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光如白驹过隙,在清悦殚精竭虑的守护与精心养育下,小胤禛如同汲取了充足阳光雨露的幼苗,健康茁壮地成长起来。转眼间,便到了皇四子胤禛的周岁诞辰。
按宫中惯例,皇子周岁是大事,需行“抓周”之礼,并设宴庆祝。这对于清悦而言,不仅是儿子成长的重要里程碑,更是一次向皇帝、贵妃乃至整个后宫展示她“养育成果”和“管理能力”的关键机会。她绝不能将宴会的筹备主导权完全交给内务府或承乾宫,必须深度参与,甚至主导,才能确保万无一失,并最大化自身价值。
清悦主动向贵妃请缨,希望能协助内务府办理胤禛的周岁宴。她言辞恳切:“娘娘,胤禛是嫔妾的孩子,嫔妾想亲手为他操办这次生辰,也算是尽一份为母的心意。嫔妾定当遵循旧例,事事与内务府商议,绝不敢擅专,只求娘娘允准嫔妾从旁学习、略尽绵力。”
贵妃佟佳氏看着眼前气色红润、眼神清亮,已完全从生产中恢复,更添了几分沉稳风韵的清悦,心中百味杂陈。她知道清悦是想借机表现,但对方理由充分,态度恭顺,且胤禛毕竟是她的亲生儿子,于情于理都不好断然拒绝。沉吟片刻后,贵妃点了点头:“你有此心,也好。便依你所言,与内务府一同操办吧。只是需记得,一切以稳妥为上,切莫劳累,也莫要逾越了规矩。”
“嫔妾谨记娘娘教诲!”清悦心中一定,立刻行动起来。
她再次祭出了她的“项目管理”法宝。首先,她与内务府总管太监共同明确了宴会的目标、预算和流程(“抓周”仪式、宴席地点、参与人员名单等)。接着,她绘制了详细的“任务分解图”和“时间进度表”,将场地布置、食材采购、礼仪安排、宾客接待、安全保卫等事项分派到具体负责人,并设定了关键节点进行复核。
她尤其注重细节。比如“抓周”所需的物件,她不仅要求符合规制,更亲自一一检查,确保无毒无害、边角圆润,不会伤到孩子。宴席的菜单,她结合了时令节气与幼儿适宜,既显皇家气派,又不乏温馨巧思。甚至宾客的座位安排,她也仔细斟酌,既尊卑有序,又尽量避免将素有龃龉的妃嫔安排得过近。
整个筹备过程,清悦展现出了惊人的条理性和协调能力。她与内务府官员沟通时,态度谦和,但思路清晰,要求明确,让人难以敷衍。遇到分歧,她总能提出有理有据的替代方案,既坚持了原则,又给了对方台阶。内务府那些积年的老吏,起初对这个突然插手的小贵人颇不以为然,几番交道下来,也不得不收起轻视之心,认真办事。
周岁宴当日,永和宫张灯结彩,喜气洋洋。康熙皇帝、太后(仁宪皇太后)、贵妃、各宫主位妃嫔以及几位重要的宗室福晋皆齐聚一堂。
主角小胤禛穿着特意赶制的红色小龙袍,虎头虎脑,被乳母抱到铺着大红锦缎的抓周榻前。榻上陈列着书籍、印章、笔砚、算盘、钱币、弓箭、吃食、玩物等各式物件。
所有人的目光都聚焦在这个小小的孩童身上。清悦站在一旁,手心微微出汗,心中既期待又紧张。这不仅关乎孩子的“前程”彩头,更是对她这个母亲教养的间接评价。
在众人的鼓励和引导下,小胤禛睁着乌溜溜的大眼睛,好奇地看了看满榻的物事,最终,他伸出胖乎乎的小手,先是抓住了一本《三字经》,摆弄了两下,随后,又毫不犹豫地抓起了一枚小巧的玉印,紧紧握在手里,还咿咿呀呀地举起来,似乎要给人看。
“好!”康熙皇帝首先抚掌大笑,“先抓圣贤书,后握玲珑印,吾儿将来必是文武双全、承继大统的栋梁之材!” 皇帝金口一开,定下了基调,殿内顿时贺喜声一片。
清悦悬着的心终于落下,连忙上前谢恩。她知道,这“抓周”结果,无论有无天意,在皇帝眼中,已是吉兆。
接下来的宴席更是宾主尽欢。场地布置典雅喜庆,菜肴精致可口,流程顺畅无误。康熙心情极好,多饮了几杯,对贵妃笑道:“胤禛这孩子养得真好,瞧这精神头,这壮实劲儿。和贵人,你功不可没。”
清悦连忙起身,谦逊道:“皇上谬赞了,皆是皇上洪福庇佑,娘娘恩泽庇荫,孙太医悉心调理,乳母宫人们精心伺候,胤禛才有今日。嫔妾不敢居功。”
她将功劳归于上下,态度恭谨,令康熙和贵妃都十分满意。
周岁宴圆满落幕,成为后宫一段时间内津津乐道的谈资。和贵人乌雅氏不仅再次以皇四子生母的身份进入众人视野,更以其在宴会筹备中展现出的卓越管理能力和不居功的谦逊姿态,赢得了新的认可。
经此一役,清悦在后宫的地位更加稳固。皇帝对她似乎也更加满意,赏赐之外,偶尔也会与她谈论些六宫琐事,听听她的看法。贵妃那边,虽然抚养胤禛的心思未必完全熄灭,但至少短期内不会再轻易提起。
这一次“项目里程碑”的完美展示,让清悦成功地巩固了“生母”角色的不可替代性,并初步展现了超越普通妃嫔的“管理才能”,为她未来在这深宫中的道路,增添了重要的筹码。
胤禛的成长之路刚刚开始,而属于清悦的宫廷进阶之路,也进入了新的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