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继续,画面色调愈发沉郁:】
【“杜甫对这一家人的悲惨遭遇深感同情,因为战争年代最受迫害的,永远是底层百姓。”】
【“此时的杜甫,无能为力。”】
各朝代中,那些曾在乱世中挣扎求生、目睹或亲历过类似惨剧的老人,此刻早已老泪纵横。
“太惨了........这世道,就是不让人活啊........”
【视频画面切换:“杜甫只能上前,用苍白无力的语言安慰两位老人。”】
【“老妇人强忍悲痛,提出要给杜甫和他随行的小童熬点稀粥充饥。”】
【“就在此时!门外突然灯火通明,人声嘈杂!”】
【“紧接着,一阵粗暴、猛烈、毫不留情的砸门声骤然响起!‘砰!砰!砰!’仿佛要将这破败的木门直接捶碎!”】
【“这突如其来的恐怖声响,吓得老妇人手一抖,那只破旧的碗‘哐当’一声摔在地上,碎片四溅。”】
晚年杜甫看着天幕,仿佛再次被那夜的敲门声击中,长长地、沉重地叹了一口气,无尽的悲凉与无奈尽在这一叹之中。
【视频揭示老妇人的反应:“老妇人瞬间明白,是官府前来抓丁的恶吏到了!她反应极快,慌忙推着自己的老伴从后门或矮墙逃走。”】
【“她深知这些官吏的残暴与无情——只要家中还有男性,哪怕是年迈体衰、行将就木的老翁,也绝不会放过!”】
苏轼看着老妇人这熟练又心酸的应对,感到一种深深的无力与愤怒,却又如杜甫一般,隔着时空,无可奈何。
【视频继续,气氛紧张到极点:“刚刚勉强送走老伴,前门几乎要被砸开!”】
【“老妇人战战兢兢地打开门栓,门立刻被粗暴地踹开!几个凶神恶煞的差役闯了进来,开口便是厉声质问:‘为什么这么慢才开门?!’”】
田间地头,那位老农啐了一口,低声骂道:“呸!老百姓能有什么办法!”
【“老妇人吓得浑身发抖,只能卑微地解释。”】
【“‘官爷息怒.......老身年迈,腿脚不便,实在走不快,这才没能及时给几位军爷开门.........’”】
【“差役似乎没耐心听她解释,直接打断,厉声喝道:‘少废话!把你家里的男人都交出来!’”】
【“老妇人泪如雨下,颤抖着重复之前的哀告:‘家里哪里还有男人啊........三个儿子都去邺城打仗了........两个刚刚战死.......官爷,行行好吧.........’”】
【“她试图用儿子的牺牲和死亡,唤起这些人哪怕一丝一毫的良心。”】
白居易心情无比复杂:“唉........战乱之下,谁又容易?”
【视频展现官吏的冷酷:“然而,差役们根本无动于衷,继续逼问:‘难道你家再没别的男人了?快交出来!否则搜出来,有你们好果子吃!’”】
【“就在这时——‘哇.......哇.......’一声婴儿清脆的啼哭声,从里屋传了出来!”】
【“老妇人连忙扑过去拦住他们,哭求道:‘官爷!那是我那儿媳妇.........她丈夫刚战死,孩子还没满月........她连一身能见人的完整衣服都没有啊!求求您,实在不方便见人..........’”】
安史之乱前的各朝代稍有正义感的老百姓都已气得浑身发抖,拳头紧握!
“畜生!连产妇和婴儿都不放过!”
“这还有没有王法!有没有天理了!”
诸葛亮看着此情此景,眼中流露出深切的悲哀。
他知道,这样的悲剧,在他所处的乱世,同样屡见不鲜。
【视频推向最残酷的高潮:“不料,差役听后反而狞笑起来:‘抓去军营里生火做饭!正好缺人手!’”】
【“老妇人彻底绝望,‘扑通’一声跪倒在地,磕头如捣蒜:‘大人!军爷!孩子还没满月啊!您开开恩吧!要是.......要是您不嫌弃我年老体衰,手脚笨拙.......我跟您去!”】
【“我去军营里给军爷们做饭!求您放过我儿媳和孙儿吧!’”】
各时空一片寂静,唯有沉重的呼吸声。
“太惨了.......”
“可这世道........又能怎样呢?”
【“看了全程的杜甫拦下差役,拿出了自己华州司功参军的委任状,表明身份,试图委婉地为老妇人求情,希望他们能网开一面。”】
安史之乱前的朝代观众,心中升起一丝微弱的希望:“有官身的人出面,总该有点用吧?”
而知晓结局的白居易、苏轼等人,则痛苦地闭上了眼睛,这只是徒劳。
【视频给出残酷答案:“然而,此时的杜甫人微言轻,一个被贬的小官,根本无法撼动战争时期的冷酷命令。”】
【“差役们虽然态度稍缓,但仍强硬地表示:‘非是小的们不给您面子,实在是上头的死命令,完不成数目,我等也要受军法处置!我们........也没办法啊!’”】
各朝代的底层胥吏们看到这里,心中亦是五味杂陈,泛起兔死狐悲之感:
“唉,老妇人身不由己,我们这些跑腿听令的,又何尝不是身不由己?!”
【“老妇人知道再无转圜余地,她知道,这一去,便是永诀。”】
【“只有用自己的残躯跟这些虎狼走,才能换来这个早已破碎的家庭,片刻的、虚假的安宁。”】
【老妇人决绝地转身,跟着差役走入漆黑的夜色,背影佝偻而悲壮。】
【“这一幕人间至悲,就在杜甫眼前赤裸裸地上演。”】
【“他愤慨难平,心痛如绞,却无力改变分毫。最终,他将这血泪交织的一夜,凝练成了千古名篇——《石壕吏》。”】
视频结束。
各时空久久无言,一种沉重到极致的压抑感弥漫开来。
那老妇人的身影、那婴儿的啼哭、那差役的凶狠、杜甫的无助.........交织成一幅永恒的苦难图卷,深深烙印在每个观众心中。
“太惨了.........谁又不惨呢?”这是最多人发出的叹息。
黎哲的心情久久不能平复,他沉默地点开评论区。
热评第一:
【“年轻时喜欢李白,觉得他文采飞扬,潇洒不羁,杜甫虽与李白相识但他的诗似乎只有《望岳》等少数能与之媲美。”】
【“到了中年,历经世事,才发现李白离自己太远,而杜甫笔下的苦难与坚韧,才是真实的人生。”】
【“他,真真当得起‘诗圣’之称。”】
黎哲深有感触
【回复道:“杜甫埋伏在我们长大后。”】
大唐,白居易、韩愈等人起身,从书箱深处找出珍藏的杜诗卷轴,每一字每一句,都仿佛有了千斤重,带着血与泪的温度。
年轻的杜甫看着天幕,看着那未知的、似乎充满悲苦的未来,眼神复杂。
他尚且不知具体会发生什么,但一种沉重的、为民请命的使命感,已悄然在他心中扎根。
唐玄宗李隆基看着评论区提到李白,又看到杜甫与安史之乱的关联,心烦意乱:
“这杜甫竟与太白相识?这安史之乱........莫非?”他不敢相信是自己。
“可..........现在开元盛世如日中天,怎会........怎会至此?!”不安的阴影已然笼罩心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