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慎知的名字,像一颗投入心湖的巨石,在苏晚心中掀起了惊涛骇浪。
导师去世的场景,混杂着消毒水的气味、刺眼的警示灯和冰冷的绝望,再次清晰地浮现在眼前。官方结论是实验设备故障导致的基因编辑样本泄漏,引发急性器官衰竭。一场被定性为“不幸意外”的悲剧。
苏晚曾深信不疑。顾慎知对于生物艺术的痴迷近乎癫狂,他的实验室总是堆满了各种危险的、前沿的生物材料和设备,出现意外似乎并不奇怪。
但此刻,当“新纪元基金会”和“陈明远”与这个名字产生关联时,过去所有被忽略的细节,都蒙上了一层诡谲的色彩。
她记得,顾慎知去世前几个月,精神状态异常亢奋,又时常流露出一种难以言喻的忧虑。他曾对她说过一些当时听起来云山雾罩的话:“晚晚,艺术和科学的边界正在模糊,但界限之下,是深渊……有些人,想扮演上帝。”
“如果我的研究能成功,或许能揭开‘生命’最底层的密码……但那把‘钥匙’,不知道会打开天堂之门,还是潘多拉的魔盒。”
“钥匙”!
苏晚猛地睁开眼,瞳孔收缩。当时她只当是导师艺术家的狂想,可现在,“钥匙候选人”、“涅盘”计划……这些碎片化的信息,与顾慎知当年模糊的呓语,竟然产生了惊人的呼应!
难道导师的死,根本不是意外?他的研究,触及了某个核心秘密,引来了杀身之祸?而新纪元基金会,在其中扮演了什么样的角色?
她必须查清楚!
强烈的冲动让她几乎想立刻回复邮件,追问关于顾慎知的一切。但她残存的理智死死拉住了缰绳。不能慌,不能乱。对方在试探,她必须比他们更有耐心。
她强迫自己冷静下来,开始梳理与顾慎知相关的所有记忆。他的笔记、他的手稿、他留在她这里的一些实验性摄影底片……导师去世后,他的大部分遗物都被家属收回,但苏晚这里,还零星保存着一些他赠予的、充满纪念意义的小物件。
她起身,锁上书店的门,拉下所有的窗帘,然后走到书店最里间的一个旧木柜前。里面存放着她一些不常用的摄影器材和私人物品。她翻找片刻,取出了一个密封的、有些年头的硬纸盒。
里面是几本顾慎知早期的手绘草图,一些记录着零散灵感的便签,还有几个装有特殊胶片的底片袋。这些胶片,是顾慎知利用生物发光蛋白和基因标记技术制作的“生物底片”,需要在特定光源下才能显影,内容多是他一些未完成的艺术构想。
苏晚将这些物品一一取出,在灯下仔细检视。草图多是细胞结构、dNA链的抽象变形,充满了瑰丽的想象。便签上的字迹潦草,大多是些哲学思考和技术难点。
突然,她的手指在一张夹在草图本深处的、略显发黄的便签上停住了。便签上除了几行难以理解的公式缩写,右下角有一个极其细微的、用极细钢笔勾勒的图案——那是一个被荆棘缠绕的、抽象的沙漏。
这个图案!苏晚的心跳漏了一拍。
她在“影狐”传来的、关于“新纪元基金会”高层的一份极其模糊的背景资料附件中,似乎见过一个类似的标志!当时她以为只是某个无关企业的Logo,并未深究。
难道这个沙漏标志,与基金会,或者与基金会背后的某个更隐秘的团体有关?而顾慎知,在多年前就接触到了这个标志?
她立刻打开加密电脑,调出“影狐”的那份文件,在浩如烟海的杂乱信息中疯狂搜寻。终于,在一个被多次转发、源头不明的加密通信片段摘要里,她找到了——一个像素很低,但轮廓清晰的、被荆棘缠绕的沙漏图标!旁边的注释只有两个字母:“c.S.”。
c.S.?是什么意思?组织的缩写?还是人名的缩写?
顾慎知的名字拼音里,并没有c和S。但这个标志的关联,几乎可以肯定,顾慎知生前,一定与这个持有沙漏标志的实体有过接触,甚至可能卷入极深。
她小心翼翼地将那张便签收好,然后拿起那几袋生物底片。或许,导师在这些未公开的作品里,留下了更多线索。
她需要一个专业的底片观察器和特定的显影环境。书店里没有这个条件。她想起了一个人——她大学时期的学长,现在经营着一家高端胶片冲印工作室,同时也是个技术极客,对各类古怪的影像技术颇有研究。
找他帮忙,存在风险,可能会将他卷入未知的麻烦。但眼下,这是最直接能解读这些底片的方法。
就在她权衡利弊之时,加密手机震动了一下。是“谛听”发来的新信息,优先级很高。
信息内容让苏晚的血液几乎凝固:
“紧急提示:检测到针对‘拾光书屋’及你住所的增强型监控信号,来源高度伪装,技术等级超越常规,与之前东南亚遭遇的敌方技术特征部分吻合。建议立即启动反侦察预案。另,陆沉渊方的人员似乎也有所察觉,正在外围布控。”
对方不仅在进行线上试探,线下的监视网也已经收紧!陆沉渊的人也动了。
她仿佛能感觉到,一张无形的大网,正在从虚拟和现实两个世界,同时向她收拢。而导师顾慎知的幽灵,仿佛正站在网的中央,静静地凝视着她。
她拿起那张画着沙漏的便签,指尖冰凉。
下一个决定,可能关乎生死。是继续独自深入,寻求外部帮助,还是……向陆沉渊求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