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天之后,根据地的炮兵连驻地宛如过节般热闹非凡。五台崭新的迫击炮犹如威风凛凛的钢铁巨兽,整齐地排列在空地上,在阳光的照耀下,炮管散发着耀眼的光芒,底座上那“根据地军工”的字样,仿佛在诉说着根据地军工人不屈的精神与精湛的技艺。十几个炮兵战士围在迫击炮旁,他们的眼神中燃烧着渴望与激动的火焰,那是一种对强大武器的期盼,对保卫根据地决心的外化。这些战士过去一直依赖缴获的旧炮,那些旧炮零件残缺不全,使用起来极不稳定,常常打两发炮弹就需要进行繁琐的维修。而如今,他们终于拥有了属于自己的、崭新的迫击炮,这是他们战斗力提升的重要标志。
“大家安静一下!”李铮站在队伍前方,他的身影挺拔而威严,手中紧紧拿着迫击炮的分解图,那图纸上的每一根线条都像是战士们通往胜利的路径。他神情严肃而认真,高声说道,“今天,我要教大家三件事:如何精准瞄准、如何高效装填以及如何精心维护。这些技能在残酷的战场上,不仅是你们保命的法宝,更是你们痛击敌人、保卫家园的有力武器。”
李铮首先从瞄准开始讲解,他的讲解详细而生动。他将炮兵战士分成两组,一组跟随他学习高低机和方向机的调节,他耐心地演示着每一个动作,详细解释着每个部件的作用和调节方法;另一组则跟随小王学习刻度盘的读数,小王则用简洁明了的语言,帮助战士们理解那些复杂的刻度所代表的意义。赵强班长学得格外认真,他像一只专注的猎豹,蹲在炮旁,眼睛如鹰隼般紧紧盯着远处的靶子,反复拧动着高低机,那专注的神情仿佛在对待一件稀世珍宝。他问道:“铮哥,如果遇到刮风,瞄准的时候应该往风的反方向偏移多少?在战场上,风速的变化可能会影响我们的射击精度,我们必须掌握这个关键因素。”
“问得好!”李铮赞许地点点头,眼中闪烁着对战士积极思考的欣慰之光。他从口袋里小心翼翼地掏出一个精心记录的小本子,这个小本子记录着不同风速的修正数据,那是他在无数次的实践和研究中总结出来的宝贵经验。“风速每秒3米时,就往反方向偏5密位;风速每秒5米时,偏8密位。这些数据非常重要,如果记不住,这些数据都记录在这个本子上,我会发给每人一本,供你们随时查阅。在战场上,每一个细节都可能决定生死,我们必须做到精准无误。”他语重心长地说道。
在装填训练时,李铮特意强调了安全的重要性,他的语气变得格外严肃:“炮弹塞进炮口后,一定要等所有人退到安全线外再击发。这是保障大家生命安全的至关重要的步骤,绝对不能马虎。如果遇到卡弹的情况,千万不要用手去抠,这是非常危险的行为,应该用这个通条捅。记住,通条要直着捅,不要歪,否则可能会导致更严重的问题。”他一边详细讲解,一边进行规范的演示,战士们全神贯注地看着,并认真地跟随他的动作学习,很快就掌握了要领。他们深知,在战场上,正确的操作不仅能提高射击效率,还能保护自己战友的生命安全。
维护教学在傍晚时分进行,夕阳的余晖洒在迫击炮和战士们的身上,为这个严肃的训练场景增添了一抹温暖的色彩。李铮带着大家拆解迫击炮,从炮管到缓冲机,每个零件他都讲解得细致入微,就像一位经验丰富的导师在传授珍贵的知识。“每次打完炮管都要仔细擦拭,用蘸着机油的布将膛线里的火药残渣清理干净,这样可以保证炮管的畅通和射击精度。如果缓冲机的弹簧松了,就要及时换上备用弹簧,不要将就使用,否则在发射时炮管会晃动,影响射击的稳定性,甚至可能对炮兵造成伤害。”他一边讲解,一边熟练地操作着,战士们围在他的身边,认真地听着,不时地提出自己的问题,李铮都一一耐心解答。
战士们学习得非常认真,他们的眼神中充满了对知识的渴望和对胜利的执着。连晚饭都是轮流吃的,没有一个人愿意错过任何一点内容,他们深知这些技能的重要性,就像在沙漠中渴望水源的旅人。直到天黑,训练才结束,但仍有几个战士围在迫击炮旁,他们就像一群痴迷的工匠,借着煤油灯微弱的光线,反复练习装填动作,那专注的神情仿佛在雕琢一件艺术品。
没过几天,迫击炮便迎来了实战的严峻考验。日军的一个小队,如同狡猾的恶狼,带着两挺重机枪,妄图偷袭根据地的粮库。他们悄悄地靠近,然而刚靠近就被警惕的哨兵发现。赵强带着炮兵连如同神兵天降,迅速赶到现场,在山坡上架起迫击炮,他的眼神中透着坚定与果敢,冷静地命令道:“瞄准日军的重机枪阵地!让这些侵略者尝尝我们迫击炮的厉害。”
炮弹很快装填完毕,随着“砰!”的一声震耳欲聋的巨响,第一发炮弹像一颗愤怒的流星,划破长空,落在了重机枪旁。虽然没有直接命中,但那巨大的爆炸声和冲击波把日军吓得惊慌失措,他们的阵脚瞬间大乱。赵强迅速观察着弹着点,凭借着他扎实的训练和丰富的经验,立刻调整瞄准角度,第二发炮弹如精准的制导导弹般呼啸而出,精准命中日军的重机枪阵地,重机枪瞬间被炸成了废铁,碎片四溅。失去了火力支援的日军,如同失去了爪牙的野兽,很快就被赶来的步兵击溃,他们狼狈地逃窜,留下了满地的尸体和残破的装备。
战斗结束后,赵强兴奋地跑过来找李铮,他的脸上洋溢着胜利的喜悦,眼中闪烁着激动的光芒,说道:“铮哥,咱们的炮太管用了!两发就干掉了日军的重机枪,比缴获的炮好用十倍!这迫击炮就是我们炮兵连的宝贝,是我们战胜敌人的利器。”
李铮笑着点点头,但他的心中却非常清楚,这仅仅是一个开始,是他们在漫长抗战道路上的一小步。他望着远处正在生产的作坊,那里是希望的源泉,是战士们胜利的保障。他的心中暗自盘算着:接下来要改进炮弹,提高射程和威力,让我们的炮弹能够飞得更远,打击更精准、更猛烈;还要多制造几台迫击炮,配给各个连队,增强我们整体的火力。他坚信,只要武器装备越来越强大,战士们的信心越来越足,他们就像一把把锋利的宝剑,在抗战的战场上所向披靡。总有一天,他们能将日军彻底赶出根据地,赶出中国的土地,让这片饱经战火的土地重新焕发生机,让人民过上和平、安宁的生活。他的目光坚定而深邃,仿佛看到了胜利的曙光在前方闪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