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二狗的思路一打开,整个小院作坊的风向立马就变了。
孙铁柱不再往产粮的村子跑,而是专门钻山沟沟,往后沟村、石头洼这些偏远的山村跑。他这人实在,不欺生,给的换粮价钱也公道,很快就在几个山村传开了——小河村有个李二狗,大量收山货,好东西能换好粮食!
于是,隔三差五就有山民背着筐、挑着担,翻山越岭来到李二狗家院子外。筐里担子里,是各式各样沾着泥土和山林气息的宝贝:粗壮的野山药、鲜嫩的各式野菜(荠菜、马齿苋、刺老芽……)、晒干的蘑菇木耳、酸涩的野山楂、甚至还有少量珍贵的野蜂蜜和核桃。
院子里顿时变成了一个热闹的山货集市。周寡妇带着妇人们负责验货、过秤、结算,忙得不亦乐乎。她们现在练就了一双火眼金睛,什么东西好,什么东西值什么价,一眼就能估个八九不离十。
原料危机竟然就这么缓解了!虽然山货的处理更费工夫——要清洗、要晾晒、要挑拣、要磨粉,但成本算下来,竟然比之前买高价粮还要稍微便宜点,最关键的是,来源稳定,再也不怕刘记掐脖子了!
李二狗则带着小丫和赵四,一头扎进了新产品的研发中。
“哥,这野山药蒸熟了真黏糊,和面肯定筋道!” “二狗兄弟,这刺老芽焯水后拌上调料,闻着就香!包包子指定好吃!” “掌柜的,这野山楂太酸了,熬酱得费不少糖……” “酸不怕!熬稠点,少放点,开胃!”
作坊里整天飘着各种奇异的混合香气。失败了,就总结经验再来;成功了,就记下配方比例,立刻小批量生产。
很快,一批带着山野气息的新点心出炉了: “山药红枣糕”,用野山药泥混合红枣碎蒸制,口感绵软香甜,还带着山药的滋补劲儿。 “野菜肉末包”,用刺老芽或荠菜做馅,清香解腻,别具风味。 “山楂开胃饼”,微微的酸味恰到好处地中和了油腻感,让人吃了还想吃。
甚至连之前滞销的酸野果子,也被熬成了浓稠的果酱,用来做夹心饼或者蘸馒头,竟然大受欢迎!
这些新奇又带着乡土本味的点心一推出,立刻引起了轰动!
码头上那帮吃惯了重油重盐的力工,尝到清香的山野菜包和开胃的山楂饼,都觉得新鲜又好吃,纷纷购买。清韵斋的山羊胡掌柜尝了新送去的山药糕和果酱,捻着胡子连连点头,说“野趣盎然,返璞归真”,立刻又加订了不少。
最让李二狗惊喜的是省城货船那边。那位管事再次来取货时,李二狗大着胆子把新出的几样山货点心都让他尝了尝。那管事吃惯了省城的精细点心,乍一尝到这充满山野气息的味道,竟是眼前一亮!
“嘿!有点意思!这味儿省城肯定没有!尤其是这山楂饼和野菜包,给我各来二十份!我带回去给东家尝尝鲜!”
危机,竟然变成了转机!因祸得福!
刘记千方百计想用粮食卡死李二狗,却逼得他另辟蹊径,开发出了一条更具特色、竞争力更强产品路线!
现在,李二狗的点心不仅在本地站稳了脚跟,更凭借其独特的“山野风味”,开始形成自己的品牌效应。人们提到小河村的点心,不再只是“便宜顶饿”,而是“有特色”、“味道新奇”。
院子里整日欢声笑语,大家都觉得扬眉吐气。
周寡妇一边麻利地包着野菜包子,一边笑道:“刘记那帮人,怕是做梦都想不到,咱还能靠着大山吃饭!”
赵四送货回来,得意地吹嘘:“现在码头上的人都认咱的牌子!说别家的饼子没咱的香!”
孙铁柱收山货也收出了成就感,跟各村山民都混熟了,时不时还能收到点别人没有的稀罕山货。
小丫的账本上,进项又多了一项“山货折粮”,虽然计算更复杂了,但她乐此不疲。
李二狗看着这蒸蒸日上的景象,心中感慨万千。他终于明白,有时候困境不是绝路,而是逼你转型、逼你创新的动力。
只要肯动脑子,肯下力气,大山不会辜负你,生活总会给你打开另一扇窗。
当然,他并没有放松警惕。刘记绝不会善罢甘休。但他现在更有底气了——你有你的阳关道,我有我的独木桥。咱们各凭本事,走着瞧!
山货开道,因祸得福。李二狗的事业,经过这次淬炼,反而变得更加坚韧和富有生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