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余年团队紧锣密鼓地收集证据、进行法律研判的同时,宋家那边果然没有坐以待毙。
首先是在一个本地颇具影响力的财经类自媒体上,出现了一篇题为《“雅集”风波:天价索赔背后的管理谜团与“熊孩子”之困》的匿名文章。文章看似客观叙述事件,实则笔锋暗藏机锋。它详细描述了“雅集”会所珍品库门“因内部原因”未能锁闭的细节,强调了会所自身存在的“重大安全管理漏洞”,并引用“业内人士”分析,认为在此情况下将会所管理责任与未成年人无心之失的责任完全等同,甚至提出天价赔偿,有“转嫁自身管理成本”、“借机牟利”之嫌。文章虽未明确站队,但引导读者同情“不懂事的孩子”和“面临巨额索赔的家庭”的意图十分明显。
这篇文章如同投入湖面的石子,迅速在特定圈层内引发讨论。一些不明真相的网友开始质疑“雅集”的专业性,甚至有人揣测这是不是会所自导自演的一场戏。
“余老师,果然来了!”林晓第一时间将文章链接发给余年,语气带着气愤,“他们开始打舆论牌了,想把水搅浑!”
余年快速浏览完文章,脸上不见喜怒,只是眼神更冷了几分。“预料之中。对方这是想抢占道德制高点,模糊法律责任划分的核心。”他沉吟片刻,下令道:“林晓,不用直接下场与这篇文章辩论,那会陷入对方的话术陷阱。你以‘雅集’法律顾问团队的名义,起草一份简短、严谨的声明。”
很快,“雅集”会所的官方账号发布了一份由余年把关的声明。声明没有纠缠于具体细节,而是着重强调三点:
1. 事件已进入正式的法律程序,事实认定与责任划分将以具有法律效力的证据和司法裁决为准。
2. “雅集”一贯重视客户资产安全,已对内部流程进行彻查并加强管理,对此次事件中暴露的个别疏忽深表歉意并将严肃处理。
3. 呼吁各方尊重法律,不传播未经证实的信息,不进行舆论审判,相信法律会给出公正的答案。
这份声明不卑不亢,既承认了自身存在的瑕疵(将来自主承担应负责任),又将焦点拉回到了法律框架内,避免了在舆论场上与对方陷入无休止的扯皮。
与此同时,余年启动了第二步。他让老周深挖了撰写那篇文章的自媒体及其运营者的背景,发现其与一家和迅科科技有长期公关合作的传媒公司关系密切。虽然无法直接证明是宋家指使,但关联性已经建立。
“还不够。”余年摇头,“这种程度的舆论试探,只是开胃菜。宋家真正的底气,在于他们认定可以通过划分责任来大幅降低赔偿金额。我们需要在他们最自信的地方,给他们一击。”
他指示林晓,将整理好的、关于监护人法律责任、类似案例中即使场所存在过错监护人也需承担主要或同等责任的判决书摘要,以及那份清晰显示孩子主动推门、放置果汁盒并碰倒的全过程监控录像的关键片段(做了必要的隐私处理),通过非正式的、但能确保送达的方式,“泄露”给了宋总的法律团队。
这是一种无声的警告和示威:你们想打舆论战,我们奉陪;你们想抠法律细节,我们证据更扎实;别妄想能轻易脱身。
果然,在收到这些材料后,宋总那边的态度发生了微妙变化。他不再通过妻子发声,而是亲自给郑总打了个电话,语气缓和了许多,表示希望“更理性、更专业地解决此事”,并提出双方律师可以先接触一下。
第一回合的舆论试探,宋家未能占到便宜,反而被余年用扎实的法律准备和冷静的应对逼回了谈判桌。但余年知道,这仅仅是开始,真正的硬仗,在于接下来的责任划分与赔偿金额的拉锯战。宋家绝不会轻易接受那高达数百万的赔偿方案,他们必然会在会所的管理责任上大做文章,竭力压低自己的责任比例。
而余年,已经准备好了更锋利的武器,瞄准了宋总,或者说迅科科技,更致命的软肋——那正在关键阶段的b轮融资。他要在法律博弈之外,开辟第二条战线,让宋总切身感受到,有些代价,远比他想象的要高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