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日的晨光里,秦宇轩的铁锹深深插进黄土。他特意用手指捻了捻泥土——这片曾被贪腐浸染的土地,今天要立起的不只是楼房,更是老百姓对县委的信任。
奠基碑上\"质量为本,民生为先\"八个字系着红绸,旁边立着一块醒目的公示牌:追回赃款的明细,安置楼建设监督电话,全都清清楚楚。
\"从今天起,工地大门对所有拆迁户敞开。\"秦宇轩放下铁锹,环视着围拢的百姓和施工队,\"我们成立了三个监督小组,每个组都有拆迁户代表、纪委干部和建筑专家。材料进场要查,施工要盯,验收要签字——少一个人的签字,这楼就不能往下盖!\"
老周第一个举手。这个以前总蹲在工地外叹气的汉子,此刻紧紧攥着刚发的红袖章,声音发颤:\"秦书记,我们真能进去盯着?万一他们不让进咋办?\"
\"谁敢拦,直接打牌子上这个电话。\"秦宇轩从兜里掏出《安置楼建设监督细则》塞给老周,\"白纸黑字写着,监督小组有'三查权'——查材料合格证、查施工日志、查隐蔽工程。下午咱们就去建材市场,亲眼看看要用的钢筋水泥合不合格!\"
监督刚起步就碰了钉子。第一批进场的水泥,生产日期模糊不清。施工队负责人嬉皮笑脸地递烟:\"运输时蹭掉了字,不影响用。\"说着就要推人出去。
老周二话不说掏出手机。十分钟后,纪委干部和建筑专家火速赶到。检测仪一测,强度比合同要求低了两个标号。
秦宇轩赶到时,施工老板正擦着汗解释:\"供货商发错货了,马上换!\"
\"换是必须的,但这事没完。\"秦宇轩指着那堆水泥,\"立刻把这供货商拉黑,全县政府项目永久禁入。延误的工期按合同扣违约金,这笔钱全部补进安置楼配套。\"
消息传开,百姓心里的石头落了一半。可新问题又来了——过渡房区有几户老人的生活补助迟迟没到账。
秦宇轩走访时,看见张大妈在昏黄的灯光下缝补衣服,墙面还渗着水印。
\"大妈,补助没到怎么不跟我们说?\"秦宇轩递过带来的米面油,心里发酸。
张大妈叹气:\"眼神不好,去银行查不明白,不想添麻烦。\"
民政局的人很快赶到现场。一查,发现有十多户老人因账户信息有误,补助款卡在半路。更揪心的是,三户漏雨,两户水管冻裂,眼看天越来越冷。
\"今天必须全部解决!\"秦宇轩当场召集各部门负责人,\"民政局派人上门核对账户,明天前补助到位;住建局立即补漏修窗;供水公司下午就修水管,每户加装保温套。在过渡区设便民服务点,干部轮流值班,问题不过夜!\"
午后,过渡区顿时热闹起来。工人爬上房顶补瓦,水管工蹲地抢修,民政干部挨家核对信息。张大妈看着修好的水管流出清泉,摸着刚送来的存折,眼圈红了:\"以前怕干部不管事,现在才知道,你们真把老百姓放在心上。\"
工地那边,监督小组正围着新进场的钢筋较真。老周拿卷尺量直径,专家记录数据,纪委干部核对合格证。施工负责人再不敢怠慢,主动递上施工日志:\"往后每批材料都先送样,合格再用!\"
夕阳西下,秦宇轩重返工地。监督小组的红袖章在工地上格外醒目,老周正和专家讨论砌墙工艺。远处的过渡房亮起新装的节能灯,窗上贴好了保温膜。
他拨通清退小组电话:\"明天再走访几户过渡房,不能有遗漏。楼要盖得结实,老百姓的日子也要过得暖和,这两件事,一样都不能差。\"
挂断电话,暮色渐浓。安置楼的地基已经打下,而百姓心里的信任,也正在这一桩桩实事里,越筑越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