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部管理变革的阵痛尚未完全消退,一个意想不到的机会,带着巨大的诱惑与风险,悄然降临。
曾经不可一世的“华东药业”,在监管调查和债务压力的双重打击下,最终走到了破产清算的地步。其最核心的资产——那座投入巨资兴建、设备国际领先的现代化中药制剂生产基地,即将被法院打包拍卖。
消息一出,整个行业为之震动。王斌第一时间冲进张大山办公室,语气激动:“张总!天赐良机!如果能拿下这个基地,我们的产能瓶颈将一举突破,还能直接获得华东最精华的生产线和工艺技术!至少能节省我们三到五年的建设时间!”
周明也被这个提议吸引,作为生产负责人,他太清楚那个基地的价值:“设备确实是顶级的,而且地理位置优越。如果能整合过来,对我们优化供应链布局意义重大。”
巨大的诱惑摆在面前。一旦成功,大山药业将如虎添翼,真正奠定行业龙头地位。然而,张大山却异常冷静。他走到办公室一角,那里挂着一幅靠山屯基地的早期照片,照片里是泥泞的坡地和简陋的工棚。
“你们还记得,我们当初为什么能挺过‘华东’的围剿吗?”张大山没有直接回答,反而问了一个问题。
王斌和周明一愣。
“不是因为我们有多聪明,而是因为我们守住了根本——药材的道地,和做药的良心。”张大山指着照片,“‘华东’倒得快,就是因为他们舍本逐末,为了资本和规模,忘了自己是谁。那个基地是漂亮,但里面装的是什么?是急功近利,是财务造假的烂账!我们吞下它,消化得了吗?会不会也染上那种浮躁的病?”
他的话,像一记重锤,敲在王斌和周明心上。他们想起了“华东”倒下前疯狂的市场策略和最终暴露的丑闻。
“可是,张总,这个机会实在太难得了……”王斌还有些不甘。
“机会背后,往往是陷阱。”张大山沉声道,“我们自己的事业部制改革刚起步,‘诺和’的合作项目需要投入大量精力,种质资源库更是长远之计。此时分散巨额资金和核心团队去整合一个庞然大物,风险极高,很可能拖垮我们自身!别忘了,‘华东’的教训就在眼前!”
最终,张大山力排众议,做出了一个让外界大跌眼镜的决定:大山药业放弃参与此次竞拍。
这个决定在公司内外引起了不小的争议。有人认为张大山过于保守,错失了良机。但张大山不为所动,他在内部会议上坚定地表示:“企业发展,不能靠吞并竞争对手的‘尸体’,要靠自身健康的‘生长’。我们的根在靠山屯,魂在‘道地’二字,这条路,我们必须坚持走下去。”
就在大山药业宣布放弃竞拍后不久,一家外省的药企巨头以高价拍下了“华东”的基地。然而,仅仅半年后,消息传来,该企业因整合不力、文化冲突以及背负的沉重债务,陷入了新的经营困境。
消息传来,大山药业内部之前所有的不理解和质疑,都化为了对张大山远见卓识的敬佩。这次事件,也让全体员工进行了一次深刻的洗礼,更加理解了公司坚守“根本”的战略定力。
而张大山,则将更多的精力投入到了与李秀云规划的“乡村中医馆”试点项目上。他记得对妻子的承诺,也记得企业做大后该有的社会担当。这个看似不赚钱的项目,却让他觉得,比拿下十个“华东”的基地都更有价值。
命运的转折,常常就在一念之间。放弃,有时是为了更坚定地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