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夏时节,万物疯长。阳光炽烈,雨水充足,将小河村包裹在一片浓得化不开的绿色之中。
李二狗家的地里,景象更是喜人。粟米杆子已经长到齐胸高,宽大的叶片墨绿油亮,开始抽穗,沉甸甸地弯下了腰。豆子也爬满了架,密密的豆荚藏在绿叶之下,鼓鼓囊囊。那畦“实验田”更是硕果累累,翠绿的胡瓜挂满了藤蔓,葵菜也长得肥嫩水灵,成了自家餐桌上的常客,偶尔还能送点给相熟的邻居尝鲜。
河滩边的苜蓿地已经收割了第二茬,新发的嫩芽又绿油油地铺满了地面,像一块厚实的地毯。充足的草料保证了养殖场的兴旺,鸡鸭成群,兔子满舍,新来的几只羊羔也适应了环境,啃食着鲜嫩的苜蓿,咩咩叫着长膘。
窝棚几乎被各种收获包围了。屋檐下挂满了成串的干菜、辣椒和准备留种的豆荚。角落里堆放着新打的苜蓿干草捆。院子里,晾晒着各种准备做点心的食材和试验中的鱼干、虾酱。虽然拥挤杂乱,却处处洋溢着丰收的喜悦和蓬勃的生机。
李二狗忙得脚不沾地,但却乐在其中。每天看着地里的庄稼、圈里的牲口一点点变化,就是他最大的动力。
然而,在这片繁忙和喜悦之中,一件心事渐渐浮上李二狗的心头——小丫的教育问题。
小丫头如今已经能熟练读写《千字文》,简单的账目也算得又快又准,甚至还能帮李二狗记录一些种植养殖的心得。她渴望学习更多的东西,眼睛里常常闪烁着对知识的好奇光芒。
村里的钱老童生年纪越来越大,精力不济,村塾时开时停,教授的内容也仅限于最基础的识字和《三字经》、《百家姓》。对于小丫来说,这已经远远不够了。而且,一个女孩子,总不能一直趴在村塾窗外听课。
李二狗自己肚里的墨水也有限,能教的已经差不多教完了。他深知在这个时代,知识的重要性。哪怕只是多认些字,多懂些道理,将来也能多一条出路,少受些蒙蔽。
这天晚上,吃过晚饭,三人坐在院子里乘凉。小丫就着最后的天光,拿着一根树枝在地上默写白天学的诗句。
李二狗看着妹妹专注的侧脸,忽然开口:“小丫,你想不想去镇上更好的学堂读书?”
小丫猛地抬起头,眼睛瞬间亮了起来,像落入了星辰:“想!哥,我真的能去吗?”但很快,那光芒又黯淡下去,“可是……镇上学堂肯定很贵吧?而且……他们是收男娃的……”
赵四也插嘴道:“是啊二狗兄弟,镇上那家私塾我听说过,束修高得很,而且从不收女学生。”
李二狗叹了口气,他何尝不知道这些。镇上的正规私塾,收费高昂且几乎不接纳女性。这几乎是一条走不通的路。
“要不……”赵四犹豫了一下,试探着说,“咱们村……自己请个先生?”
李二狗心中一动。这个念头他不是没想过。小河村的孩子不少,大多都处于放养状态,能像小丫这样认点字的凤毛麟角。如果村里能有个像样的村塾,请个稍微正经点的先生,不仅小丫,全村的孩子都能受益。
但这谈何容易?请先生需要钱,需要场地,需要村里大多数人家同意并分摊费用。以前村正王老栓不是没动过这心思,但都因为各家穷困、意见不一而作罢。
如今……情况似乎有些不同了。经过灾后重建,村里日子稍微好过了一点。而且,他李二狗现在在村里,也算是有了一点话语权的人。
一个大胆的想法在他脑中形成。
他站起身,对赵四和小丫道:“我出去一趟。”
他径直来到了村正王老栓家。
王老栓正坐在院子里抽旱烟,看到李二狗来了,指了指旁边的小凳:“二狗来了,坐。啥事?”
李二狗坐下,也没拐弯抹角,直接道:“叔,我来是想跟您商量个事。您看,咱们村的孩子也不少了,整天满山跑也不是个事。钱先生年纪大了,村塾也办得不稳当。我就想……咱们村能不能合力,正经请个年轻点的先生,把村塾好好办起来?”
王老栓闻言,磕了磕烟袋锅,叹了口气:“唉,这事我琢磨多少年了!难啊!请先生一年少说也得十来贯钱,还得管吃住。村里各家都紧巴巴的,谁愿意出这个钱?意见难统一啊!”
“叔,以前是难。但现在咱们村缓过劲来了点。”李二狗认真分析道,“而且,这不光是花钱的事,是给子孙后代谋出路的事。认字的孩子,将来就算种地,也能看懂地契粮约,出门打工也能找个好点的活计,不至于睁眼瞎吃亏。这笔账,长远看是划算的。”
他顿了顿,又道:“我愿意带头,今年我出三贯钱!而且,新学堂要是办起来,需要什么桌椅板凳,我想办法帮着解决一部分!”
王老栓惊讶地看了李二狗一眼,没想到他如此舍得,而且想得这么长远。三贯钱,可不是小数目!
“你……你真愿意出三贯?”王老栓有些动容。
“真愿意!”李二狗斩钉截铁,“为了孩子,这钱值得。不光我出,咱们可以发动村里日子稍好点的人家都出一点,积少成多。实在困难的人家,可以用粮食、出劳力抵。只要您带头,咱们挨家挨户去说道理,总有希望办成!”
王老栓沉默地抽着烟,烟雾缭绕中,眼神变幻不定。显然,李二狗的话打动了他。作为一村之长,他何尝不想村里出几个读书人光耀门楣?
半晌,他重重一拍大腿:“好!你小子有魄力!既然你都舍得拿出三贯钱,我这把老骨头也豁出去了!明天我就召集几家说得上话的,一起商量商量这事!”
李二狗心中一喜,连忙道:“谢谢叔!这事要是能成,可是功德无量的大好事!”
从村正家出来,夜风微凉,李二狗却觉得浑身发热。他知道,这件事阻力肯定很大,但只要有希望,就值得去努力。
这不仅是为了小丫,也是为了整个村子的未来。
教育的种子,或许比任何作物都更需要播种和浇灌。他抬头望着星空,仿佛看到了一个更加充满希望的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