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恩公府变卖产业的消息,如同最后一根稻草,彻底压垮了皇帝心中那本就摇摇欲坠的天平。民间怨声载道,朝堂清议汹汹,新漕运的卓有成效更是映衬出旧体系的腐朽无能,如今连赵崇自己都开始变卖祖产以求自保——这无一不在佐证刘正清弹劾内容的真实性,更昭示着承恩公府已到了油尽灯枯的地步。
若再姑息,非但国法难容,更恐失尽天下民心!
翌日早朝,气氛比往日更加凝重。承恩公赵崇称病未朝,但所有人都知道,他是在躲避那即将到来的风暴。
果然,皇帝并未如往常般先处理其他政务,而是直接拿起龙案上那本早已翻阅数遍、由刘正清呈递的厚厚奏折,目光如寒冰般扫过满朝文武,最终定格在空着的承恩公位置上。
“漕运,乃国之血脉,关乎社稷安稳,百姓生计。”皇帝的声音不高,却带着万钧之力,清晰地传入每个臣子的耳中,字字如锤,敲在心头,“然,近日朕所闻所见,漕运之弊,触目惊心!贪墨横行,盘剥无忌,以至民怨沸腾,国帑流失!”
他猛地将奏折掷于龙案之上,发出“啪”的一声脆响,惊得众臣心头一跳。
“刘爱卿所奏,承恩公赵崇及其子赵元亮,把持漕运,贪腐营私,罪证累累!尔等可知,其隐匿运力竟达三成?尔等可知,其利用官船夹带私货,牟利之巨,骇人听闻?尔等可知,其纵容家奴,盘剥漕工,致使无数家庭困苦?!”
皇帝每问一句,声音便提高一分,怒火如同实质般在金銮殿内燃烧。众臣噤若寒蝉,无人敢在这个时候触怒天颜。
“朕,给过他们机会!”皇帝站起身,威压弥漫整个大殿,“令其闭门思过,收敛行径!可他们呢?变本加厉,甚至意图销毁罪证,变卖产业,妄图掩盖其罪行!此等行径,视国法为何物?视朕为何人?!”
“陛下息怒!”百官齐刷刷跪倒在地。
皇帝胸口起伏,显然怒极。他深吸一口气,强行压下翻涌的情绪,声音恢复了冰冷,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决断:
“传朕旨意!承恩公赵崇,治家不严,纵容亲族,涉嫌贪墨国帑,即日起,褫夺其一切差事,闭门待参,非诏不得出!其子赵元亮,革去所有职衔,锁拿至大理寺,严加审讯!”
“着大理寺、刑部、都察院三司会审,彻查漕运贪腐一案!所有涉案人员,无论官职高低,背景如何,一经查实,严惩不贷!朕,要一个水落石出!”
“漕运总督、相关河道官员,监管不力,难辞其咎,一律停职查办!”
一连串的旨意,如同一道道九天惊雷,劈得整个朝堂鸦雀无声,旋即又引发了内心巨大的波澜!
褫夺差事,闭门待参!这几乎等同于将承恩公府的政治生命判了死刑!
世子赵元亮直接被锁拿入大理寺!这意味着调查将直接触及承恩公府的核心!
三司会审!皇帝动了真怒,决心已定,再无转圜可能!
圣意如刀,刀刀见血!承恩公府这棵参天大树,在皇帝毫不留情的旨意下,已然被砍断了最重要的枝干,只剩下主干在风雨中飘摇,倒塌只是时间问题。
旨意迅速传出宫闱,如同长了翅膀般飞向京城各个角落。
承恩公府门前,昔日车水马龙的景象早已不见,取而代之的是奉命前来宣旨和看守的宫廷侍卫,以及远远围观、指指点点的百姓。府门紧闭,内部一片死寂与恐慌。
赵崇接到旨意时,直接瘫软在地,老泪纵横,却再也说不出任何辩解之词。他知道,皇帝这道旨意一下,承恩公府,完了。
而与此同时,镇北侯府内,萧清璃接到了宫中和青黛几乎同时送来的消息。
她站在庭院中,看着天际舒卷的流云,脸上无喜无悲。
“三司会审……”她轻声自语,“那么,也该让那位赵香主,和他的船,登场了。”
皇帝已经铺好了路,接下来,该由她来送上那最后一击,让承恩公府,永无翻身之日!
(第一百一十五章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