夕阳的余晖将长安城的朱雀大街染成一片温暖的橘红,房玄龄、杜如晦、长孙无忌、魏征四位重臣从两仪殿那高大的门廊下并肩走出。
空气中似乎还若有若无地萦绕着那股清冽的茶香,与他们身上沾染的宫廷檀香混合,形成一种奇特的回味,勾得人心里头仿佛有只小猫爪在轻轻挠动。
房玄龄停下脚步,捋了捋胸前已然花白的长须,望着天边的晚霞,低声感叹道:“克明,辅机,玄成,陛下今日所赐之茶……其味之清奇,饮后之舒畅,实乃老夫平生仅见,堪称仙品也不为过啊。”
杜如晦闻言,深有同感地点点头,脸上露出一丝惋惜:“确实如此。只可惜产量似乎极稀,陛下视若珍宝,我等今日能浅尝一盏已是幸事,想再得怕是难了。看来,若想再品此等仙茗,少不得要寻个由头,去杜家村叨扰一番,向杜县伯‘讨教讨教’了。”他语气中带着难得的调侃。
连长孙无忌这般城府深沉之人,此刻也难得地显露出一丝被勾起馋虫的表情,他捻着指尖。
沉吟道:“且耐心等些时日。待杜子腾他们从江南带回充足的茶青,杜远那边工艺纯熟,产量提升,届时我等再联袂前往。想必杜县伯看在同朝为官、又兼晚辈的份上,总不好让我们这几个老家伙厚着脸皮空手而回,白跑一趟。”这话说得含蓄,意思却再明白不过。
就连一向对饮食享受持克制态度、注重节俭的魏征,在细细回味了口中那残留的甘甜后,也微微颔首,正色道:“此茶饮之,确令人神思清明,心绪宁静,于处理繁难政务或静夜思考时,或有大益。若真能推广,亦是雅事一桩。届时,老夫便随诸公一同前往杜家村见识一番吧。”
四位执掌大唐帝国枢机的栋梁之臣,此刻竟如同市井间相约去某家知名食肆打牙祭的老友一般,三言两语间,便默契地定下了日后前往杜家村“品茗论道”(实则为蹭茶)的君子之约,这才在宫门外相互揖别,各自登上马车,消失在渐浓的暮色里。
与此同时,在远离长安的杜家村,关于王萱的“传奇故事”,如同春风拂过田野,悄无声息却又迅速地在小辈后生和村民间流传开来。
版本细节虽在口耳相传中略有出入,添了些枝叶,但核心却惊人地一致:那位美得跟画里仙子似的王姑娘,起初竟是坏人(特指太原王氏)派来谋害杜先生的“细作”!结果呢?杜先生以德报怨,用他那菩萨心肠和杜家村暖烘烘的人情味儿,愣是把王姑娘一颗冰冷的心给捂热了,让她幡然醒悟,弃暗投明!
这还不算完,杜先生更是神通广大,不知使了什么仙法,竟派人神不知鬼不觉地把被坏人扣押的王姑娘一家老小全给救了出来,平平安安接到了村里!如今啊,王姑娘对杜先生那是死心塌地,一颗芳心全系在他身上喽!
这跌宕起伏、堪比传奇话本的情节,可把杜荷、杜皓、程处默、程处亮、尉迟宝琪、房遗爱、秦怀道、长孙涣、魏叔玉这一帮或常驻、或时常跑来杜家村厮混的年轻伙伴们给彻底点燃了。
少年人最慕英雄传奇,也最爱这等才子佳人的故事,更何况主角还是他们打心眼里佩服的杜远。
“远哥儿!行啊你!真人不露相!闷声干大事!”程处亮咋咋呼呼地冲过来,蒲扇般的大手用力拍着杜远的肩膀,挤眉弄眼,嗓门大得能震飞屋檐下的麻雀。
“就是就是!英雄救美于危难,美人倾心报恩情!这桥段,连长安城里最红的说话先生都不敢这么编!”房遗爱也在一旁兴奋地手舞足蹈,仿佛立功的是他自己。
杜荷、杜构兴奋得满脸放光:“我早就看出来王姐姐看远哥的眼神不一般!含情脉脉的!这下好了,板上钉钉,以后真成了咱嫂子了!看谁还敢说闲话!”
就连平日里性格相对内敛沉稳的秦怀道和一向循规蹈矩的魏叔玉,此刻也难掩笑意,在一旁朝着杜远拱手,连声道着“恭喜杜兄”。
而淳朴的村民们则表达着更直接的欢喜,田间地头,作坊内外,都能听到他们乐呵呵的议论:
“俺就说嘛!杜先生这样的大好人,就该配王姑娘那样的天仙!”
“王姑娘心眼好,模样又俊,跟杜先生站一块,那就是金童玉女,老天爷安排好的!”
“啥时候办喜酒哇?到时候咱全村都得去帮忙,好好热闹它三天三夜!”
面对伙伴们善意的哄闹和村民们发自肺腑的祝福,杜远除了无奈苦笑,实在不知该如何应对,只能连连摆手。
而事件的女主角王萱,更是羞得接连好几日都躲在安排好的小院里,借口帮母亲嫂子整理家务,轻易不敢出门,生怕碰上那些带着促狭笑意的目光。
这日傍晚,霞光漫天。以程处亮、房遗爱为首的“闹事团”再也按捺不住,一窝蜂地涌到杜远家的小院,吵吵嚷嚷地非要杜远“表示表示”。
“远哥儿,这等天大的喜事,不请兄弟们搓一顿说得过去吗?”程处亮叉着腰,一副“你不答应就不走”的架势。
“就是!必须火锅!庆祝杜县伯智破美人局,勇获佳人心,顺便也慰劳慰劳兄弟们近日操练的辛苦!”房遗爱在一旁敲边鼓,理由找得冠冕堂皇。
杜远被他们缠得没法,看着一张张热情洋溢的年轻面孔,心中也是暖意融融,只得笑着应承下来:“好好好,依你们,依你们!火锅就火锅!”
很快,院子里支起了特制的黄铜鸳鸯锅,一半翻滚着红艳诱人的辣汤,一半蒸腾着鲜香浓郁的骨汤。
各式切得薄如蝉翼的羊肉卷、肥牛片,还有村里自产的新鲜蔬菜、山野菌菇、手打肉丸、冻豆腐等,林林总总摆满了长长的条案。年轻人围坐在一起,大块吃肉,大口喝着限量供应的“金谷丰”佳酿,欢声笑语,划拳行令之声不绝于耳,小小的院落充满了快活的空气。
王萱也被慈祥的杜柳氏半拉半劝地带了过来,安排坐在了杜远身边的位子。起初她仍是羞赧不堪,螓首低垂,但在杜柳氏温柔的安抚和周围这群年轻人毫无心机、纯粹热烈的氛围感染下,她也渐渐放松下来,偶尔抬头,嘴角会不自觉地弯起一抹浅浅的、幸福的弧度。
而就在这欢声笑语的背后,另一项意义深远的事情也在悄然推进。杜子腾和杜子鄂从南方快马加鞭带回的第一批优质茶青。
经过杜远和王萱连日来的反复试验和精心炒制,第一批品质稳定、真正意义上的“杜家炒青”终于成功问世。
虽然受限于原料,数量还不算十分充裕,但那翠绿匀整的干茶外形,以及冲泡后那高锐持久、鲜爽甘醇的滋味,已足以令人惊艳。
看着这些倾注了心血的成果,杜远和杜荷、程处默等核心伙伴商议后,果断拍板决定,将这划时代新饮品的宣传与销售首秀,放在早已在长安声名鹊起、由杜荷实际负责经营的“五谷丰登楼”。
这座以其层出不穷的新奇美食和独家供应的杜家村特产而闻名于长安高端消费圈层的酒楼,无疑是向那些最具影响力的达官显贵、文人雅士们展示炒茶魅力、引领新风尚的最佳平台。
“就这么定了,”杜远一锤定音,眼中闪烁着自信的光芒,“就让‘五谷丰登楼’的贵客们,先尝尝这来自杜家村的、不一样的天地精华之味。”
夜色渐深,杜家村小院里的火锅宴依旧气氛热烈,炭火噼啪,笑语喧哗。而一股更加清雅、更加持久的茶香,已蓄势待发,即将从这座看似平凡却屡创奇迹的村落飘散而出,悄然浸润长安,进而改变整个大唐帝国的饮茶版图与人情风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