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云止夜半“梦游”事件,如同在平静的湖面投下了一颗石子,涟漪在萧清璃心中层层荡开,久久不能平息。那晚的诡异景象,蕊珠战战兢兢的描述,以及谢云止醒来后过于浮夸的“怕鬼”表现,种种细节交织在一起,让她无法再简单地用“纨绔”或“怪癖”来定义这个男人。
她开始有意识地、更深入地观察谢云止。不再局限于表面的互动和传闻,而是试图从那些被忽略的蛛丝马迹中,拼凑出他真实的轮廓。
她想起新婚之初,他送来的那些稀奇古怪的物件——那清晰无比的“镜子”,那弹性奇特的“毛笔”,那提神醒脑的“香水”。当时只觉怪异,如今细想,这些东西蕴含的巧思与工艺,似乎远超这个时代所能及。一个终日只知道吃喝玩乐的纨绔,从哪里得来这些?又为何要送给她?
她想起醉仙楼的红火。那些闻所未闻的“会员制”、“摇奖”、“自助餐”,绝非闭门造车能想得出,更像是一套成熟经营理念的移植。还有秋砚,那个算学天赋惊人的小厮。谢云止能发掘并重用这样的人才,其识人之明、用人之胆,岂是庸碌之辈所能拥有?
她想起四皇子萧景珩对他的态度。一位备受瞩目的皇子,为何会与一个“废物”世子称兄道弟,甚至将边疆军情这样的机密之事相告?除非,在四皇子眼中,谢云止根本就不是废物,而是值得信赖、甚至能够提供某种见解的“自己人”。
最让她心生寒意的是那晚的“梦游”。闭目行走如履平地,对周围环境的精准感知,骤然散发的寒气,以及醒来后刻意的掩饰……这绝非常理可以解释。那瞬间的谢云止,仿佛变了一个人,一个……游离于世俗规则之外的人。
“怕鬼?”萧清璃在心中冷笑。这恐怕是他精心设计的伪装,用以掩盖某些更惊人、更不容于世的秘密。他就像一座漂浮在海面上的冰山,露出水面的只是微不足道的一角,而真正的庞然大物,却隐藏在最深处。
这种认知让萧清璃感到一种前所未有的警惕,同时,也隐隐生出一丝难以言喻的兴奋。如果谢云止的“纨绔”是假的,那他潜伏在镇北侯府的目的究竟是什么?他拥有的那些超越常理的知识和能力,又从何而来?他与自己的这场“错婚”,真的只是巧合吗?
她意识到,自己可能无意中撞破了一个巨大的秘密。而这个秘密的持有者,就住在离她不远处的听雪阁,每日与她扮演着一对貌合神离的夫妻。
接下来的日子,萧清璃表面上一切如常,继续打理产业、梳理关系、应对宫中的明枪暗箭。但暗地里,她对谢云止的关注提升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她吩咐夏竹,在不引起对方警觉的前提下,留意听雪阁的一切异常动静;她与青黛、宋嬷嬷分析谢云止的每一句看似随意的话,试图从中找出破绽。
她不再将他视为一个可以忽略的背景板,而是当作一个需要慎重对待、甚至可能是最具威胁也最具价值的“变数”来研究。
谢云止似乎并未察觉萧清璃的审视,依旧每日遛鸟、喝酒、闲逛,偶尔送来些新奇的“小玩意儿”,或是说几句不着调的玩笑话。但在萧清璃眼中,他每一个懒散的动作,每一句轻佻的言语,都可能暗藏玄机。
这场发生在同一屋檐下的无声探究,比任何宫廷阴谋都更让萧清璃全神贯注。她感觉自己在下一盘盲棋,对手看似漫不经心,却可能拥有颠覆整个棋局的力量。
真相,如同隐藏在浓雾后的灯塔,若隐若现。而萧清璃,已经决意要拨开这重重迷雾,看清谢云止的庐山真面目。无论那面目是神是魔,她都做好了面对的准备。
(第三十九章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