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暑前后,是一年中最闷热的时节。午后,连知了都倦了,鸣叫声变得有气无力。阳光炙烤着大地,空气中弥漫着热浪,仿佛一点就着。然而,在桃源溪畔的湿地和合作社特意开辟的几方池塘里,荷花却开得正盛。
碧绿的荷叶如伞如盖,层层叠叠,铺满了水面。粉的、白的荷花从叶间探出头来,亭亭玉立,有的含苞待放,有的已然盛开,露出嫩黄色的莲蓬。一阵微风吹过,荷叶翻卷,荷花摇曳,送来缕缕清雅的香气,稍稍驱散了夏日的燥热。
这荷香,似乎也预示着桃源村在应对挑战中,吹来了一阵清新之风。
经过一段时间的物色和商讨,联合社的管理结构调整终于迈出了实质性的一步。水生,这个踏实肯干、又有点文化的年轻人,被确定为重点培养对象。陆子川开始有计划地带着他处理对外联络、合同拟定等事务,并建议他报名参加县里举办的合作社经营管理培训班。水生虽然有些紧张,但学习劲头十足,进步很快。
同时,在巧婶的主持下,“桃源居”民宿也招聘到了一位合适的管家候选人——一位曾在省城星级酒店工作过、但因向往乡村生活而返乡的年轻女性,名叫吴芳。她既有专业的服务管理知识,又对家乡有着深厚的感情,认同桃源村的发展理念。她的到来,为民宿带来了一套规范的服务流程和培训体系,巧妙地将专业标准与乡土人情结合起来,很快就赢得了巧婶和姐妹们的认可,客人的满意度也明显提升。
这天傍晚,暑热稍退。林晚信步走到荷花塘边。夕阳的余晖给荷塘镀上了一层金红色,景色美得令人心醉。她看到吴芳正带着几位负责接待的妇女,在塘边的亭子里进行情景模拟培训,如何更自然地向客人介绍荷花和草药的关联,如何应对客人的特殊需求。大家学得认真,气氛融洽。
另一边,水生则和福伯、新聘请的兼职会计一起,在合作社的办公室里核对清溪村最新一批药材的结算单。水生一边听着会计的解释,一边在笔记本上认真记录,神情专注。
看着这两幅画面,林晚心中感到一阵欣慰。引入新鲜血液和专业方法,就像给茁壮成长的大树进行了嫁接和施肥,不仅没有排斥反应,反而焕发出了新的活力。问题依然存在,但解决的能力正在增强。
更让人高兴的是,桃源溪治理工程的首个示范段——村口那段最容易淤塞、曾多次在汛期出险的河道,清淤和生态护坡工程已近尾声。原本杂乱狭窄的河道被拓宽疏通,两岸用天然的块石垒砌成了缓坡,坡上已经开始播撒草籽。虽然还未完全成型,但已初具规模,可以想见未来绿草如茵、水流顺畅的景象。村里的老人们经常结伴来看,指指点点,脸上满是期盼。
夏夜,星空璀璨。忙碌了一天的林晚,坐在老屋的院子里乘凉。墨兰摇着蒲扇,递给她一碗冰镇好的绿豆汤。
“妈,您看,咱们村是不是有点不一样了?”林晚喝着清甜的绿豆汤,轻声问。
墨兰看着女儿在月光下显得清瘦却坚毅的侧脸,微笑道:“是啊,不一样了。以前是闷着头自己干,现在,会借力了,也会用新法子了。这就像种地,光有力气不行,还得懂节气、会倒茬。”
是啊,林晚想。这个夏天,桃源村不仅是在应对具体的困难,更是在学习一种新的成长方式:如何与人合作,如何运用专业,如何在坚守内核的同时拥抱变化。荷风送来的,不仅是香气,更是一种开阔与变通的气度。
夜色中,荷塘的方向隐约传来阵阵清香。明天,又将是一个忙碌的日子,但林晚的内心,却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从容和坚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