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端市场的门,推开了一条缝,但门后的路依然崎岖漫长。研究院和小药企的订单,像寒冬里的几颗火星,带来了温暖和希望,却不足以驱散笼罩在基地上空的寒意。
仓库里的积压药材依然堆积如山,资金流转极其缓慢。张大山不得不精打细算,每一分钱都掰成两半花。工人的工资虽然勉强能发出,但奖金什么的就别想了。基地的气氛,虽然比之前稳定,但依然压抑。
李秀云变得更加忙碌。她不仅要管理账目、联系客户,还要想方设法节省开支。她带着几个女工,把一些品相稍次的药材挑出来,尝试制作成简单的药茶包、足浴包,拿到镇上的集市去卖,希望能换点零钱贴补基地。
张大山看着李秀云日渐消瘦的身影,心里又感激又愧疚。他知道,这个姑娘是把基地当成了自己的事业,把所有的希望都寄托在了上面。
相比之下,刘胖子那边的“无忧种植计划”倒是搞得风风火火。大片土地被种上了统一的药材,看起来规模宏大。但张大山通过一些渠道了解到,由于种子质量参差不齐、农户管理粗放,长出来的药材品质很差,病虫害也多。“兴农集团”为了维持“保底价”的承诺,收购上来的大多是劣质药材,积压严重,资金压力巨大。他们所谓的“回收”,很多时候是打白条,或者用下一季的种子化肥抵账,引得不少农户怨声载道。
资本的游戏,看似风光,实则暗流汹涌。刘胖子和他背后的集团,也被这巨大的投入和低价的回报拖得焦头烂额,内部开始出现分歧。
就在这僵持阶段,一天夜里,张大山照例去巡视大棚。当他走到那片几乎被遗忘的、用于“紫光”丹参试验的角落时,他猛地停住了脚步!
在清冷的月光和左眼异能的叠加视野下,他震惊地看到,一株之前因为繁殖失败、长势萎靡而被放弃的丹参幼苗的根部,竟然重新散发出了一缕极其微弱、却异常纯净的紫色光晕!
这缕紫光比母株的更加纤细,仿佛风中残烛,但却顽强地闪烁着!
张大山的心跳骤然加速!他蹲下身,屏住呼吸,仔细观察。这株幼苗因为缺乏照料,植株瘦小,叶片发黄,明显营养不良。但就在这濒死的状态下,它的根部却焕发出了不可思议的生机!
难道……这种特殊的性状,需要在极端逆境下才能被激发?或者说,之前他过于精心的呵护,反而抑制了它的表达?
这个发现让张大山激动不已!他不敢再轻易动用黄金瞳去滋养,生怕破坏了这微妙的平衡。他只是小心翼翼地给这株幼苗浇了点水,做了标记,决定采用一种“粗放”但模拟自然逆境的方式进行培育,看看它能否继续成长。
这个意外的发现,像一道闪电,照亮了他脑海中一直模糊的一个想法:或许,真正的“特”和“优”,并非来自于人为的强求和干预,而是来自于对自然规律的顺应和引导?他的黄金瞳,或许不应该用来“创造”,而应该用来“发现”和“守护”那些在自然选择中脱颖而出的真正精华?
这个想法让他对育种、对黄金瞳的运用,有了全新的认识。
与此同时,李秀云那边也传来了一个好消息。她通过不懈的努力,竟然联系上了一家海外华人商会!对方对高品质、有可追溯性的中药材很感兴趣,愿意先小批量采购一批样品进行测试!如果品质达标,未来可能有稳定的出口订单!
海外市场!这简直是意外之喜!
虽然只是样品单,量很小,但意味着张大山的药材品质标准,有可能达到国际水平!这无疑给困境中的基地,注入了一剂最强的兴奋剂!
张大山看着那株在逆境中焕发紫光的丹参幼苗,又听着李秀云带来的海外佳音,心中百感交集。
他明白,最寒冷的冬天,或许正是星火孕育的时刻。只要坚守住品质的底线,不断探索,希望,就永远不会熄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