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帝头风旧疾复发,来势汹汹。养心殿内药气弥漫,太医们进出频繁,脸色凝重。朝政暂歇,整个紫禁城仿佛都笼罩在一片压抑的阴云之下。太后亲自前往探视,皇后更是衣不解带地在御前侍奉,彰显着中宫之主在关键时刻的担当与地位。
碎玉轩骤然冷清了下来。皇帝病重,自然无法再来。林潇潇每日依旧去景仁宫请安,但皇后的重心显然已不在处理日常宫务上,对妃嫔们的请安也多是匆匆打发,大部分时间都守在养心殿。
林潇潇能清晰地感觉到,随着皇帝病倒,后宫的权力天平正在迅速向皇后倾斜。往日那些因为皇帝恩宠而对碎玉轩客客气气、甚至暗中巴结的妃嫔和宫人,态度都变得微妙起来,多了几分观望和疏离。
“小姐,皇上这一病,皇后娘娘怕是要一手遮天了。”采荷忧心忡忡地低语。
“慎言!”林潇潇低声喝止,目光扫过四周,“越是这种时候,越要谨言慎行。”
她知道,皇帝病重,是她入宫以来面临的最大危机。帝宠是她目前最重要的护身符,一旦皇帝有个闪失,或者长时间无法理事,皇后想要收拾她,易如反掌。那些她之前整顿宫规得罪过的人,也必然会趁机反扑。
她必须想办法在这场危机中生存下来。
首先,她不能自乱阵脚。她依旧每日规律作息,读书习字,去寿康宫向太后请安(虽然太后如今也多守在皇帝身边),表现得沉稳镇定,仿佛并未受到任何影响。
其次,她加紧了对人事网络的经营。利用协理人事之便,她更加隐秘而迅速地考察、甄别可用之人,并在一些不引人注目的位置上,进行了一些小幅度的调整,安插了几个经过考察、认为可靠且有能力的人。这些动作很小,分散在不同宫殿,并未引起太大注意,但却像一颗颗棋子,被她悄然布下。
同时,她让甄嬛和安陵容也更加低调,约束宫人,避免在任何事情上被人抓住把柄。
然而,皇后的手段还是来了。这一次,并非直接针对林潇潇本人,而是指向了她协理的“人事”与“规矩”。
这日,敬嫔忽然来到碎玉轩,脸上带着为难之色,递上一份名单。
“林姐姐,这是皇后娘娘吩咐下来,要调整的各宫部分宫女太监的名单。娘娘说,皇上病中,需得用些更稳妥、更知根知底的老人儿在身边伺候才放心,所以要将一些年资久、伺候过先帝爷或是娘娘多年的宫人,调配到养心殿、景仁宫以及几位皇子公主身边。这些空缺,则从各宫抽调人手补上。娘娘让妹妹我来与姐姐商议,看看如何安排才好。”
林潇潇接过名单一看,心中冷笑。名单上被调走的,多是各宫中做事稳妥、或与各宫主子关系较为密切的得力宫人,其中甚至包括她暗中考察过、认为不错的几个。而被补充进来的,则多是皇后母家乌拉那拉府邸送进来的包衣奴才,或者明显是皇后心腹的宫人。
这哪里是为了皇上安危着想?分明是借着皇帝病重之机,大肆安插亲信,清洗各宫势力,尤其是……削弱她林潇潇刚刚开始经营的人事基础!
好一招釜底抽薪!皇后此举,名正言顺,让人难以反驳。若林潇潇反对,就是不顾皇上龙体安康,其心可诛。
敬嫔看着林潇潇,眼中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试探。她如今掌管着宫份核算等实权,又是皇后提拔起来的,立场已然分明。
林潇潇快速浏览着名单,大脑飞速运转。硬顶肯定不行,必须设法化解,至少……要保住最关键的人。
她脸上露出恰到好处的赞同与忧色:“皇后娘娘思虑周详,皇上龙体要紧,用些知根知底的老人儿确是应当。只是……”她指着名单上几个被调往养心殿的名字,“这几位公公和姑姑,年纪似乎偏大了些,养心殿伺候最是耗费心神,臣妾担心他们体力不支,反而误事。不如挑选些年富力强、同样稳重的?”
她又指着几个要被调离各宫核心岗位的宫女:“这几位姐姐,各自掌管着所在宫室的关键事务,骤然调离,恐一时无人接手,影响各宫主子起居。是否可暂缓一二,待找到合适的接替人选再行调动?”
她提出的意见合情合理,既认同了皇后“用老人”的大原则,又在具体人选上提出了“为皇上着想”、“为各宫主子着想”的修正建议,让人难以拒绝。
敬嫔没想到林潇潇会如此应对,愣了一下,才道:“姐姐考虑得是,妹妹会将姐姐的意见禀明皇后娘娘定夺。”
名单的事情暂时被搁置,但林潇潇知道,这仅仅是第一波。皇后绝不会轻易放弃借此机会扩张势力的打算。
就在她苦苦思索如何应对皇后接下来的动作时,养心殿突然传来一个更令人心惊的消息——皇帝在病中,于昏沉之际,竟含糊地唤了一声……“潇潇”!
虽然只是含糊不清的两个字,虽然很快就被皇后和太后掩饰过去,但这个消息,还是像长了翅膀一样,悄然在后宫流传开来。
皇帝在病重昏迷时,呼唤的不是皇后,不是任何一位高位妃嫔,而是位份只是贵人的林潇潇!
这个消息,像一道强烈的闪电,瞬间照亮了阴霾的后宫,也让所有人为之震动!
皇后在景仁宫听到此事时,砸碎了她最喜欢的那套珐琅茶具。
而林潇潇在碎玉轩听闻此事,心中却无半分喜悦,只有一片冰凉的寒意。
帝心如此,是福是祸?皇后的怒火,又将如何倾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