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帝的旨意如同惊雷,震动了整个京城,也定下了这场荒诞婚事的最终基调。当萧清璃与谢云止再次并肩走出皇宫时,身后的朱红宫门仿佛隔开了两个世界。
马车驶回镇北侯府,气氛与清晨离去时已截然不同。之前的慌乱惊恐被一种更加复杂、更加微妙的情愫所取代。侯府中门大开,下人们垂手侍立,鸦雀无声,眼神却忍不住偷偷瞟向这位阴差阳错、却由圣旨钦定了名分的新主母。
镇北侯谢擎与侯夫人柳氏早已端坐在正厅主位之上。
谢擎年约五旬,身材魁梧,面容刚毅,即便穿着常服,也难掩一身久经沙场的悍勇之气。此刻他眉头紧锁,一双虎目隐含威压,目光落在并肩走进来的儿子和儿媳身上,尤其是在萧清璃那平静无波的脸上停留片刻,随即像是有些烦躁地吹了吹胡子,端起手边的茶盏猛灌了一口,发出不小的声响,显然心情极不平静。他对这桩婚事本就不甚满意,如今又闹出这般风波,对象还是身份尊贵、麻烦想必也更多的长公主,心中自是五味杂陈,担忧多于喜悦。
而一旁的侯夫人柳氏,则是一脸难掩的忧色与好奇。她容貌婉约,气质雍容,只是眼角的细纹和紧握在一起的手指泄露了她内心的不安。她先是飞快地打量了一眼萧清璃,见其容貌气度皆是不凡,心中稍定,但随即目光又落到自己那吊儿郎当的儿子身上,担忧更甚。她怕儿子受委屈,也怕这金枝玉叶的儿媳难以相处,更怕这桩御赐的“错婚”会给侯府带来无穷后患。
萧清璃将二老的神色尽收眼底,心中了然。她步履从容地上前,依照礼数,微微屈膝,行了一个标准的儿媳礼,声音清越,不卑不亢:
“儿媳清璃,见过父亲、母亲。”
她没有刻意放低姿态,也没有端着长公主的架子,只是平静地陈述事实,言行得体,分寸拿捏得恰到好处。
谢云止跟在她身后,依旧是那副懒散模样,随意地拱了拱手:“爹,娘。” 然后便自顾自地寻了张椅子坐下,仿佛事不关己。
镇北侯谢擎重重放下茶盏,哼了一声,想说些什么,比如“委屈殿下了”之类的客套话,却又觉得别扭,最终只是粗声问道:“宫里……陛下都定下了?”
“是。”萧清璃坦然应道,“父皇已下旨,此事就此定论。”
柳氏见状,连忙打起圆场,脸上挤出温和的笑容:“定下就好,定下就好。一路劳顿,殿下想必也辛苦了。快,看茶。”她吩咐着下人,又小心翼翼地对萧清璃道,“府中已备好了院落,若有不周之处,殿下尽管吩咐。”
萧清璃微微颔首:“母亲费心了。” 她抬眼,目光平静地看向谢擎,语气诚恳却带着不容忽视的力量,“既入侯府,清璃便是谢家妇。日后若有不当之处,还望父亲、母亲直言教诲。”
她这话,既是表态,也是划下道来。她不会因身份而骄纵,但也绝不会任人拿捏。
谢擎看着眼前这个年纪轻轻却气场沉稳的儿媳,再瞥一眼旁边恨不得瘫进椅子里的儿子,心中那股郁气莫名散了些许。这长公主,似乎……并非想象中那般娇弱难缠。他再次哼了一声,这次语气却缓和了不少:“嗯,既是一家子,就不说两家话。”
柳氏也稍稍松了口气,看来这位长公主儿媳是个明事理的。
初步的接触,在一种看似平静、实则暗流涌动的氛围中结束。萧清璃知道,这仅仅是开始,在镇北侯府立足,需要更多的智慧和手段。但第一步,她走得稳当。
而谢云止,则在一旁看似神游天外,实则嘴角微弯。这侯府,往后怕是安静不了了。不过,他似乎并不讨厌这种变化。
(第八章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