凛冬的寒意在大学城上空盘桓不去,图书馆便利店的玻璃门上凝结着一层薄薄的白霜。店内一角,陈默盯着手机银行App里那个刺眼的数字:21,387.56元。这是“智伞联盟”账面上最后的资金。它像沙漏里急速流失的沙子,每一天都在减少:服务器费、仓库租金、合作网点的基础“场地费”、给“教材猎人”的激励结算、零星配件的采购…每一项都是无法回避的刚性支出。
联盟成立带来的短暂振奋,在冰冷的财务现实面前,显得如此脆弱。老王、李老板、张阿姨虽然守住了阵地,但面对“快雨伞”持续的市场骚扰和联盟自身微薄的收入,眉宇间的焦虑日益加深。“联盟激励池”里那点可怜的积蓄,如同杯水车薪,根本无法支撑一场持久战。更让陈默忧心的是,苏蔓病倒了。连续的奔波操劳和巨大的精神压力,让她染上了重感冒,高烧不退,不得不卧床休息。“沁甜时光”暂时由店员打理,联盟少了一根至关重要的顶梁柱。
“快雨伞”似乎嗅到了联盟的窘迫。他们的攻势变得更加阴柔而致命——**价格战**。在理工大校区,“快雨伞”突然宣布共享雨伞租金下调30%,首单免费!同时,他们的“教材快租”服务也推出“押一付零”(象征性冻结小额押金,租金极低)的优惠活动。资本的优势在此刻展露无遗,他们可以不计成本地烧钱,只为挤压对手的生存空间,抢夺市场份额。
消息传到师大校区,联盟内部气氛更加压抑。老王抽着闷烟:“降价?我们降得起吗?租金本来就低,再降,连电费都挣不回来!”李老板也愁眉苦脸:“他们这是要拖死我们啊!”刘强等“猎人”虽然拿到了第一笔忠诚奖金,但看着“快雨伞”在隔壁校区如火如荼的攻势,对未来也不免有些动摇。资金枯竭、核心成员病倒、对手降价挤压…三重压力如同三座冰山,将“智伞联盟”这艘刚刚加固的小船,再次推向倾覆的边缘。
陈默站在仓库冰冷的窗前,望着外面灰蒙蒙的天空。绝望像冰冷的藤蔓缠绕着他的心脏,几乎让他窒息。硬拼?没有资本。退缩?等于认输,联盟瞬间瓦解。常规的商业手段似乎都已失效。他需要一个奇招,一个能以极低成本撬动巨大势能,为联盟注入新鲜血液、提振士气的“奇兵”!
“树上开花…” 这四个字如同黑暗中的萤火,骤然在他疲惫的脑海中闪现。书中释义:借他人之势,布己方之威,虚张声势,以达奇效。他有什么可借的“势”?联盟自身势单力薄,还有什么“势”可借?
他的目光无意识地扫过仓库角落。那里,堆积着两座小山:一座是这段时间“教材猎人”回收过程中积累的、彻底报废无法修复的旧伞残骸(伞骨扭曲、伞面破损);另一座是“智书”项目淘汰下来的、品相极差或内容过时的废旧教材。这些废弃物,如同联盟身上的疮疤,不仅占用空间,更时刻提醒着资源的浪费和项目的艰难。
一个近乎荒诞,却又带着一丝疯狂亮光的念头,如同电光石火般击中了他!
**环保!公益!**
大学城,最不缺的是什么?是青春,是热血,是对社会议题的关注!环保、公益、可持续发展,永远是校园里最能点燃激情、凝聚共识的旗帜!而“智伞联盟”,不正是在做着资源循环利用(共享雨伞、教材流转)的事情吗?虽然初衷是为了生存,但其行为本身,天然契合环保理念!
为什么不能将堆积如山的废弃物,变成一面“环保公益”的旗帜?借这面旗帜的“势”,为联盟造“血”(关注度、口碑、潜在资源)?
一个名为“绿色校园,‘智’在循环”的公益行动计划,在陈默脑中迅速成型:
1. **废弃物艺术展:** 将那些报废的旧伞伞骨、破损的伞面、淘汰的旧书页,作为原材料,邀请学校艺术系、设计系的师生参与,共同创作一系列环保主题的艺术装置或实用小物件(如用伞骨做花架、用伞面做装饰画、用旧书页做纸艺)。主题紧扣“循环利用,减少浪费”。
2. **公益捐赠与义卖:** 将创作出来的艺术品和部分由“智书”整理出的、尚有阅读价值但无租赁价值的旧书(如文学名着、科普读物),进行公益展览和义卖。义卖所得款项,全部捐赠给学校环保社团或公益项目。
3. **环保积分联动:** 将活动与“智伞”、“智盒”、“智书”服务联动。学生在活动期间参与:
* 归还损坏的“智伞”(无论是否人为损坏,不追究责任),可获得“智盒”免费寄存时长或“智书”租金折扣券。
* 捐赠个人闲置旧书(非教材),可获得“智伞”雨天免费体验券。
* 在合作网点使用环保杯购买饮品(与苏蔓的奶茶店联动),可获得联盟服务积分。
4. **全渠道造势:** 联合校学生会、环保社团、艺术社团共同发起活动。在校园论坛、公众号、广播站进行全方位宣传预热,突出活动的公益性和联盟在资源循环上的实践。邀请校媒甚至本地生活类自媒体进行报道。
5. **联盟形象重塑:** 将“智伞联盟”包装成一个扎根校园、致力于环保公益和资源高效利用的“学生创业创新实践平台”,而不仅仅是一个商业租赁组织。
这个计划的核心在于:
* **成本极低:** 原材料是现成的废弃物,活动组织主要依靠学生社团的力量(提供场地和基本物料),联盟投入主要是人力和宣传物料(海报、传单)。
* **借势巨大:** 借校园环保公益的“大势”,借学生社团的组织力和影响力,借媒体的传播力。
* **目标多重:**
* **提振士气(对内):** 让联盟成员(店主、猎人、陈默自己)看到新的希望和方向,感受到自身行为的价值感(不仅是赚钱),增强凝聚力。
* **重塑口碑(对外):** 转移公众视线,从与“快雨伞”的低价竞争泥潭中跳脱出来,树立联盟积极、正面的社会形象,赢得学生和校方的认可与好感。
* **潜在引流:** 通过环保积分和联动优惠,吸引新用户尝试联盟服务。
* **清理库存:** 处理掉积压的废弃物,腾出空间。
这无疑是一场豪赌!赌的是校园对公益的热情,赌的是媒体对“学生创业+环保”故事的兴趣,赌的是“树上开花”的虚势能转化为实际的关注度和凝聚力!
陈默没有犹豫的时间。他立刻召集了联盟核心小组线上会议(苏蔓抱病参加)。当他将这个大胆的计划和盘托出时,线上出现了短暂的沉默。
“这…能行吗?搞这些花架子,能换来钱吗?”老王首先质疑,他最关心的是现金流。
“成本倒是不高…但万一搞砸了,不是更让人看笑话?”李老板也担忧。
“我觉得…可以试试!”刘强的声音带着年轻人的热血,“反正现在也没别的办法!搞点动静出来,总比憋屈死强!而且环保是好事,同学们肯定支持!”
苏蔓虽然声音虚弱,但态度坚决:“陈默,我支持!我们本来做的就是循环利用的事,只是以前没说出来!现在把它亮出来,堂堂正正!‘沁甜时光’全力配合,提供场地做展览义卖点!奶茶杯折扣活动立刻搞起来!”
陈默耐心解释:“王叔,李哥,这不是花架子!这是我们的‘势’!我们现在缺钱,但更缺人心,缺关注,缺一个让大家觉得我们‘不一样’的理由!‘快雨伞’有钱降价,但他们能搞这个吗?他们跟学生没这份感情!活动搞好了,校方认可了,同学支持了,我们联盟的牌子就立住了!牌子立住了,还怕以后没生意?而且,清理了这些垃圾,看着也舒心不是?”
最终,在苏蔓和刘强的支持下,加上陈默描绘的愿景,老王和李老板、张阿姨勉强同意一试。死马当活马医!
**第一步:火速串联,借势造势。**
陈默展现了惊人的行动力。
* **校内借势:** 他带着计划书,第一时间找到校学生会主席和环保社、艺术社的负责人。出乎意料地顺利!对方对这个由学生创业团队发起、结合环保与公益、并邀请学生共同参与创作的活动非常感兴趣,认为很有意义和创新性,当即表示全力支持!学生会提供活动审批绿色通道和部分宣传资源;环保社负责组织志愿者和对接捐赠项目;艺术社则对“变废为宝”的艺术创作摩拳擦掌!
* **物料准备:** 陈默和刘强等猎人,将仓库里的废旧物资分类整理,送到艺术社工作室。同时,赶制了简洁醒目的活动海报和宣传单页,核心口号:“让废弃重生,为环保加分!——智伞联盟‘绿色校园’公益行动”。
* **网点联动:** 苏蔓在病床上指挥店员,在“沁甜时光”腾出空间布置义卖展区,并推出“自带杯减2元”的环保活动。老王、李老板、张阿姨的店里也贴满活动海报,并设置旧伞回收点和旧书捐赠点(非教材)。
* **媒体铺垫:** 陈默撰写了新闻稿,重点突出“学生创业团队利用自身业务废弃物发起环保公益”、“艺术赋能,变废为宝”、“服务联动,倡导绿色生活”等亮点,通过学生会渠道发给校媒和本地几家关注青年创业、环保的媒体。
**第二步:活动引爆,花开有声。**
经过一周紧锣密鼓的筹备,“绿色校园,‘智’在循环”公益行动在师大校区正式启动!
启动仪式选在人流密集的食堂门口小广场。学生会和环保社搭建了简易展台。展台上,艺术系师生巧手制作的环保艺术品吸引了无数目光:用扭曲伞骨焊接成的抽象雕塑“风雨的印记”,用彩色破损伞面拼贴成的装饰画“破碎的彩虹”,用旧书页折叠成的千纸鹤风铃“知识的翅膀”…每一件作品旁边都标注着原材料来源和创作理念,触动着路过的学生。
旁边是义卖区,摆放着艺术衍生品(小书签、明信片)和整理好的旧书,价格低廉。另一侧是“智伞联盟”的服务展示和联动活动说明区,刘强等猎人穿着统一的志愿者马甲(用旧伞面改制),热情地讲解着“环保积分”规则。
学生会主席发表了热情洋溢的讲话,赞扬了“智伞联盟”的环保理念和创新实践。环保社社长宣布了本次义卖捐赠的公益项目(资助山区小学图书角)。艺术社指导老师则现场点评了展品,称赞其创意和意义。
现场气氛热烈。学生们被新颖的环保艺术品吸引,纷纷驻足拍照;不少人慷慨解囊购买义卖品,支持公益;更多学生涌向“智伞联盟”的展台,咨询如何参与旧伞回收、旧书捐赠换取服务优惠。图书馆便利店和“沁甜时光”的回收点也排起了小队。
校媒记者扛着摄像机穿梭采访。本地一家关注青年创业的公众号编辑也闻讯赶来,对陈默进行了专访。陈默抓住机会,没有过多渲染困境,而是着重讲述了“智伞”、“智书”项目在资源循环利用上的实践和初心,以及这次活动希望传递的理念。
活动持续了三天。效果远超预期:
1. **声势浩大:** 活动成为校园热点话题,“智伞联盟”和“绿色校园”行动频频出现在校园论坛、朋友圈和公众号推文里。校方领导也前来参观,给予了肯定。
2. **口碑逆转:** “学生创业”、“环保公益”、“变废为宝”、“服务校园”…这些正面标签牢牢贴在了“智伞联盟”身上。之前关于租赁服务的零星抱怨被淹没在赞誉声中。论坛上质疑“垄断”的声音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对联盟创新和担当的认可。
3. **清理库存:** 堆积如山的废旧伞具和教材被清理一空,部分转化为艺术品售出或捐赠。仓库空间释放,心理负担减轻。
4. **潜在引流:** 虽然直接的“环保积分”兑换带来的新用户不算爆炸式增长,但联盟App的下载量和合作网点的咨询量明显上升。更重要的是,品牌的认知度和好感度大幅提升。
5. **士气大振:** 看到活动现场的热烈反响和学生、校方的认可,老王、李老板、张阿姨脸上的阴霾一扫而空,干劲十足地维护着自己店里的回收点。刘强等猎人穿着志愿者马甲,充满了自豪感。卧病在床的苏蔓看到群里发来的现场照片和视频,激动地发来语音:“陈默!干得漂亮!我们这‘花’开得值!”
**第三步:余波荡漾,暗藏玄机。**
活动圆满落幕。义卖所得加上少量企业赞助(一家本地环保材料公司看到报道后主动联系,象征性赞助了一点),总共筹得八千多元,全部捐赠给了环保社指定的项目。钱不多,但意义重大。
媒体的报道陆续刊发。校媒做了专题,本地那家公众号也发布了题为《从生存挣扎到公益担当:一个校园创业联盟的绿色突围》的深度报道,详细讲述了“智伞联盟”的发展历程、面临的困境以及这次“树上开花”的环保行动,字里行间充满了对这支草根学生创业团队的赞赏和期许。
这篇报道,如同投入湖面的石子,激起了意想不到的涟漪。
几天后,陈默接到了一个陌生的电话。对方自称姓吴,是本市一家专注于早期教育和环保科技领域投资机构的投资经理。
“陈默同学吗?你好!我看了关于你们‘智伞联盟’和那个环保活动的报道,很受触动!”吴经理的声音温和而热情,“我们机构对扎根校园、有社会责任感、商业模式又有创新性的项目很感兴趣。不知道你最近有没有时间,我们方便见面聊一聊吗?”
陈默握着手机,心脏狂跳起来!投资机构?主动找上门?这简直是绝境中从天而降的橄榄枝!但他强迫自己冷静下来。资本是双刃剑。他立刻想到了“快雨伞”背后那冰冷的资本力量。
“非常感谢吴经理的关注!”陈默尽量让声音平稳,“见面聊当然可以。不过,我想先了解一下,贵机构主要关注我们项目的哪些方面?”他需要试探对方的真实意图,是为公益故事感动,还是真的看中了商业模式的价值和潜力?同时,他脑中飞速思考着:联盟现在估值多少?需要多少钱?出让多少股份?如何保证联盟的独立性和初心?
与此同时,“快雨伞”在师大校区的业务代表,也看到了那篇报道。他的脸色变得异常难看。他没想到,这个被他们用价格战逼到墙角的草台班子,竟然用这种“不务正业”的方式,打了一场漂亮的翻身舆论战!他立刻将情况汇报给了总部。
联盟核心小组的线上会议再次召开。当陈默通报了投资机构接触的消息时,群里瞬间炸开了锅。
“投资?!真的假的?那是不是有钱了?”老王的声音充满惊喜。
“太好了!这下不用怕‘快雨伞’了!”李老板也兴奋起来。
“陈默,这是好事!但咱们得谈好条件!”苏蔓虽然病着,思路依然清晰。
刘强等猎人则有些懵懂,但也能感觉到这是重大转机。
陈默看着屏幕上激动的文字和语音,心中却异常冷静。他深知,资本的游戏才刚刚开始。“树上开花”引来的,可能是甘霖,也可能是风暴。
“大家先别急。”陈默沉声道,“投资方只是表达了初步意向,具体谈成什么样,八字还没一撇。而且,资本进来是好事也是挑战。我们需要好好想想,联盟到底需要什么?我们愿意付出什么?如何保证我们好不容易建立起来的根基和方向不被资本裹挟?”
他顿了顿,继续说道:“另外,‘快雨伞’那边,肯定不会善罢甘休。我们这次活动打了他们一个措手不及,他们一定会反击!而且手段…可能会更隐蔽,更狠辣。”
窗外的寒风依旧呼啸,但仓库里的气氛已然不同。绝望的坚冰被“树上开花”的奇招撕开了一道裂缝,希望的微光透射进来,照亮了每一张疲惫却重新焕发神采的脸。然而,光明的背后,新的博弈、新的抉择、新的危机,已悄然拉开了序幕。借来的“势”开出了绚烂的花,但这朵花能否结出真正滋养联盟生存壮大的果实?前方的路,依旧布满荆棘,但联盟的每一个人,眼中都已燃起了不屈的火焰。绝地反击的号角,由虚入实,吹响了下一轮攻防的序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