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庭的斥责如同冰水泼入滚油,不仅在大唐朝堂激起了惊天波澜,其深远的影响,正以一种肉眼可见、切身可感的方式,迅速蔓延至帝国的每一个角落,印证着那“天宪”并非虚言恫吓。
袁天罡的苏醒如同在黑暗的迷途中点亮了一盏微弱的灯烛。李渊立刻于两仪殿偏殿秘密召见。老道士形容枯槁,气息微弱,仿佛一阵风就能吹倒,但那双深陷的眼眸却亮得惊人,闪烁着洞察天机后的疲惫与明悟。
“陛下,”袁天罡的声音沙哑得如同砂纸摩擦,“臣……于昏迷中,灵识恍惚,受那异种能量与天机反噬交织,窥得……一些支离破碎的景象。那天庭斥责,绝非偶然!”
他艰难地喘息了几下,继续道:“臣所见……那天旨金光煌煌,然其源头……却非一片澄澈,反而……纠缠着无数细密的、灰黑色的……‘线’!这些线,源于人间万千祠庙,本应是精纯的信仰愿力,却在升腾过程中……被某种东西……污染、扭曲了……变得充满贪婪、恐惧、索取与……怨怼!”
李渊、房玄龄、杜如晦、魏徵等核心重臣屏息凝神,听着这闻所未闻的秘辛。
“而这一切的根源……”袁天罡的目光似乎穿透了宫殿的阻隔,望向了洛阳方向,“与那地宫……与那‘锁链玄鸟’……甚至与更久远的前隋秘藏,脱不开干系!臣怀疑……怀疑那地宫及其关联之物,并非仅仅为了复辟或作乱,而是……一个巨大的‘装置’!一个……窃取、扭曲、甚至可能……劫持信仰愿力的装置!”
“天庭之所以震怒降罪,并非完全因陛下与异族往来,更深层的原因,恐怕是……通过正常渠道涌向天庭的、精纯的信仰愿力正在急剧减少!而被那‘装置’窃取扭曲后的驳杂恶力,反而可能……冲击、污染了天界的某些区域!他们无法直接摧毁那装置(或因天规所限,或因其深藏地底有特殊屏障),便只能……迁怒于作为源头的人间王朝,尤其是……正在尝试摆脱传统信仰依赖、与异族接触的陛下您!”
这番话,石破天惊!将天庭的斥责、地宫的迷雾、信仰愿力的流转完全联系在了一起!原来,大唐竟在不知不觉中,替那隐藏极深的“锁链玄鸟”背了黑锅,成为了天庭发泄怒火的对象!
“好一个借刀杀人!好一个祸水东引!”李渊气得脸色铁青,一拳砸在案几上。被当成替罪羊的屈辱感,远比单纯的斥责更让他愤怒。
“陛下,”房玄龄迅速冷静分析,“若袁监正所言属实,那天庭的惩罚,断绝风调雨顺,便不仅是胁迫,更是……一种自保和切割!他们或许是想通过让人间陷入困境,迫使百姓重新回归对传统神灵的虔诚祈祷,以期产生更多‘纯净’的愿力,同时……减少那‘污染’的源头!”
“而他们要求解散镇异司、断绝与异族往来,”杜如晦接口道,眼中寒光闪烁,“恐怕是怕我们继续追查下去,真的找到那地宫核心,破了那‘装置’,届时……他们这无端迁怒的真相就可能暴露!甚至……那天庭自身,或许也并非铁板一块,其中亦有依赖‘纯净愿力’与可能被‘污染愿力’影响的不同派系?”
重臣们的分析,一步步揭开了这惊天阴谋的冰山一角,令人不寒而栗。
然而,现实的困境已迫在眉睫。天庭的惩罚并非空话。接下来的日子,坏消息如同雪片般飞向长安:
关中大旱加剧:渭水、泾河几近干涸,地下水位疯狂下降,新挖掘的水井往往不出数日便告枯竭。烈日灼烧着大地,原本郁郁葱葱的禾苗成片成片地枯死,大地龟裂,蝗虫孵化的不祥迹象开始显现。
疾病流行:随着水源短缺和高温,痢疾、霍乱等时疫开始在京畿地区流行,太医署和各地药局药材储备急速消耗,人心惶惶。
信仰动摇与混乱:各地官府奏报,民间信仰开始发生诡异的分化。一部分百姓在恐惧中,更加疯狂地涌向各地龙王庙、雨神庙、山神庙祈求,香火鼎盛却毫无回应,反而滋生了许多借机敛财、散布恐慌的邪教骗子。另一部分百姓,则因祈求无果,对传统神灵产生了极大的怀疑和怨愤,转而祈求一些来历不明的野神淫祀,甚至……偷偷供奉起那些从海市、山市流传出来的、造型奇异的异族图腾!信仰市场变得空前混乱,香火愿力愈发驳杂。
边患隐现:吐蕃、突厥残部等宿敌,似乎也察觉到了大唐境内的异常天象与人心浮动,开始在边境频繁异动,试探意味明显。
朝堂之上,压力如山般向李渊袭来。
以陈叔达、萧瑀为首的老臣集团,再次集体上书,言辞近乎泣血:“陛下!天灾频仍,民生凋敝,此乃上天警示啊!陛下纵有千般理由,岂可置万民于水火而不顾?请陛下暂息雷霆之怒,即便……即便不下罪己诏,也请先行祭祀天地山川之神,缓和无谓争端,以求甘霖,以安民心啊!”
甚至部分原本支持李渊的中间派官员,在看到家乡惨状的奏报后,也开始动摇,加入了劝谏的行列。
李渊面临着登基以来最艰难的选择:屈服于天庭的淫威,自废武功,或许能暂缓灾情;亦或咬牙硬抗,但若灾情持续,无需天庭动手,内部崩溃就足以毁掉大唐!
就在这内外交困、焦头烂额之际,李淳风带来了镇异司初步勘查的另一个惊人发现。
“陛下,”李淳风面色凝重,“臣奉命监测各地信仰愿力流散情况。发现……发现那些被百姓疯狂祈求却无回应的正神庙宇,其积蓄的香火愿力并非自然消散,而是……而是被某种力量强行抽走了!流向……正是洛阳方向!”
“此外,那些新出现的、供奉异族图腾或野神的私祠,其产生的微弱愿力,也同样被无形之力牵引,汇向洛阳!”
“还有……海市和山市交易中,龙族和妖族索要的那些‘烟火人气’旧物,经过镇异使以新研制的法器探测,发现其上附着的微弱人族意念残留,也在被持续抽取!”
所有的线索,再次无比清晰地指向了洛阳!指向了那神秘的地宫!
那地宫,就像一个贪婪无比、来者不拒的黑洞,正在疯狂地汲取着整个大唐范围内产生的、无论何种性质的信仰愿力和意念残留!
“果然如此!”李渊眼中爆发出骇人的光芒,“他们在借朕的江山,行窃神窃国之举!还想让朕和天庭斗个两败俱伤,他们好坐收渔利!”
愤怒到了极致,反而变得冷静。李渊深知,此刻绝不能自乱阵脚。
他做出了一个极其艰难却又无比坚定的决定。
次日,他颁布了一道看似妥协、实则暗藏玄机的诏书:
“朕承天命,抚育万民。近岁天象异常,农事维艰,朕心甚忧。着令天下州县,即刻组织官民,依古礼祭祀境内山川、河渎、城隍正神,祈求风调雨顺,抚慰民心。所需祭品仪轨,由礼部、太常寺核定下发。”
这道诏书,看似响应了老臣们的请求,恢复了传统祭祀,暂时安抚了朝野上下恐慌的情绪。陈叔达等人虽觉陛下未下罪己诏有些遗憾,但能恢复祭祀已是巨大胜利,纷纷领旨称颂。
然而,只有李渊和最核心的几人知道,这祭祀并非为了向天庭屈服,而是……
一、 安抚民心,稳定局势:避免内部生乱,为解决问题争取时间。
二、 欲取先予,引蛇出洞:通过官方大规模、统一的正规祭祀,产生大量相对“纯净”的香火愿力,看看那地宫“黑洞”是否会因此更加活跃,甚至……露出破绽!
三、 明修栈道,暗度陈仓:李渊同时给李君羡和李淳风下达了密令:“趁着祭祀进行,愿力流动加剧之时,给朕盯死洛阳一带!动用所有能动用的手段,就算把邙山翻过来,也要找到那地宫抽取愿力的具体通道和节点!袁天罡一有新的发现,立刻报朕!”
一场以举国祭祀为掩护,针对地宫核心的终极调查,悄然展开。
神人疏途,其由来并非天生。当神灵的恩泽变为胁迫,当信仰的道路充满算计,人族帝皇选择了一条前所未有的独立之路。这条路布满荆棘,通往未知,但李渊已然迈出了最坚定的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