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父今年就要参加乡试,由于吃喝拉撒都要在“号社”里。
朱颜从空间里拿出了压缩饼干,自热火锅,保温壶(考试的时候已经是冬天了),把恒温衣也给朱父穿上。把现代包装都拆了,用油纸包起来。还弄了几包泡面,成人纸尿裤。
这个刚给朱父他还不肯用,朱颜和他说:“这个方便,脏了就把它换了放在一旁的纸袋里,直接换,比上厕所快捷多了。”
朱父使用过后,觉得还真不错呢。
到了考试当天,朱颜舍不得爹爹分到“臭号”,就给他贴了张好运符。
朱父怀揣着朱颜准备的这些“宝贝”,信心满满地走进了考场。
当他在考场上看到其他考生们被冻得瑟瑟发抖,只能啃着干巴巴的干粮时,心中满是庆幸。
他不慌不忙地从包裹里拿出保温壶喝了口热水,又吃了口压缩饼干,整个人状态好极了。
同场的考生们见他这般惬意,纷纷投来羡慕的目光。
特别是他吃泡面和自热火锅的时候,其他考生的眼睛都冒着绿光。
考试期间,朱父用着成人纸尿裤,省去了上厕所的麻烦,能全身心投入到答题中。
而那张好运符似乎也发挥了作用,不仅让他避免了“臭号”,而且他思路格外清晰,笔下如有神助。
等到考试结束,朱父精神抖擞地走出考场,而其他考生大多疲惫不堪。
朱父知道,这次多亏了朱颜的准备,自己定能在乡试中取得好成绩。
朱颜和朱府的下人在考场外等着,看到爹出来,立马跑过去。
“爹,怎么样,还可以不?”
“先回家,回家再说。”
接着他们就坐上马车回家了。
到了家里,朱父先是去沐浴更衣,然后来到书房,看到家人都在书房等着他。
“这次考试我感觉很不错,特别是颜颜给我准备的东西,实在是太实用了。”
“爹爹喜欢就好。”
“这才考第一场,接下来还有两场,爹爹还是早点休息,不要看书看的太晚,女儿先告退了。”
“儿子们也走了。”
“妹妹,妹妹,等等你二哥。”朱二哥急忙跟上朱颜
“怎么了,哥。”
“你看你给父亲准备的吃食能不能大量生产啊,我觉得这是个发财的机会。”
朱颜想了想,方便面倒是可以制作,自热火锅就算了,压缩饼干貌似不太好生产。
“等爹爹考完,成绩出来的时候再看看,到时候可以用爹打广告。”
“嗷,什么是打广告?”
“就是做宣传的意思。”朱颜解释说
接下来的两场考试,朱父凭借朱颜准备的东西和自身的才学,顺利完成。
放榜之日,朱府派下人去看榜,不多时,下人边跑边喊:“老爷中了,老爷中了。”
朱父得了第一名解元,成为举人。
消息传来,朱府上下一片欢腾。
朱颜觉得时机已到,便着手准备推出方便面。
她先让人制作了简单的面饼和调料包,用精美的纸包好。
朱颜站在店铺前展示吃方便面的样子,吸引了众多百姓的目光。大家都好奇这人吃的是什么美味,那味道实在是太香了。
朱颜现场煮了几碗方便面给大家品尝,众人一吃,纷纷称赞味道鲜美、方便快捷。
很快,朱府的方便面就名声大噪,订单如雪片般飞来。
朱二哥笑得合不拢嘴,直夸朱颜有生意头脑。
朱颜看着忙碌的店铺,心中盘算着,接下来要扩大生产规模,让方便面走向更广阔的市场。
但这事不急,接下来朱父要去京城参加会试(全国性考试)?,会试是在乡试次年三月在京城举行,称“春闱”或“礼闱”,由礼部主持。举人参加,考中者称“贡士”,第一名为“会元”。??
这次朱颜她们不打算和朱父一起去京城。毕竟路途遥远,古代交通不发达,坐马车要有一个月的。
距离会试还有三个月,朱父要赶紧出发了。
这次朱颜让朱一朱二陪着父亲一起去京城。
除了给他准备好考试的物资外,朱颜还给了他千年灵芝和千年人参各一根。
其他保命的丹药都放在朱一身上,给了他一个储物袋。
行李都收拾好了,就送朱父出发了。
之后的日子,朱颜就是在家写写剧本,和朱二哥搞搞方便面的生意中度过。
很快,五个月过去了。
这天,朱颜正在书房里查看方便面的订单情况,突然丫鬟前来
“小姐,快到门口去,官兵前来报喜,说老爷中了状元,马上就要到家门口了。”
“真的,派人去通知我娘和哥哥了吗?”
“去了,去了。”
“快,随我去门口迎接父亲。”
朱府上下顿时又热闹起来,朱颜又惊又喜,来到门口看见母亲和哥哥们都到了,赶忙和家人一起迎接。
不一会儿,朱父骑着高头大马,身着状元服饰,威风凛凛地出现在众人眼前。
朱颜激动地跑上前去,“爹爹,您真是太厉害了!”
朱父下马,笑着摸了摸朱颜的头,“多亏了颜颜给我准备的那些东西,还有那些灵芝人参,让我在京城结识了贵人,所以才这么顺利。”
一家人簇拥着朱父进了府。
接下来,朱父要留在京城任职,状元都是在翰林院做起的,朱颜决定等处理好家里的生意后,也去京城和父亲相聚。
同时,她还打算在京城扩大方便面的生意,让更多的人尝到这美味又便捷的食物。
而她也知道,在这新的环境里,肯定还会有更多新奇的事情等着她去经历。
朱家村也听说了朱父考上了状元的事情。
自从朱颜给朱宝珠用了三个月的倒霉符,她已经没有之前那么受朱老太喜欢了。
朱老太和朱老头商议:“老头子,我们去找大儿子吧,他现在中了状元,将来肯定要当官的,我们和他一起住。”
“可是当时我们是分家的啊?”朱老头有点犹豫
“不怕,我们就去找他,他敢不养我们,一个不孝的名声他可承受不起。”朱老太胸有成竹的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