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山药业凭借技术突破和果断的战略发布,暂时遏制了药材价格的疯狂涨势,赢得了宝贵的喘息之机。然而,张大山和梁致远都清楚,这仅仅是击退了第一波攻势。真正的对手,还隐藏在深水之下。
梁致远动用了所有在香港及海外的关系网,经过层层追查,终于摸清了这次国际炒家背后若隐若现的庞大身影——一个名为 “奥丁资本” 的国际对冲基金。这家基金行事极为隐秘,背景复杂,以擅长狙击新兴市场、做空行业龙头并从中攫取暴利而闻名于华尔街。更令人不安的是,梁致远挖到一条未经证实但高度可信的线索:“奥丁资本”与“华东药业”昔日的境外大股东“环太平洋投资”存在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甚至可能受其幕后操控。
“张总,情况比我们想象的更复杂。”梁致远在加密视频会议中,面色凝重,“‘奥丁资本’很可能不是单纯的投机者,而是带着更明确的目的而来——通过摧毁我们的供应链和资本市场信心,最终实现低价并购或控制大山药业的核心资产,特别是我们正在建设的种质资源库和‘地涌金莲’等独家品种的知识产权。这是一场有预谋的、针对性的金融绞杀。”
这个消息让张大山脊背发凉。他意识到,对手的层级和野心远超之前的“华东药业”。这已不再是简单的商业竞争,而是上升到了国际资本大鳄对中国核心中药生物资源进行掠夺的战略层面。
“我们必须调整策略,”张大山沉声道,“被动防御只会被蚕食。要主动构建我们的‘护城河’。”
他立即采取了多项应对措施:
1. 强化知识产权壁垒: 命令李秀云和张承志加快对所有核心药材品种(尤其是“地涌金莲”和突破替代技术的北五味子新工艺)的国内和国际专利申请,构筑严密的法律保护网。同时,对种质资源库的核心数据实行最高级别的物理和网络隔离,严防技术泄露。
2. 寻求国家层面支持: 张大山通过行业协会和人大代表等渠道,将中药关键资源面临国际资本围猎的风险向上反映,呼吁国家加强对战略性生物资源的保护和支持龙头企业应对国际金融攻击。
3. 深化产业链联盟: 王斌和周明奉命主动出击,与国内其他几家大型中药企业接触,寻求建立“中药原料供应保障联盟”,通过信息共享、联合采购、互保互助等方式,共同应对国际炒家的价格操纵,提升整个行业的抗风险能力。
4. 资本防御准备: 梁致远负责秘密接触几家有实力、有远见且认同大山药业发展理念的国内大型产业资本和主权基金,探讨引入战略投资者的可能性,不是为了融资,而是为了构建更加稳固的股东结构,抵御恶意收购。
就在张大山全力构筑防线时,“奥丁资本”的第二波攻击悄然而至。这次,他们改变了策略,不再直接冲击药材现货市场,而是转向了更隐蔽的领域。
首先,几家有国际背景的“独立研究机构”几乎同时发布报告,开始质疑大山药业公布的北五味子替代技术的“真实效果”和“长期稳定性”,暗示其数据可能存在夸大,试图从技术层面动摇市场信心。
紧接着,网络上开始出现大量关于大山药业“管理混乱”、“上市后业绩增长乏力”、“过度依赖政府补贴”等负面言论,虽然内容空泛,但铺天盖地的传播,明显是有组织的水军行为,旨在影响公众和投资者认知。
更阴险的一招是,“奥丁资本”通过复杂的离岸公司结构,开始在国际市场上悄悄收购大山药业发行的一些可转换债券和场外衍生品,为未来可能发起的更猛烈的资本攻击积累“弹药”。
面对这种多点、立体、虚实结合的攻势,张大山感到了前所未有的压力。对手如同一条潜伏在深潭的巨鳄,耐心而狡猾,不断试探着你的弱点。
“爸,他们在打心理战。”张承志在分析对手策略后指出,“他们想让我们自乱阵脚,疲于应付,从而暴露破绽。”
张大山点头赞同:“没错。越是这个时候,越要沉住气。他们攻他们的,我们打我们的。技术是真是假,用产品和疗效说话!管理是否混乱,用制度和业绩证明!”
他要求公司上下对外统一口径,不参与无谓的口水战,专注于内部管理和技术攻坚。同时,他让王斌加大正面宣传,组织媒体和投资者实地参观新建成的智能化生产线和种质资源库一期工程,用事实回击质疑。
这场与“深潭巨鳄”的较量,进入了一场比拼耐心、定力和综合实力的持久战。张大山深知,接下来的每一步,都至关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