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铝业的成功落袋,让江涛的账户里沉淀下巨额财富,也为他赢得了短暂的休整与思考空间。然而,对于习惯了在股市浪潮中搏击的他来说,“空仓”状态带来的并非全然放松,反而有些难以言喻的焦躁。资本如同活水,停滞不动,就意味着机会成本的流逝。
接下来的几天,江涛的精力再次投入了浩瀚的市场信息与K线图谱中。他反复筛选、研究、推演,最终,一支名为“江西长运”的股票进入了他的视野。结合宏观政策、行业前景、公司基本面和近期走势,他判断这又是一次值得重拳出击的机会。
过往一次次的成功,尤其是山东铝业的巅峰操作,在江涛心中锻造了强大的自信,甚至是一种近乎偏执的信念——当他坚信自己的判断时,倾力一击方能捕捉住最大的机遇。这一次,他同样选择了全仓。
十二月下旬一个平静的午后,江涛回到了“江畔豪庭”的房间。熟悉的台式机屏幕亮起,交易软件登录。市场起伏的曲线此刻在他眼中,仿佛蕴含着通往未来的密码。他深吸一口气,手指沉稳地在键盘上输入指令:
登录自己的账户,输入“江西长运”代码,设定买入价格——7.5元每股,委托数量:几乎等同于账户里可用的全部资金转换成的股票数量(107万股)。确认,下单。
交易成功的提示跳出后,他迅速退出,切换至苏晓雯的账户。同样的操作流程,同样的价格7.5元,全仓买入股。两笔巨额委托,如同投入平静湖面的巨石,在市场深处漾开微不可查的涟漪,却可以改变着两个年轻人的财富轨迹。
操作完毕,江涛靠在椅背上,长长吁了口气。他没有过多地沉浸在交易的紧张感中,而是拿起手机,给苏晓雯发去一条言简意赅的短信:
“已按计划全仓买入‘江西长运’,价格7.5。安心持有,静待花开。”
短信发出,江涛的目光越过电脑屏幕,望向窗外清冷的冬日天空。一种前所未有的、关于生活本质的蓝图,在他脑海中徐徐展开。
这次对“江西长运”的投资,被他赋予了更深远的意义。如果一切顺利,他仿佛能看到半年后的图景:
对苏晓雯而言: 2004年6月,她将迎来毕业。那时,她账户里累积的财富,加上可能的后续增长,将足以让她在广州的番禺祈福新村,买下一套属于自己的、哪怕是最小户型的温馨小窝。这对于一个即将踏入社会的年轻女孩来说,是莫大的底气和保障。
对自己而言: 财富的羽翼将真正丰满,足以支撑他实现期盼已久的“财富自由”。这意味着,毕业后,他的人生拥有了更多的选择权。他不必像绝大多数同龄人那样,为了生计而匆忙投入职场的洪流,面对老板的脸色、忍受无休止的加班、在格子间里消耗自己的青春。
他理想中的生活画卷是清雅而自在的:
资产性收入: 将大部分资金用于购置几套地段良好的房产用于出租。源源不断的租金收入,足以覆盖日常生活的所有开销,甚至绰绰有余。
投资: 拿出剩余资金的一部分(绝非全部身家),在股市里进行更为稳健、从容的操作。将投资看作一种需要智慧和耐心的游戏,而非关乎身家性命的赌博。
时间: 拥有完全自主支配的时间。可以睡到自然醒,可以在阳光明媚的午后阅读一本感兴趣的书,可以在任何想去的时候去旅行,可以陪伴家人,可以发展自己的兴趣爱好。
他理解林丽芳的选择——在项目中倾注心血,忙碌而充实,在拼搏中实现自我价值。这固然是一种值得尊重的生活方式。但对于江涛自身而言,他骨子里更向往的,是那份闲适与从容,是能够自由掌控时间和人生的状态。
当然,他并非想成为世人眼中“不务正业”的闲散人员。他想到一个“两全其美”的点子:毕业后,或许可以在一个环境清幽的地方购置一套独立的居所,脑海中闪过“别墅”这个词,那里将是他的投资工作室兼生活空间。在“上班”时间,他可以专注地研究市场、做出决策,或者在操作间隙享受一下游戏的乐趣。只要他定期给家里(包括未来和林丽芳的小家)提供充裕的生活费,按时给远方的父母奉上孝心,那么,他完全可以告诉所有关心他的人,自己有一份“稳定且收入不错的工作”。核心在于,他不必再出卖自己的时间自由去换取生存资源。
“或许,就差这半年了……” 江涛收回目光,嘴角不自觉地扬起一丝充满希望的笑意。江西长运的股价,在他眼中,仿佛已经连接着那幅令人心驰神往的自由生活画卷。他关上电脑,带着对未来更清晰的憧憬和一丝沉甸甸的期待,走出了卧室。下楼,回到中大校园,下午还有课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