坤宁宫掀起的星象风波,如同狂暴的浊浪,猛烈冲击着朝堂与宫廷的堤岸,引得人心惶惶,议论鼎沸。然而,处于风暴最中心的锦瑟院,却呈现出一种近乎诡异的平静。
萧清璃并未如皇后所期待的那般惊慌失措,或是气急败坏地四处辩白,更没有试图去影响钦天监或上折自陈。她依旧如常处理着府中庶务,翻阅着各地送来的账册与情报,甚至还有闲情逸致在院中修剪花木,姿态从容得仿佛外界那些关于“妖星祸世”的喧嚣与她毫无干系。
“殿下,外面都传成那样了,我们难道就什么都不做吗?”青黛看着自家主子气定神闲的模样,心中虽知必有计较,却仍忍不住焦急。那些流言字字诛心,她听着都觉愤懑难平。
萧清璃放下手中的金剪,拿起帕子擦了擦手,目光平静地望向宫城方向:“慌什么?皇后此番手段,看似借助天命,占尽先机,实则已是黔驴技穷,孤注一掷。”
她缓步走回书房,示意青黛跟上:“她越是闹得沸反盈天,动静越大,破绽便越多。钦天监并非铁板一块,星象之说更是虚无缥缈。她能让钦天监正为她所用,难道我们就找不到其他精通此道、持不同见解之人?此时贸然出手辩解,或激烈对抗,反而落了下乘,显得我们心虚,正中了她的圈套。”
她铺开一张白纸,提笔蘸墨,一边缓缓写下几个名字,一边分析道:“此刻,父皇承受的压力最大。他需要权衡的,不仅仅是我的‘罪名’,更是朝局的稳定和皇权的威严。我们若自乱阵脚,只会让父皇觉得我们不堪大用,无法应对风浪。反之,我们越是沉稳,越是展现出不为流言所动的定力,父皇才会越相信我们的能力和清白。”
“那……我们就这样干等着?”青黛还是有些不解。
“等,但不是被动地等。”萧清璃笔下不停,墨迹勾勒出清晰的脉络,“我们要让父皇看到,谁才是真正能为他分忧、且心志坚定之人。传话给德妃娘娘,请她务必稳住,不必在父皇面前为我多言,只需如常关切圣体即可。告诉我们在各处的‘眼睛’,密切留意都有哪些人在此时上蹿下跳,积极附议弹劾,将名单详细记录下来。还有,让我们资助的那些学子,务必谨言慎行,专心本职,绝不可卷入此事,更不可联名为我上书。”
她一道道指令清晰明确,没有丝毫慌乱。她知道,在这种时候,任何不必要的动作都可能被放大、被曲解。静默,本身就是一种力量,一种自信的姿态。
“至于谢云止那边……”萧清璃笔尖微顿,唇角几不可察地弯了一下,“他自有他的门路和想法,我们不必过多干涉。”她相信,那个看似惫懒的男人,绝不会坐视不理,而且,他出手的方式,必定会出人意料。
锦瑟院如同一口深井,任外面风吹浪打,内里却波澜不惊。萧清璃的冷静与沉着,不仅稳定了侯府内部的人心,也让一些原本观望的势力暗暗心惊——这位长公主的心性,实在深不可测。
她就像一位经验丰富的钓者,深知在鱼儿疯狂搅动水面时,唯有稳住钓竿,静观其变,才能在最恰当的时机,给予致命的一击。皇后的浊浪滔天,在她眼中,不过是加速其自身覆灭的前奏。
静水深流,方显其邃。她倒要看看,这场由皇后亲自导演的“天命”大戏,最终会以何种方式收场。
(第八十三章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