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中村的天总是亮得比市区晚些,凌晨五点,巷子里还飘着隔夜的油烟味,混合着墙角排水沟泛出的腥气。陈凡躺在吱呀作响的木板床上,睁开眼时,窗外刚透进一丝灰蒙蒙的光。
他没像往常一样立刻起身——昨天最后一包泡面已经吃完了,空腹搬砖的滋味他尝过,胃里像揣着块烧红的石头,疼得直冒冷汗。伸手摸向枕头边的旧手机,屏幕亮起来,右上角的电量只剩17%,锁屏界面没有任何消息通知,和过去的二十年一样,没人会主动联系他。
就在这时,手机突然震了一下,不是来电,也不是短信,而是一行淡蓝色的文字凭空浮现在屏幕上方,像极了劣质手游的弹窗广告,却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质感。
【全球神豪签到系统】
【今日签到地点:城中村惠民粮油店】
【签到奖励:50斤东北珍珠米x2袋、5L非转基因大豆油x10桶、精品杂粮组合(红豆、绿豆、小米等)x5箱、真空包装腊肉x20斤】
【是否立即签到?】
陈凡的指尖悬在屏幕上方,没有丝毫犹豫,只轻轻点了下“是”。没有华丽的特效,没有夸张的音效,系统提示瞬间变成了“签到成功,奖励已送达惠民粮油店,凭手机号尾号6789领取”。
他坐起身,套上洗得发白的短袖和牛仔裤,动作流畅得像台设定好程序的机器。镜子里的年轻人脸色有些苍白,眼下带着淡淡的青黑,是长期营养不良和熬夜打零工留下的痕迹,但眼神很亮,而且稳,没有丝毫因为“天降奖励”而该有的激动或慌乱——对陈凡来说,任何能解决“活下去”这个问题的东西,都值得被平静对待,哪怕它来得再离奇。
走出出租屋时,巷子里已经有了动静。收废品的老张推着三轮车路过,车轱辘压过石子路发出“咯噔咯噔”的响,看见陈凡,他咧开嘴笑了笑:“小陈,今天去工地不?赵虎那厮昨天还问起你呢。”
陈凡脚步没停,只从喉咙里挤出一个“嗯”字,算是回应。他不想和任何人多聊,尤其是提到赵虎——那个克扣了他三天工资,还骂他“孤儿没人撑腰”的工头,现在想起来,后槽牙还是会不自觉地咬紧。
惠民粮油店在巷子口,是个不足十平米的小店,老板姓李,是个五十多岁的胖男人,平时总爱坐在门口的藤椅上抽烟。陈凡走到店门口时,李老板正眯着眼看早间新闻,烟蒂在手里快烧到了尽头。
“李叔,取东西。”陈凡开口,声音有点哑,是没喝水的缘故。
李老板把烟蒂摁在烟灰缸里,抬眼看了他一下,脸上带着点疑惑:“取啥?你前几天不是还说,买米只买小袋的吗?”他记得这个年轻人,每次来都只买五斤装的大米,有时候甚至只买两包挂面,付账时掏硬币都要数好几遍,怎么今天突然要“取东西”了?
“手机号尾号6789。”陈凡没解释,只报了尾号。
李老板哦了一声,转身进里屋翻了翻,很快拿着一张单子出来,上面写着陈凡的手机号尾号,还有那一堆粮油的明细。他愣了愣,又抬头看了看陈凡,眼神里多了点探究:“这么多东西,你一个人用得完?”
“用得上。”陈凡依旧是简短的三个字,伸手去接李老板递过来的钥匙——奖励的粮油太多,李老板特意腾了个小仓库的角落给他放着。
仓库在店后面,推开吱呀作响的木门,一股粮食的清香扑面而来。两袋大米堆在最里面,每袋都用厚实的编织袋装着,上面印着“东北珍珠米”的字样;旁边码着十桶大豆油,桶身锃亮,是市面上卖得不错的牌子;杂粮组合装在彩色的真空袋里,码得整整齐齐;还有二十斤腊肉,用透明塑料袋装着,肥瘦相间,看着就有食欲。
陈凡绕着这些东西走了一圈,没有上手摸,只是确认了数量没错。他拿出手机,给之前联系好的三轮车师傅打了个电话,声音还是没什么起伏:“张师傅,到惠民粮油店来,拉点东西去东三巷12号,十分钟后到。”
挂了电话,他靠在仓库的墙上,拿出手机看了眼商铺过户的进度——三天前签到的城中村商铺,中介说今天能出初步的过户材料。那间商铺在菜市场入口,地段不错,中介说每月租金至少能有五千,足够他不用再去工地搬砖了。
“小陈,这么多粮油,你是不是找到好活了?”李老板端着杯茶走进来,递给陈凡一杯,“喝点水,看你嗓子干的。”
陈凡接过水杯,说了声“谢谢”,抿了一口。温水滑过喉咙,缓解了干涩的感觉。他没回答李老板的问题,不是不想说,是不知道怎么说——总不能说“我有个系统,每天签到就能领东西”吧?
李老板也没追问,只是笑了笑:“找到好活就好,你这孩子太闷,也太拼,早该有点好运气了。”他在这城中村开了十几年店,见多了像陈凡这样的年轻人,大多要么浑浑噩噩,要么急功近利,只有陈凡,每天安安静静地来,安安静静地走,哪怕买最便宜的东西,也从不赊账,眼神里透着股和年龄不符的沉劲。
没过十分钟,三轮车师傅就到了。张师傅是个爽快人,没问东问西,只帮着陈凡把粮油往车上搬。大米沉,陈凡搬的时候,手臂上的肌肉绷起,露出清晰的线条——那是常年打零工练出来的。李老板在旁边看着,忍不住说了句:“小心点,别闪着腰。”
陈凡点点头,继续搬。二十分钟后,所有东西都搬上了车,堆得像座小山。张师傅咂了咂嘴:“小陈,你这是要开粮油铺啊?”
“自己吃。”陈凡坐上车,报了地址。
三轮车在巷子里慢悠悠地开着,路过王翠兰的出租屋时,正好撞见她开门倒垃圾。王翠兰看见陈凡坐在装满粮油的三轮车上,眼睛一下子就亮了,手里的垃圾袋都忘了扔,尖着嗓子喊:“哟,陈凡?这是发大财了啊,买这么多粮油?”
她这话里的酸味,隔着老远都能闻见。前几天她还堵在陈凡门口催房租,说“孤儿就是没本事,连房租都交不起”,现在见陈凡突然买了这么多东西,心里难免有点不是滋味。
陈凡没回头,也没搭话,只是抬手拍了拍张师傅的肩膀:“麻烦快点。”
张师傅会意,脚下加了点劲,三轮车很快就把王翠兰的声音甩在了后面。王翠兰站在原地,看着三轮车的背影,撇了撇嘴,小声嘀咕:“肯定是借的钱,装什么装……”
回到出租屋,张师傅帮着把粮油搬进屋,陈凡多给了他二十块钱,说“辛苦费”。张师傅推辞了两下,见陈凡态度坚决,也就收下了,临走前还说:“以后要搬东西,再找我。”
陈凡关上门,屋里一下子就被粮油占去了大半空间。他先把大米搬到墙角,找了块干净的布擦了擦袋子上的灰,然后拿出之前用的旧米缸——那是他从废品站淘来的,外面的釉色都掉光了,但洗干净后还能用。他把一袋大米拆开,往米缸里倒,白色的米粒哗哗地流进去,很快就堆起了一个小坡。
接着是大豆油,他把油桶放在米缸旁边,一排十桶,看着就很有安全感。杂粮组合他放进了床底下的箱子里,腊肉则挂在了窗户边的钩子上——通风,不容易坏。
整理完这些,已经快中午了。陈凡感觉肚子有点饿,他拿出小锅,洗了洗,从米缸里舀了两碗米,淘干净后加水,放在煤气灶上煮。煤气罐是前几天刚换的,还剩大半罐,足够用一阵子。
等米饭煮熟的时间里,他拿出手机,点开中介发来的商铺过户材料照片,仔细看了一遍。商铺的面积有二十平米,房产证上的名字已经改成了他的,租金每月五千,按季度付,中介说下周就能签租赁合同。
“以后不用再去工地了。”陈凡心里想了一句,没有太大的情绪波动,只是觉得一块压在心里的石头落了地。过去几年,他最怕的就是冬天——工地冷,活少,有时候一个月都找不到活干,只能靠啃馒头度日。现在有了商铺的租金,至少不用再担心冬天饿肚子了。
米饭的香味飘了出来,很纯粹的米香,比泡面好闻多了。陈凡关掉煤气,把锅端下来,盛了一碗米饭,又从抽屉里拿出一小袋咸菜——那是他之前买的,一块钱一袋,能吃好几天。他坐在小板凳上,慢慢地吃着,米饭很软,带着点甜味,就着咸菜,也吃得很香。
吃到一半,手机又震了一下,是系统的提示:【明日签到地点:城中村人才市场,奖励:“轻资产创业”方向指引】。
陈凡看了一眼,把手机放回口袋,继续吃饭。他没多想“轻资产创业”是什么,只觉得系统的奖励总是很及时——先是解决房租,再是解决吃饭,现在又给创业指引,像是知道他下一步想做什么。
吃完午饭,他把锅碗洗干净,然后坐在床边,拿出纸和笔,开始写计划。先是商铺的租赁合同,下周要和租客签,得提前准备好;然后是明天去人才市场,看看系统给的“创业指引”具体是什么;最后,他还想把出租屋里的东西整理一下,那些用不上的旧衣服、旧鞋子,可以捐给回收站。
窗外的太阳慢慢升了起来,阳光透过窗户上的破洞,照在地上,形成一个小小的光斑。陈凡低头写着,笔尖在纸上划过,发出沙沙的声音。屋里很安静,只有偶尔从巷子里传来的叫卖声,还有远处工地的机器声。
他抬起头,看了一眼窗外的光斑,又低头继续写。对他来说,生活没有突然变好的狂喜,只有一步一步往前走的踏实。系统给了他机会,他要做的,就是抓住这个机会,不再过那种“今天不知道明天能不能吃饱”的日子。
傍晚的时候,他出去买了一瓶酱油和一瓶醋——以后煮米饭,可以偶尔拌点酱油吃,比咸菜好吃。回来的路上,他又遇到了收废品的老张,老张问他:“小陈,明天还去工地不?”
陈凡摇了摇头:“不去了。”
“那你去哪?”老张追问。
“人才市场。”陈凡说完,就继续往前走。
老张看着他的背影,摸了摸头,笑着说:“这孩子,总算要熬出头了……”
回到出租屋,陈凡把酱油和醋放进调料盒里,然后坐在窗边,看着外面的天慢慢黑下来。巷子里的灯亮了,昏黄的灯光照在墙上,拉出长长的影子。他拿出手机,电量还有10%,他给手机充上电,然后躺在床上,闭上眼睛。
明天要去人才市场,看看系统给的“创业指引”是什么。他不知道未来会怎么样,但他知道,只要每天签到,每天往前走,日子总会越来越好。
屋里很安静,只有手机充电的电流声,还有窗外偶尔传来的猫叫声。陈凡很快就睡着了,嘴角没有笑意,但眉头却比往常舒展了许多——他不用再担心明天会饿肚子,也不用再担心冬天没活干,这种“踏实”的感觉,比任何奖励都让他觉得安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