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清璃与谢云止的感情在日常中悄然升温,而他们身边最得力的臂助,青黛与承影之间,那如同溪流般沉静却持续流淌的情愫,也在无人注意的角落里,默默生长。
青黛性子沉稳,心思缜密,是萧清璃掌管情报、处理内务不可或缺的左右手。承影则如同他的代号,是谢云止手中最锋利的影刃,沉默寡言,行动果决,常年隐于暗处。两人因各自的主子而时有交集,多是传递消息、协同布防等公务,对话简洁高效,从不逾矩。
但有些关心,藏在不经意的细节里。
青黛负责打理萧清璃名下诸多产业与情报网络,有时需暗中离京办事。每逢此时,她总能感觉到一股熟悉而令人心安的气息,若即若离地缀在远处。她知道,那是承影。他从不现身,也从不干涉她的行动,只是在她可能遇到麻烦的区域提前清理掉一些潜在的威胁,或是当她深夜赶路时,确保她歇脚的驿站周围足够“干净”。
青黛从未说破,只是在回来后,会让人给承影带一份不显眼的谢礼,有时是一瓶上好的金疮药,有时是几样耐储存的干粮肉脯。承影也总是沉默地收下。
真正让青黛心湖泛起波澜的,是关于她家人的事。
青黛出身江南一个小康之家,并非家生子,因缘际会才跟随了萧清璃。她家中尚有年迈的父母和一个年幼的弟弟。这是她内心深处最柔软的牵挂,也是她从不与人言的软肋。
近日,她接到家书,言及家乡遭了水患,虽家人无恙,但田产房屋受损,日子艰难。青黛心中忧虑,却因京中事务繁杂,萧清璃正值用人之际,她无法脱身,只能悄悄托人捎带了些银钱回去。
然而,不过半月,她竟又收到家书,信中父母语气欣喜,说莫名得了贵人相助,不仅修缮了房屋,官府还免了当年赋税,连她那原本在学堂受人排挤的弟弟,也被一位路过的大儒赏识,收为了记名弟子,前途陡然光明起来。
父母在信中连连感叹遇上了贵人,却不知贵人是谁。
青黛心中惊疑不定。她身在权力中心,深知世上没有无缘无故的恩惠。她立刻动用手中渠道暗中查探,反馈回来的消息却让她愣住了。
所有事情的源头,都指向了几个看似毫不相干、却又隐隐与镇北侯府、或者说与谢云止麾下某些隐秘产业有关的商号或人物。而更深层次的线索则显示,在水患发生前,就有人提前警告过当地官员重视堤防,虽未能完全避免灾害,却大大减轻了损失。在她家人受到当地乡绅刁难时,也是有人“恰好”出面化解。
所有的线索,最终都隐隐约约地,指向了那个沉默如影的男人——承影。
是他。一定是他。
青黛握着家书,站在廊下,望着院中那棵开始落叶的梧桐,心绪复杂难言。他竟将她的事查得如此清楚,将她家人保护得如此周全,却从未在她面前表露半分。
这份沉默而厚重的守护,比任何甜言蜜语都更令人心动。
当晚,她去书房向萧清璃回禀事务,在院门口遇见了抱剑倚在阴影中的承影。月色朦胧,勾勒出他冷硬的侧脸轮廓。
青黛脚步微顿,走了过去。
承影抬眸看她,眼神依旧平静无波。
“我家人之事,”青黛声音很轻,却清晰,“多谢。”
承影沉默了片刻,只回了两个字:“份内。”
保护主母最倚重的心腹及其软肋,确保情报网络的绝对可靠,这本就是他作为暗卫首领的职责之一。他给出的理由,无懈可击。
青黛却看着他黑暗中格外明亮的眼睛,忽然问道:“只是份内?”
承影与她静静对视,没有回答。空气中弥漫着一种无声的张力。
良久,他才几不可闻地“嗯”了一声,算是默认了那超出“份内”的私心。
青黛没有再追问,唇角却微微弯起一个极浅的弧度,转身走进了书房。有些事,无需言明,彼此心照,便是最好。
承影看着她离去的背影,直到书房门关上,才缓缓收回目光,重新隐入黑暗,如同从未出现过。只是那握剑的手,指节微微收紧了几分。
铁汉柔情,无需宣之于口,却已在不经意间,渗入了彼此的生命。
(第一百四十八章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