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星绘卷”计划初步揭示了深空能量运行的宏观规律,为联盟的探索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指引。然而,那座边缘灯塔捕捉到的短暂而异常的能量爆发,如同完美图卷上的一抹刺眼杂色,萦绕在凌九天镜像与紫晶信号的核心运算中。其暴烈纯粹的特质,与已知的所有模式都不相符,既非文明造物,亦非自然现象,更非幽邃之巢或无序低语的衍生物。
它像是一个沉默的宇宙中,突然响起的一声来自未知巨物的、意义不明的低吼。
“异常信号未重复。源头无法追踪。数据不足,无法进行有效分析。”环意识脉冲的播报冷静却透着一丝无奈。未知,永远是最大的不安定因素。
“静默灯塔网络权限提升。调动百分之七算力,对异常信号出现区域及具有相似能量背景特征的未勘探区,进行持续性深度扫描。模式:缄默窥探。”凌九天镜像下达指令。他采用了紫晶信号提议的命名,强调其绝对被动、仅接收不发射的观测原则。
共筑站内,一部分计算资源被剥离出来,专注于处理来自指定区域的海量原始数据。塔洛斯的舰影群也接到指令,调整部分巡逻路线,在远离那些区域的外围进行掩护性巡弋,其传感器同样以最高灵敏度收集一切可能相关的环境数据。
这是一场极其考验耐心的行动。目标区域广袤而沉寂,如同宇宙中一片古老的荒漠,那声异常低吼之后,便再无声息。日复一日,缄默窥探传回的,只有近乎单调的背景辐射读数和无序低语的微弱波动。
然而,在紫晶信号提供的超精密算法和维度感知文明的独特数据处理模型支持下,微小的异常开始被从数据的海洋中打捞出来。
并非第二次能量爆发,而是一些…更加隐晦的迹象。 某个区域的引力场存在极其细微的、周期性的“凝滞”现象,仿佛空间结构本身偶尔会“卡顿”一下。 背景微波辐射中,检测到无法解释的、特定频率的“冷斑”,其温度波动规律不符合任何已知物理模型。 甚至有一段无序低语的波动,在通过该区域时,其混乱度竟然出现了短暂的、违背熵增定律的“降低”,仿佛被某种力量短暂地“梳理”过。
这些迹象每一项都微弱到几乎可以忽略不计,但它们出现在同一片区域,且似乎存在着某种难以捉摸的内在关联。
“检测到多重微弱异常迹象,指向性一致。初步判断,该区域存在某种‘宏观低熵实体’或‘法则稳定场’。”环意识脉冲更新了分析结果,“实体处于高度静默或休眠状态,其活动迹象极其微弱且难以捕捉。”
这个结论令人震惊。在充满无序低语和熵增倾向的深空中,一个能自发维持低熵、甚至能短暂梳理混乱的存在?这完全颠覆了认知。它是活的?是一种机器?还是一个自然形成的宇宙奇观?
就在联盟智者们试图进一步分析时,缄默窥探网络捕捉到了最惊人、也最令人不安的迹象。
并非来自那个异常区域内部,而是来自其边缘。
一座“静默灯塔”传回了一段极短暂的影像:一块约有小型卫星大小的、不规则的黑褐色岩石,正以相对缓慢的速度漂移。其表面毫无特征,仿佛只是无数深空陨石中的一块。
但就在它飘过背景一颗脉冲星的瞬间,传感器捕捉到其轮廓产生了极其细微的、绝非自然形成的几何变化——就像是一块石头,极其轻微地…调整了一下自己的姿态,以更“符合”某种难以言喻的几何美感。
变化转瞬即逝,岩石恢复原状。
紧接着,维度感知文明节点传来警报:在那块岩石内部,检测到一种无法理解的“内部维度折叠”,其复杂程度远超任何已知文明的科技水平,并且这种折叠结构正在以极其缓慢的速度…“呼吸”?
它不是自然天体。 它是一个伪装者。 一个静默的、伪装的、内部蕴含着极高技术水平和某种未知目的的存在,正在那片异常区域的边缘巡弋。
它和区域内部那个“宏观低熵实体”是什么关系?是守卫?是侦察兵?还是另一种形式的“墓碑”?
前所未有的寒意掠过织网。他们原本以为自己在窥探一个可能存在的、沉睡的巨兽,却突然发现,巨兽的巢穴外围,早已布满了他们从未察觉到的、完美伪装的“哨兵”。
“提升至第二级观测警戒。所有单位保持最大静默。重新评估所有历史数据,搜寻类似伪装天体。”凌九天镜像的声音透过织网,冷静却带着前所未有的凝重。
缄默窥探变成了缄默对峙。
深空的深邃与危险,再次以一种超乎想象的方式,展现在所有联盟文明面前。他们不仅需要绘制星图,还需要辨认出那些完美隐藏在星图中的、沉默的观察者与猎手。
永劫之环的光芒似乎也变得更加谨慎,它照亮的不再只是前路,还有那些悄然浮出黑暗水面的、冰冷的阴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