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会亮吗?”
顾音的脚步一顿,来到五里村将近一年的时间,每一天,她都在想,她还能坚持多久?
为了妈妈,她想多坚持坚持,不想让妈妈白发人送黑发人!
牛棚的日子已经够艰难了,如果连她也没了,妈妈该如何坚持下去呢?
为了妈妈,她也要坚持。
姜挽月给她的药,让她能像一个正常人一样,她就更高兴了,隔几天,她就要带点东西去看看妈妈,妈妈咳嗽好多了。
顾音觉得,日子也有点盼头了。
“会的。”
姜挽月清冷的声音,带着无比的坚定。
一路到了牛棚,牛棚里,透着些许的亮光。
“谁?”
屋子里传来贺老谨慎的声音。
“是我。”
顾音立刻开口,门,吱呀一声被打开。
“贺叔,盛叔。”
顾音快步拉着姜挽月进了屋,屋子里的人,看到姜挽月的时候,瞬间就沉默了。
“姜知青,谢谢你,救了我爷爷。”
贺霖见着姜挽月的时候,也没藏起来,而是直接开口感谢。
“上次我家门口的钱,是你放的吧?”
姜挽月毫不意外的看着贺霖,她的视线落在贺老的身上,问:“贺爷爷,你的腿,恢复的如何了?”
她的两句话,贺霖震惊了,贺老笑了,来到牛棚这么长时间,他见过各种各样的人,有对他避如瘟疫的,有对他漠视的,有对他拳打脚踢的……
五里村的村民们,还算是好的,如果不是上面有要求,莫队长基本是不管他们的,也不会时不时拉他们出来发泄……
唯独姜挽月,眼神清亮,没有一丝的嫌弃,反而带着一丝的敬佩?
“好,恢复的很好,谢谢你了姜知青。”
贺老一直想感谢她和南梨花,如果不是她们,只怕他这老命,就要交待在这里了。
“我再给你看看。”
姜挽月刚准备蹲下,一旁的顾音就十分有眼神的拉着一把木凳子过来,道:“挽月,你坐着。”
“好。”
姜挽月也没拒绝,怀孕的她,确实蹲着是不舒服的。
牛棚里,寒风嗖嗖,哪怕有一点炭火,也是彻骨心惊的,四面漏风。
“贺爷爷,你恢复的不错,等会我再给你开副药,调理一下身子,冬天也就不用那么冻腿了。”
姜挽月说着,看向一旁的几个人。
顾音立刻介绍着:“这是我妈妈,盛叔和乔婶。”
盛书和乔言打量着姜挽月,村里的姜知青,那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了,姜挽月嫁到了农村,怀孕后,男人牺牲了。
如今,又捐赠药方,在村里建药厂,无论哪一件事情,都是大家关注的焦点。
“你们好,我叫姜挽月。”
姜挽月落落大方的说着。
姜明莱看着她,感激的说:“谢谢你给音音治病,谢谢你……”
姜明莱激动的就想下跪,被姜挽月稳稳的扶住,道:“姜婶子,我们都姓姜,是缘份。”
姜挽月得知姜明莱也姓姜时,倒是赞了一声缘份。
“姜婶,我给你把脉。”
姜挽月也不废话,直接就给姜明莱把脉了,和顾音相比,姜明莱的身体,完全是因为大悲大喜之下,身体承受不住。
再加上生病之后,没有好好调养,便一直拖累了。
若不是吃了含有点点灵力的萝卜,只怕,她的撑不过这个冬天。
丝丝的灵力入体,姜挽月道:“音音,我开个方子,照方抓药,年前,你妈妈的身体就能有大好转,后续调个药方,明年开春,你妈妈就能下地干活了。”
“真的?”
顾音激动极了,能下地干活,这是不是就代表着,妈妈的身体能好全乎了?
“怎么,我还能骗你?”
姜挽月挑眉,飞快的就开好方子了,她抬眸,问:“盛叔,乔婶。”
“我,我们身体好,就不麻烦了。”乔言不好意思的开口。
盛书立刻道:“小言,姜知青医术了得,你让她看看。”
盛书按着乔言坐下,他看着姜挽月道:“姜知青,她……”
盛书将乔言的病情说了,姜挽月把脉开方子,仿佛就是一个小病。
最后,将他们四个人全部都看完了,一人一个药方,姜挽月道:“药方按药吃,七天后,我会再来。”
离开牛棚,多了一个贺霖,贺霖感谢的话,都不知道该怎么说了,爷爷的身体不好,又不能去医院看病,一到冬天,贺霖都不知道怎么办了。
“真要谢的话,你就买些棉花,偷偷缝到他们的被子里。”
姜挽月提醒着,刚刚看了一眼这简陋的牛棚,真是四面漏风,都是老弱病残的,确实不容易。
“还,还能这样?”贺霖惊呆了。
顾音也一脸茫然,姜挽月看着他们两个诧异的模样,问:“为什么不能?旧被子,新棉花,谁知道里面有多厚?”
“你们该不会没想到吧?”姜挽月看着他们两个一脸震惊的模样,不由的沉默了,他们……果真是大户人家,居然没想到这一层吗?
“可,我们都不会缝啊。”顾音一脸愁容。
贺爷爷和乔叔两个大男人就算了,乔婶和妈妈都是不会针线活的。
“这样,明天让我婆婆来。”
姜挽月也是不会的,看着他们两个人欲言又止的模样,她道:“你们放心,就是我婆婆跟我说的,不然,我也不会知道音音和姜婶是母女。”
“我婆婆嘴严,肯定不会说出去的。”
姜挽月又补充了一句,重生的婆婆只怕巴不得搭上她们呢,看样子,他们都是好人,日后都平反了。
“那,那就麻烦你了。”
顾音不好意思的说着,天这么冷,她也一直担心呢,可,棉花被这事,她真没想到。
她跟贺霖两个人想到的方法就是多搞几个热水袋,多送点木炭,让他们有热水用,不至于冻着。
贺霖和顾音两个人也是感谢的不行,送她回到家里,她们两个才偷偷回去。
姜挽月悄摸摸的回到家,确认婆婆还睡的香,便进屋继续修炼去了。
第二天,药厂还没动工,刺绣作坊便要建起来了,一瞬间,昨天定好绣活手艺好的人,都赶过来帮忙了,莫家旁边,那叫一个热闹!
特别是王桂花几个,看着南梨花的眼神简直像是看到了财神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