锦瑟院的日子在波澜不惊中滑过数日,萧清璃对陪嫁产业的清查正进入深水区,越来越多的蛛丝马迹指向某些盘根错节的势力。就在这暗流涌动之际,一封来自宫中的帖子,打破了表面的平静。
递帖子的并非皇后宫中之人,而是四皇子生母、位居妃位的德妃娘娘身边的一位得力嬷嬷。那嬷嬷态度恭谨,言谈得体,只说是德妃娘娘惦念长公主新婚,特遣她送来一些时新宫花和江南进贡的软缎,聊表心意,并附上一封简短的问候帖。
帖子言辞恳切,语气温和,无非是些关怀之语,询问在侯府是否习惯,若有需要可尽管开口云云,只字未提近日风波,也未有丝毫拉拢或打探的意味,仿佛真的只是一位长辈对晚辈的寻常关怀。
然而,萧清璃捏着那张散发着淡淡檀香的洒金帖子,心中却瞬间转过了无数念头。
德妃……前世里,这位娘娘在后宫之中一直保持着一种微妙的平衡。她不似皇后般张扬跋扈,也不像其他妃嫔争宠夺利,反而颇得父皇几分敬重,所出的四皇子萧景珩也以勤勉贤德着称。德妃母子,在前世那场皇权更迭的腥风血雨中,最终似乎得以保全,其中未必没有这位娘娘的深谋远虑。
此刻,在皇后明显对她不满、妹妹萧清玉更是视她如仇敌的关头,德妃递来的这份看似不经意的“善意”,就显得格外意味深长。
是单纯的示好?还是想借她这把“刀”去对付皇后?抑或是,看出了她身上的价值,提前下注?
萧清璃不会天真地以为这是纯粹的关心。宫廷之中,每一份善意背后都可能标着价码。但同样,这或许也是一个机会。一个打破皇后垄断、在宫中寻找潜在盟友的机会。
她沉吟片刻,没有立刻回复。而是先让宋嬷嬷不动声色地打探了近日宫中动向,尤其是德妃与皇后之间是否有过什么龃龉。
得到的消息是,前几日因着花轿错换之事,皇后在陛下面前吃了挂落,心情极差,连带着对后宫嫔妃也更为严苛,德妃似乎也曾因一件小事被皇后寻由头申饬过。
萧清璃心中有了计较。德妃此举,示好是真,但未必没有借她之事,稍稍敲打皇后、为自己出口气的意思。当然,若她能站稳脚跟,对德妃而言自然是多一份助力;若她不堪一击,德妃也不过是损失几匹缎子而已,无伤大雅。
想通此节,萧清璃提笔回帖。她的回信同样客气而疏离,先是感谢德妃娘娘挂念,表示自己在侯府一切安好,无需劳烦娘娘费心。对于送来的礼物,她欣然收下,并让青黛备了一份分量相当、却不显招摇的回礼——几样侯府库里的上好药材和一方古砚,让那嬷嬷带回。
回帖中,她未露任何急切或投靠之意,只保持着一位公主对庶母应有的尊敬,却又在字里行间透露出几分不易察觉的从容与镇定,仿佛侯府的风波并未对她造成太大影响。
这份回礼和回帖,既接了德妃抛来的橄榄枝,表达了善意,又守住了自己的界限,不卑不亢。她需要让德妃知道,她萧清璃并非可以随意利用的棋子,合作可以,但需建立在平等的基础上。
送走德妃的嬷嬷,萧清璃站在窗前,望着皇宫的方向,目光幽深。德妃的主动接触,意味着她已正式进入了某些人的视野。前方的路注定不会平坦,但危机之中,亦藏有机遇。
这盘棋,才刚刚开始落子。
(第十九章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