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涌金莲”的研发取得关键突破,让大山药业上下的士气为之一振。然而,张大山还没来得及好好松一口气,梁致远从省外发回的一份密报,就让他的心再次悬了起来。
这份密报并非通过常规的公司邮件,而是梁致远用私人手机发来的一条简短信息:“张总,风声紧。‘华东’似有异动,疑与海外资本接触,意图不明。另,注意内部人员,慎言。”
信息虽短,却字字千钧。张大山反复看了几遍,脸色凝重起来。“华东”自然是指老对手“华东药业”。上次港口柴胡事件,虽然最终查无实据,但张大山心里始终存着疑虑。如今梁致远特意发来这样的警告,绝非空穴来风。
更让他警惕的是后半句——“注意内部人员”。公司规模扩大后,员工数量激增,人员背景复杂,难保不会混入别有用心之徒。联想到之前技术输出谈判时对方对内部细节的熟悉程度,张大山后背一阵发凉。
他立刻用保密线路给梁致远回了电话:“老梁,消息可靠吗?具体什么情况?”
电话那头,梁致远的声音压得很低:“张总,消息来源比较间接,但八成是真的。我一个在投行工作的朋友透露,最近有国际背景的基金在频繁接触‘华东’,评估其资产和渠道价值。结合‘华东’近半年在市场上的反常低调,我怀疑他们不是在寻求投资,就是在酝酿并购重组,而且很可能有外资介入。”
他顿了顿,声音更沉:“至于内部问题,是我个人的感觉。上次在西南谈‘地涌金莲’合作时,对方对我们项目的进展似乎过于了解,有些细节,按理说不该传得那么快。我怀疑……咱们内部有口风不严的,或者更糟。”
张大山的眉头拧成了死结。如果“华东药业”真的引入国际资本,那实力将不可同日而语,未来的竞争将更加惨烈。而内部可能存在的隐患,更是心腹大患。
“我知道了,老梁,你在外面也多留个心眼,注意安全。”张大山沉声道,“内部的事,我来处理。”
挂断电话,张大山在办公室里踱了几圈,心中已有决断。他先是叫来周明,没有透露具体信息,只是以加强管理为由,要求他立即重新审核所有涉及核心技术、财务数据和客户信息的岗位权限,实行更严格的分级授权和访问日志监控。
接着,他私下找到了李秀云,将梁致远的提醒婉转地告诉了她,叮嘱她在核心研发项目上,要加强保密措施,关键数据和实验记录要物理隔离,参与人员要再次进行背景核查和保密教育。
李秀云听后,神色也严肃起来:“我明白了。正好‘地涌金莲’下一步的露天试种要开始了,我会把试验田安排在基地靠里的位置,无关人员不得靠近。实验室的数据也会加强管理。”
安排完这些,张大山独自坐在办公室里,心情沉重。企业做大,如同行船驶入深海,表面风平浪静,底下却暗流汹涌。以前是明刀明枪的价格战、渠道战,现在却要防备来自资本层面和内部渗透的冷箭,这让他感到一种前所未有的疲惫和压力。
他想起老一辈人常说的话:“买卖好做,伙计难搁。”(生意好做,合作伙伴难找、难处)如今看来,不仅要防着外面的“伙计”,连家里的“伙计”也得时时提防。
但路已经走到这里,没有回头可言。他深吸一口气,目光重新变得坚定。兵来将挡,水来土掩。既然风雨欲来,那就抓紧时间修固堤坝,准备好迎接更猛烈的冲击吧。
他拿起桌上的内部电话,接通了生产部:“周总,之前说的设备升级和流程优化,加快进度!我们要抢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