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幕
林砚的书房里,午后的阳光透过竹帘,在书桌铺展成一片温暖的光斑。12岁的林守泉趴在桌上,面前摊着祖父林培之的笔记本复制品,手指顺着泛黄的纸页轻轻摩挲。这是他第无数次翻阅这份笔记,却在1962年8月19日的页边,发现了一个之前从未留意的奇怪刻符——形似“山”字的轮廓下,点缀着三个均匀排列的小点,像山间落下的三滴露水。
他立刻翻出文化展筹备时用的东夷刻符手册,指尖在密密麻麻的符号间快速滑动。手册里收录了古墓刻符墙、祭祀坑文物上的所有已知符号,却唯独没有这个“山+三点”的图案。就在他快要放弃时,目光突然停留在“祭泉礼”陶片的配图上——陶片边缘有一个残缺的符号,与笔记里的刻符有着惊人的相似度,只是少了一个“点”。
“难道是‘泉眼方位’的标记?”守泉猛地坐直身体,眼睛亮了起来。祖父的笔记里多次提到神泉与解毒的关联,这个从未被解读的符号,说不定藏着守护神泉的关键线索。他抓起笔记本复制品,快步跑出书房,直奔正在院子里整理考古资料的母亲林砚。
第二幕
后山的风带着薄荷艾的清香,吹得林砚的长发微微飘动。她跟着儿子来到神泉边,看着守泉指着笔记里的刻符,兴奋地讲述自己的发现,嘴角不自觉地扬起笑意。“你的猜想很有道理,我们分头找找,重点看看泉眼周边的岩石。”
母子俩沿着神泉的边缘仔细搜寻,指尖划过粗糙的岩壁,拂去层层青苔。守泉负责泉眼西侧的石壁,这里的岩石常年被泉水浸润,布满了深浅不一的纹路。他蹲下身,用随身携带的软毛刷轻轻清理一块凹陷处的污垢,随着青苔被一点点刷去,一个模糊的刻符渐渐显露出来——正是笔记里那个“山+三点”的图案!
“妈妈,我找到了!”守泉激动地大喊。林砚快步走过来,借着阳光仔细端详,发现刻符下方还有一行细小的简体字迹,因年代久远有些模糊,却能清晰辨认出“泉下三尺,有解毒石储备”几个字。“是你祖父的字迹!”林砚的声音带着一丝颤抖,眼眶瞬间湿润了。六十多年前,祖父在绝境中不仅用自己的身体堵住毒源,还提前为后人留下了这样的后手,这份深谋远虑与守护之心,跨越时光依旧令人动容。
第三幕
考古队接到消息后,很快带着专业工具赶到了神泉边。按照刻符的提示,队员们在泉眼西侧石壁下方划定了挖掘范围,小心翼翼地清理表层土壤。守泉站在一旁,手里紧握着祖父的笔记本,眼睛一眨不眨地盯着挖掘现场,手心都渗出了汗。
随着挖掘深度逐渐接近三尺,一把洛阳铲触到了坚硬的物体。“有东西!”考古队员轻声喊道,立刻改用小刷子和手铲进行精细清理。不久后,一个青灰色的陶瓮渐渐露出全貌,瓮口用一块平整的石板密封着,上面还刻着一个小小的东夷“守护符”。
当陶瓮被完整取出,打开石板的瞬间,所有人都屏住了呼吸——瓮里整齐地摆放着数十块绿松石,色泽鲜亮,质地温润,与之前从“子”位毒骨中发现的解毒石材质完全一致。阳光透过树叶的缝隙洒在绿松石上,折射出柔和的光芒,仿佛藏着穿越半个多世纪的善意。
林砚拿起一块绿松石,指尖传来冰凉的触感,泪水终于忍不住滑落。守泉走到母亲身边,轻轻拍了拍她的肩膀,然后从瓮里取出一块最小的绿松石,小心翼翼地放进自己的笔记本里。“我要把它收好,就像祖父当年那样,提前为守护做准备。”他轻声说。风掠过神泉,泛起层层涟漪。
(第二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