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竹院的午后总带着几分慵懒的宁静。阳光穿过竹林的缝隙,在青石板上织出细碎的光斑,风一吹,光斑便跟着竹叶轻轻晃动,像是撒了一地的碎金。主角坐在竹椅上,手里没拿书卷,只是微微抬着眼,目光随天边的流云缓缓移动——那云团蓬松如棉,被风拉成细长的丝,慢悠悠地飘过三一门的山门,朝着远处的山峦飘去,周身的气息与这庭院的宁静融为一体,仿佛连时间都慢了几分。
而院门外,一道身影已徘徊了许久。
陆瑾站在竹林的阴影里,一身簇新的月白道袍衬得他身形挺拔,墨发用一根玉簪束在脑后,面容俊朗,眉宇间带着几分年轻人特有的锐气。作为左若童的嫡传弟子、三一门年轻一代的翘楚,他自小天赋出众,修行进度远超同门,连长老们都常夸他“最得逆生三重精髓”,久而久之,心底难免藏着几分傲气。可自从主角出现后,这份傲气便多了几分微妙的动摇。
先是亲眼目睹主角抬手展开透明屏障,逼退连师父都难以抗衡的无根生;再是听闻主角以绿光救活濒死的阿青,连刘长老都惊叹“神乎其技”;如今整个三一门都在传“渡者先生深不可测”,连师父闭关前都反复叮嘱“要敬先生如敬我”——这份层层叠加的“传奇”,让陆瑾心底的好奇像疯长的藤蔓,越缠越紧。
他不是不信,只是年轻气盛的性子,总想着亲眼看看这位“渡者”究竟有何过人之处。是真的境界远超众人,还是门内弟子过度渲染?他甚至偷偷在听竹院外试过感知主角的炁,却只觉一片平和,连半分强者的威压都探不到,这反而让他的好奇更甚——能将气息收敛到如此地步,本身就是一种极高的修为。
今日练完功,他绕了三条路才走到听竹院,远远看见主角闲坐观云的模样,指尖下意识地攥了攥道袍的下摆,又松开,反复几次,才终于鼓起勇气,抬脚穿过竹林间的小径,朝着庭院中央走去。
“晚辈陆瑾,见过渡者先生。”
少年的声音清亮,却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紧张,落在宁静的庭院里,竟让竹叶的“沙沙”声都顿了半拍。陆瑾走到主角面前三尺处停下,双手拢在袖中,微微躬身行礼,目光却忍不住偷偷抬了抬——他想看看,这位让整个三一门都敬重的先生,此刻会不会有半分不耐。
主角的目光从天边收回,落在陆瑾身上。眼前的少年眉眼舒展,眼神明亮,虽带着几分紧张,却难掩骨子里的灵气与傲气,正是未来那位以“一生无瑕”名动异人界的陆瑾。他嘴角微不可察地勾了勾,语气平和得像庭院里的风:“陆瑾小友,有事?”
被直接点破来意,陆瑾耳尖微微发烫,下意识地攥紧了袖中的手。他原本在心里打了好几遍腹稿,想找个“路过此地,恰巧见先生在此”的借口,可真站在主角面前,那些说辞竟全堵在了喉咙里。他定了定神,干脆顺着心底的念头,找了个最实在的由头,声音比刚才稳了些:“晚辈……晚辈近日修行逆生三重的‘凝炁境’,总觉得炁在经脉里流转时有些滞涩,尤其是过手腕‘阳池穴’时,总像被什么东西卡着似的,试了好几日都没好转。不知先生能否指点一二?”
这话半真半假。滞涩是真的,但并非无解,他只是想借着这个由头,看看主角是否真的懂修行——若是只会救人,不懂功法本质,那“深不可测”便要打个折扣;若是能点透关键,那才是真的值得敬重。他特意没提逆生三重的核心关窍,只问基础的炁流问题,既留了分寸,也藏了几分试探。
主角自然看穿了他这点小心思,却没点破,只是指尖轻轻夹起一片落在膝头的竹叶,目光落在竹叶的脉络上,缓缓开口:“炁,如水也。”
一句话让陆瑾愣了愣——他修行了这么久,听师父和长老们讲过无数次“炁”的定义,却从未有人用“水”来形容。他下意识地追问:“先生是说,炁与水一样……柔软?”
“不止是柔软。”主角指尖的竹叶随气流轻轻晃动,“水无常形,遇方则方,遇圆则圆,不会去强求容器的形状;炁亦如是,本就该顺着经脉的走向自然流转,随心神的牵引灵动变化。你觉得滞涩,是因为你总想着‘控制’它——刻意去捏它的形状,强行让它按你的想法走,反而像用手去堵流水,水越堵越急,炁越控越滞。”
他抬眼看向陆瑾,目光平和却带着穿透人心的力量:“心念所致,炁自相随。你要做的不是‘指挥’炁,而是让心神与炁融为一体,像你用手吃饭、用脚走路般自然。心神合一,炁便如臂使指,何来自滞之理?”
这番话没有提半个“逆生三重”的字眼,却正中陆瑾的症结。他之前为了追求“凝炁精纯”,总在炁流过阳池穴时刻意收紧心神,想让炁流变得更“细”更“纯”,结果反而让炁流卡在狭窄的经脉处,越练越急,越急越滞。此刻被主角点破“刻意控制”的问题,如同有人在他紧绷的心上轻轻拨了一下,瞬间松快了许多。
陆瑾下意识地闭上眼,按照主角说的,不再去想“如何让炁流顺畅”,只是缓缓放松心神,将注意力放在胸口的膻中穴——那里是炁的汇聚之地。他试着让心神随炁流走,炁流要向上,便顺着经脉往百会去;炁流要向下,便顺着丹田往涌泉走,遇到阳池穴时,也不刻意收紧,只凭着本能引导。
不过片刻,他便感觉到了变化——原本卡在阳池穴的炁流,竟像解开了束缚的小溪,顺着经脉缓缓流淌,没有丝毫滞涩;甚至比以往更灵动,能随着他的念头,在指尖轻轻凝聚成一缕,再散开,全然没有了之前的僵硬。
“这……这竟然真的通了!”陆瑾猛地睁开眼,眼中满是难以掩饰的惊喜,连声音都拔高了几分。他反复试了两次,炁流依旧顺畅,之前困扰他多日的小瓶颈,竟在主角这几句话里彻底松动了!
他这才明白,自己之前执着于“控制炁的形”,却忽略了“炁与心神的和”——这不是功法的问题,而是对“炁”的本质理解出了偏差。而主角一句话便点破了核心,这份境界,远非他能企及。
陆瑾收敛了所有的傲气与试探,重新躬身行礼,这一次,腰弯得更低,语气里满是发自内心的恭敬与敬佩:“多谢先生指点!晚辈之前拘泥于表象,竟未悟透炁之本质,先生一席话,胜读十年书!”
主角看着他眼中闪动的光芒,指尖的竹叶轻轻飘落,落在青石板上:“你天资不错,只是太过心急。修行如观云,慢慢来,自有风景。”
陆瑾抬起头,看着主角平和的面容,又看了看庭院里随风飘动的竹叶,心底的好奇终于化作了真切的敬重。这位渡者先生,果然深不可测——他不仅能救人性命,更能点醒人心,这样的人,值得师父那般敬重,也值得他陆瑾拜师求教。
风再次吹过竹林,带着淡淡的竹香,陆瑾站在庭院里,忽然觉得午后的阳光格外温暖。他知道,从今日起,他对这位“渡者”先生的认知,彻底变了;而他在三一门的修行之路,或许也将因这席话,走向一条更宽阔的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