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那夜凉亭开诚布公之后,谢云止似乎真的放下了部分心防,不再将那些超越时代的认知完全隐藏。他开始在与萧清璃商讨事务时,看似随意地抛出一些“新奇”的想法,这些想法初听荒诞,细思之下却往往蕴含着令人拍案叫绝的智慧,让萧清璃屡屡有茅塞顿开之感。
这日,两人商讨如何进一步整合名下产业,提高效率。萧清璃正为各处管事能力参差不齐、难以统一号令而烦恼。谢云止歪在榻上,一边剥着橘子,一边慢悠悠地道:
“夫人可知,为何军队能令行禁止?除了军法严明,还因层级清晰,各司其职。一个将军无需知道每个士兵如何埋锅造饭,他只需管好手下的校尉,校尉管好都尉,层层向下。同理,夫人何不将名下产业也视作一支‘商队’?设立不同‘层级’,明确各层权责。最高决策权在你手中,下设大掌柜统管某一类产业,大掌柜之下再分区域或店铺管事。每一层只对直接上级负责,定期汇报,你只需掌控几位大掌柜即可,不必事必躬亲。此谓……嗯,‘分层管理’。”
他随口拈来一个陌生词汇,却精准地概括了一种高效的管理模式。萧清璃闻言,脑中瞬间豁然开朗!她以往总是试图亲自过问所有细节,疲于奔命,效果却未必好。若依此法,确能解放自己,专注于大局决策。
又一日,萧清璃提及想进一步扩大对寒门学子的资助,却又担心树大招风,引来非议。谢云止正摆弄着一个新做的、据说能测量晴雨的简陋仪器(他称之为“湿度计”),头也不抬地说:
“直接给钱,目标太大。夫人何不换个法子?比如,成立一个‘文渊会’,表面上只是资助学子笔墨纸砚、提供集会场所、举办文会,甚至可以帮助他们刊印些不涉朝政的诗文集。将银钱资助转化为‘服务’和‘机会’,既达到了目的,又披上了一层雅致的外衣,显得风雅而不扎眼。此乃……‘品牌效应’与‘软性投资’。”
“品牌效应”?“软性投资”?萧清璃细细品味着这两个陌生却贴切的词,眼中异彩连连。此法不仅能更好地隐藏真实意图,更能潜移默化地培养学子们的归属感和认同感,比单纯给钱高明何止十倍!
他甚至在一些细微之处,也能给出惊人见解。比如建议她改进信息传递方式,设计一套只有核心人员才懂的简单符号系统,代替冗长的文字,提高保密性和效率(近乎简化的密码学);又比如在分析朝堂势力时,提出用不同颜色和线条在舆图上标注各方关系、强弱、矛盾,使之一目了然(类似现代的关系图谱)。
这些闻所未闻的观念和方法,如同为她打开了一扇通往新世界的大门。萧清璃如饥似渴地吸收着这些知识,并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加以运用。她开始重新梳理产业架构,推行“分层管理”;将资助学子的计划包装成“文渊会”的雅事;甚至在情报分析中尝试使用图表标记……
效果是立竿见影的。她感觉自己的思维格局被无限拓宽,处理事务更加游刃有余,布局也愈发深远精妙。谢云止就像一座取之不尽的智慧宝库,随意流露出的一星半点,都足以让她受益无穷。
她越发确信,谢云止绝非凡俗。他这些看似随口道来的“新奇想法”,其背后是一套完整、严密、迥异于当世的思维体系。他究竟来自何方?为何会懂得这些?
疑虑依旧存在,但此刻,更多的是一种获得强大助力的庆幸与振奋。无论他身份如何,他正在用他的方式,毫无保留地(至少表面如此)武装她,让她在这条充满荆棘的权力之路上,走得更快、更稳。
萧清璃看着又在研究他那“湿度计”的谢云止,目光复杂。这个男人,身上藏着惊天秘密,却也是她重生以来,遇到的……最大的机缘。
(第七十五章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