年咱们努努力,买根银的,明年再努努力,给你们都买金的!”

小姑娘大手一挥,豪气得很。

胡氏拿着簪子,心满意足,眼里噙着泪花,“木的就挺好,娘挺喜欢的。”

“都给我们买了,你自己的呢?”

——

收入: + 1155文(麦冬)

支出: -654文(鱼苗+骨头+下水+簪子,头花)

暴风中文推荐阅读:满门殉国你悔婚,我娶嫂嫂你哭什么?穿成孩子他妈,盛总夜夜求壁咚绝对死亡规则惊!妖孽美人深陷男团修罗场剑雨仙侠闺蜜齐穿带崽跑路!世子急疯了综清穿:下岗咸鱼再就业盗墓:你们真的不是npc吗?别人修仙,我搞吃的魏梓芙女穿男:小正太娶妻又生子不死修仙人穿越,暴力夫妻互宠陨落神武霍格沃茨的女巫人在奥特:我为O50老大!鬼浅记自从有了神豪系统,姐天天上热搜修仙:从掌握变身开始老太重生:闪婚皇叔,前夫孽子悔成渣了李二傻的欢乐日长时空外卖:特工王妃的导演之路崩铁:不受命途影响的我,为所欲安答应:苟在清宫当咸鱼的日常司少的小祖宗又不安分了宝可梦:大地的暴君魔王是个雌小鬼?灵脉少年青色微醺生而为鬼,生吃个人我很抱歉与卿守,与君知恶魔霸总强宠,爱你就要狠狠虐圣域街溜子,从不干正事血魔横刀德善县主忙种田恶妇变好,冷厉糙汉怒撕和离书御兽神妃倾天下快穿小世界换新天神豪:惹不起巨星的姐姐是首富火影:开局变成创立斑,怎么办?萧凤是个好名字我在无限流游戏里嘎嘎乱杀!重生后,我被男主疯狂撩拨人在机变英盟,我是叱风云亲弟天啦!他变成了妹子冷情糙汉一开窍,娇软知青扛不住香尸诡婿暗夜,对她着迷缅甸丛林的现代帝国快穿:玄月的重生之旅
暴风中文搜藏榜:农门炮灰:全家听我谐音改剧情造化长生:我于人间叩仙门隐藏在霍格沃兹的占卜家欢迎来到成神之旅夫人她马甲又轰动全城了乔念叶妄川溯灵圣体:林洛的复仇之路爱上和尚新婚夜,病秧子老公求我亲亲他魔极道初遇心上人我老婆竟然从北源区来找我了书画学院的修仙日常读痞幼的书快穿之夏姬家有表姐太傲娇参加摆摊综艺后肥姐成了顶流凶案真相我在八零建门派小师祖在炮灰宗门大力投资被赶出家门后,真千金疯狂掉马甲被当替身,踹渣男后闪婚千亿大佬荒年悍妻:重生夫君想要我的命创世幻神录贺年有礼傅总的小娇妻又甜又软假死后,彪悍农女拐个猎户生崽崽快穿:一家人就要整整齐齐废妃无双这个实教不对劲国密局都来了,还说自己不会抓鬼开局被甩,转身带崽闪婚千亿总裁仙途传奇:修仙家族郡主扛着狙击杀来了汪瑶修真传四合院:许大茂的新生夺舍圣主的我穿越到了小马宝莉乡野村姑一步步算计太傅白月光仙子师尊的掌控欲实在是太强了暴徒宇智波,开局拜师纲手诸天从噬灵魔开始龙族再起气运之子别慌宿主她好孕又多胎仙妻太迷人,醋夫神君心好累我的二次元之旅,启程了赛尔:没有系统的我,点满了科技修真界亲传们没一个正常人春历元年女尊:昏庸女帝的阶下囚满分绿茶满分嗲精满分作凌虚之上
暴风中文最新小说:洞霄原神:剧透未来给本人神君他穿盗墓世界巅峰智斗我在原始当垃圾女神回到80年代,乡村幸福快乐生活做英雄之后还要去异世界做英雄重生:校花真是我女朋友我靠系统战洪荒我怎么可能是救世主湮灭五行:旧日之烬手记无限江湖我独行刚当上保安,总裁老婆叫我滚远点李言李语七零开局被退婚:首长追妻火葬场文娱:别慌,收你们来了我把男主逼成病娇出身寒微与天争命展雄飞修仙记重生二宝妈:逆袭开挂新人生孙二狗的猎艳人生航空签到:从航校到全球霸主共享女帝记忆后,我剑指天道什么?她们都重生了残香生玉重生1981:成了科技流氓都市风云之逆转人生带娃综艺?我靠毒舌奶爸爆红了一剑笑傲九重天仕途之巅:从中央选调生起航明末:从辽东开始,打造盛世帝国万道合一超甜!病娇竹马的小青梅被宠爆了尘戮综武:开局系统签到宁中则港综:我的车你也敢偷买仙,我一路买到了道祖我能同步游戏技能到现实正道小师妹,私底下妖魔都养渊眼白龙的崩三之旅夫妻联手,把极品婆家娘家全踹走人在蜀山,开局奖励满级剑仙蜕变:人生不过二两酒拓奥奥特曼错嫁浮生缘高武教导主任:开局给学生上强度异常人格:第0号病人顶级杀手穿越古代,开局杀疯了我要掌控自己的福运玄瞳神医:从鉴宝到医国圣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