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皇帝最终采纳了清悦那个“日托”式的折中方案。白日里,胤禛被送往承乾宫,由贵妃佟佳氏亲自照看,接受启蒙教育,感受高位妃嫔的威仪与气度;傍晚,再由乳母嬷嬷护送回永和宫,在生母身边安寝,享受寻常的母子温情。这个安排,既全了贵妃“抚养”之名与教导之实,也照顾了清悦与幼子的情感,更让康熙觉得后宫和睦,子嗣教养得当,可谓一举数得。
清悦心中清楚,这已是目前能争取到的最好结果。她按下对儿子的不舍,将更多精力投入到协理六宫的事务中。晋封和嫔后,她接触到的宫务更加核心,权力更大,需要平衡的关系也愈发错综复杂。
这日,内务府呈报上来一份关于缩减各宫夏日用冰份额的章程。因去岁北方雪少,今夏宫内储冰量不如往年充裕,需酌情削减分配。这本是寻常事务,但如何削减,削减多少,却是个极易得罪人的差事。
贵妃佟佳氏将章程递给清悦,揉了揉眉心:“此事关系各宫夏日起居,一个处理不当,难免怨声载道。和嫔,你素来心思细,且看看,有何稳妥之法?”
清悦接过章程,快速浏览。内务府提出的方案是普降一成,看似公平,实则不然。高位妃嫔宫苑宽敞,仆从众多,用冰需求本就大,削减一成影响显着;而低位妃嫔份例本就不多,再减则更为拮据,易生怨怼。
她沉吟片刻,道:“娘娘,普降之法虽则省事,却未必公允。嫔妾愚见,不若按宫苑等级、主位份例及实际在册宫人数量,分档核定基数,再于此基数上,象征性微调。譬如,娘娘您的承乾宫,及各主位娘娘宫苑,基数定高些,削减幅度略小;而各偏殿、后殿居住的姐妹处,基数本就低,或可维持原状,甚至……若份例实在过低的,还可酌情略增一二,以示体恤。”
她顿了顿,补充道:“如此一来,高位者虽减,但基数大,实际影响可控,且彰显了顾全大局;低位者得以维持甚至稍获体恤,必感念娘娘恩德。内务府那边,只需给出明确的分档标准和计算公式,他们照章办事即可,也免了人情困扰。”
贵妃听着,眼睛渐渐亮了起来。这法子,既解决了实际问题,又巧妙地平衡了各方利益,将可能产生的矛盾转移到了“规则”上,而非执行者个人身上。
“好!就依你所言!”贵妃当即拍板,“此事便交由你全权督办,拟出细则后,直接吩咐内务府去办。”
清悦领命,回到永和宫便立刻着手。她找来往年的用冰记录,结合各宫苑等级、妃嫔份例和宫人名册,设计了一套详细的分档核算方法,并附上了清晰的说明。她甚至考虑到了一些特殊情况,比如有年幼皇子公主或体弱妃嫔的宫苑,给予了额外的微小倾斜。
细则呈报给贵妃后,很快批复下来,下发至内务府。起初,一些惯享优待的高位妃嫔如宜妃之流,听闻自己的用冰被削减,虽幅度不大,也颇有些微词。但当她们得知这是按“规矩”办事,且承乾宫、永和宫(指清悦自己)皆带头削减,低位妃嫔反而得以维持甚至略有增益时,那点不满也就不好发作出来了,毕竟谁也不想落个不顾大局、苛待低位的名声。
而众多低位妃嫔和宫女太监,则对主持此事的和嫔心生好感。这位新晋的嫔主子,处事公道,能体恤下人,并非一味逢迎高位。
此事过后,清悦在处理宫务时更加得心应手。她逐渐摸索出一套自己的方法:凡事以宫规和“大局”为出发点,用数据和制度说话,尽可能做到程序公正、结果相对公平。 她不再仅仅是一个执行者,更像是一个制度的设计者和优化者,将自己现代的管理思维,巧妙地融入到了古老的宫廷运行规则之中。
康熙皇帝偶尔问起六宫事务,贵妃总是赞不绝口,称和嫔心思灵巧,处事公允,为她分忧不少。皇帝闻言,看向清悦的目光中,又多了几分欣赏与探究。
这日晚间,清悦将玩累了熟睡的胤禛轻轻放回小床上,替他掖好被角。看着儿子恬静的睡颜,再回想白日里处理的那些纷繁复杂的宫务,她忽然觉得,自己仿佛一个走在平衡木上的舞者。
一端是身为母亲对儿子的眷眷之心,需要细心呵护,巧妙周旋,以保全陪伴的权利;另一端是身为嫔妃的职责与野心,需要展现能力,平衡各方,以巩固和提升地位。
这两端,她都必须稳住,不能有丝毫倾斜。而连接这两端的平衡木,便是她的智慧、坚韧和那份超越时代的眼界。
路还很长,但她已渐渐找到了属于自己的节奏和舞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