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乾宫的日子在紧张与有序中飞逝,清悦逐渐适应了“首席秘书”的快节奏。她就像一块高效的海绵,疯狂吸收着关于宫廷运作、人际关系和权力平衡的知识。梁嬷嬷对她越发倚重,许多不甚重要却繁琐的文书工作都放心交给她处理,贵妃佟佳氏也习惯了在翻阅账册或礼单时,偶尔会问一句:“乌雅氏,你觉得如何?” 虽然清悦的回答永远谨慎而留有余地,但这份信任本身,已让她在承乾宫乃至后宫的下人圈子里,成了一个不容小觑的存在。
这日,一个重要的任务下达了——筹备太后的万寿节庆典。太后仁宪皇太后(历史上康熙嫡母)虽不直接干预政事,但在宫中地位尊崇,她的寿宴是内廷一等一的大事。贵妃作为协理六宫者,自然是筹备工作的总负责人,承乾宫也因此成了临时的“万寿节项目指挥部”。
一时间,承乾宫门庭若市。内务府、御膳房、营造司、戏班首领……各路人马络绎不绝,前来请示汇报。梁嬷嬷忙得脚不沾地,嗓子都有些哑了。
清悦的任务是协助梁嬷嬷整理各方呈报上来的方案、预算和进度,并做好记录,确保贵妃能随时掌握全局。这活儿工作量巨大,且千头万绪,极易出错。
看着梁嬷嬷疲惫的身影和案头堆积如山的文书,清悦那个属于现代项目经理的灵魂又开始蠢蠢欲动。她深知,这种大型活动管理,最怕的就是信息混乱、职责不清和进度失控。
她趁着给梁嬷嬷送茶的空隙,小心翼翼地提议:“嬷嬷,各处的呈报格式不一,信息混杂,整理起来颇为耗时。奴婢可否试着画一张总表,将寿宴各项事宜,如仪仗、宴席、戏曲、烟火等,分门别类,列明负责部门、当前进度、存在问题及下一步计划,这样娘娘和嬷嬷览阅起来,或能一目了然?”
梁嬷嬷正被一堆琐事烦扰,闻言抬眼看了看清悦,见她眼神清亮,态度恳切,便点了点头:“你若有余力,试试也无妨。只是要快,且不能影响日常差事。”
得到许可,清悦立刻行动起来。她找了一张巨大的宣纸,用尺子细细画线,制作了一张手工版的“万寿节项目进度甘特图”兼“问题跟踪表”。横向是时间轴(从筹备到寿宴当日),纵向是任务类别,每个任务下面又细分负责方、进度状态(用不同符号表示未开始、进行中、已完成、有阻滞)和备注栏。
然后,她将堆积的文书快速浏览,提取关键信息,填入这张总表。这个过程本身,就是一次彻底的信息梳理和风险筛查。哪些环节进度滞后,哪些部门互相推诿,哪些预算可能超支,在这张表上都清晰地暴露出来。
不过半日功夫,当清悦将这张前所未见的“项目总览图”呈给梁嬷嬷时,梁嬷嬷震惊得半晌说不出话。她对着图表看了又看,原本紧锁的眉头渐渐舒展开来:“这……这真是……奇思妙想!如此一来,轻重缓急、关节要点,尽在掌握了!”
梁嬷嬷立刻带着图表去禀报贵妃。贵妃看了,也是啧啧称奇,凤心大悦:“难为这丫头想得出!梁嬷嬷,往后这类繁杂事务,可多让乌雅氏帮你分担些。这孩子,是个会办事的。”
有了这张“神器”般的总表,寿宴筹备工作的效率大大提升。梁嬷嬷指挥若定,清悦则负责信息的实时更新和跟踪协调。她甚至模仿现代会议纪要的形式,将贵妃的决策和各部门的承诺记录下来,避免日后扯皮。
这期间,难免需要与各衙门打交道。清悦始终牢记自己的身份,态度恭谨,言辞得体,传达指令时清晰准确,绝不添油加醋。遇到棘手问题,她从不擅自做主,而是及时请示梁嬷嬷或贵妃。几次下来,连一些眼高于顶的内务府管事太监,对这个承乾宫新晋的“乌雅姑娘”也不敢小觑,办事认真了许多。
然而,树大招风。清悦在寿宴筹备中扮演的重要角色,引起了某些人的不快。这日,负责寿宴花卉装饰的内管领太监前来回话,言语间对清悦记录的某项花卉数量提出了质疑,暗示她记错或有意刁难。
“乌雅姑娘,这各宫门口摆放的金菊数目,咱家记得清清楚楚,可不是你这个数儿。你年轻,经手的事情多,记差了也是有的。”那太监皮笑肉不笑地说。
清悦心中冷笑,面上却不动声色:“公公说的是,奴婢年轻,难免疏漏。幸好当日记录时,梁嬷嬷也在场,且内务府的底单上也有数目。不如奴婢这就去请梁嬷嬷,再核对一下内务府的底单,以免误了差事?” 她搬出梁嬷嬷和原始凭证,一下子就把对方的刁难顶了回去。
那太监见吓不住她,又见梁嬷嬷闻声从里间出来,脸色不豫,立刻换上一副笑脸:“哎呦,瞧我这记性!是咱家糊涂了,姑娘记得没错,没错!这就去办,这就去办!” 灰溜溜地走了。
梁嬷嬷看着清悦,眼中闪过一丝赞许:“应对得不错。在这宫里,既要会办事,也要会挡事。”
太后的万寿节终于在一片祥和喜庆中圆满落幕。典礼盛大,宴席精美,戏曲精彩,一切井井有条,深得太后和皇帝的赞许。贵妃脸上有光,对梁嬷嬷和清悦大加赞赏,赏赐尤为丰厚。
经过这次大型“项目”的历练,清悦不仅能力得到了充分展现,其沉稳、细心、善于协调的特质也深入人心。她在承乾宫的地位彻底稳固,甚至隐隐有超越一些资深宫女的趋势。梁嬷嬷已将她视为左膀右臂,许多机密要事也不再避讳她。
但清悦却越发清醒。她知道,自己站得越高,盯着她的眼睛就越多。这次寿宴筹备,她看似风光,实则也得罪了一些办事不力或想从中渔利的人。那个内管领太监,恐怕只是其中之一。
夜深人静时,她看着贵妃赏下的那对成色极好的玉镯,心中并无多少喜悦,反而充满了对未来的思量。“万寿节项目”的成功,只是她宫廷生涯的一个里程碑,接下来,她将面对的可能不再是具体的事务,而是更微妙、更凶险的人心博弈。
而且,她有一种预感,经过这次筹备工作的出色表现,她的名字,恐怕已经不止是在承乾宫和贵妃这里挂上号了。那位紫禁城的最高主宰,是否也会有所耳闻呢?
清悦吹熄了灯,在黑暗中睁大了眼睛。前方的路,似乎更加宽阔,却也更加迷雾重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