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8年7月底的兴县,县城里的老槐树叶子被晒得打卷,秦宇轩刚坐长途汽车到家,随行的行李里裹着台崭新的缝纫机——这是他特意在西安百货商店买的,给二姐秦萱芝、三姐秦萱慧添个趁手的家伙,让姐妹俩能一起接手工活。
“宇轩回来了!”秦萱晴听见院外的动静,跑着迎出来,手里攥着张皱巴巴的陕师大招生简章,眼里满是期待。自高考成绩出来后,她就一门心思想报这所学校,就等秦宇轩回来帮着把把关、确认志愿。
晚饭时,秦萱晴把招生简章推到家人面前,语气笃定:“我要报陕西师范大学汉语言文学专业。招生老师说每月有25块助学金,伙食费、书本费都够了,不用家里花一分钱。而且我喜欢当老师,也爱写作,语文专业正合我意。”
父亲放下旱烟袋,烟杆在桌角磕了磕:“师范虽稳当,可听说当老师辛苦,不如选个工科院校,以后分配个好工厂。”秦萱荣也劝:“宇轩在西安,你选他读的西北交大,姐弟俩也有个照应。”
“爸,姐,我从初中就盼着当老师,看着李老师在讲台上讲课,我就觉得踏实。”秦萱晴拿出提前写好的信,“我还托南郊中学的李老师联系了陕师大的招生老师,人家回信说,25块助学金按时发,足够覆盖基本生活,不用咱们操心。”
为了彻底打消家人顾虑,秦宇轩陪着秦萱晴去了南郊中学。李老师看着秦萱晴的作文本,对赶来的秦父秦母说:“萱晴心思细、文笔好,天生适合当老师。陕师大是正经师范院校,补助政策实在,她去了不用家里掏钱,是好事啊。”
家人松了口,秦宇轩第二天就陪秦萱晴去县教育局确认志愿。路上,秦萱晴攥着志愿表,跟弟弟聊起未来:“等我毕业了,就回咱们县教语文,让更多山里娃能读书。到时候我挣钱了,帮着姐姐们把手工活做大。”秦宇轩笑着点头:“你的想法好,我在西安也能照看着你,放心。”
8月初,邮差的绿色自行车刚停在院门口,秦萱晴就冲了过去。鲜红的录取通知书上,“陕西师范大学汉语言文学专业”几个字格外亮眼,下方清晰写着“9月1日开学报到”。
“考上了!萱晴考上西安的大学了!”母亲捧着通知书,眼泪止不住地流。秦萱芝、秦萱慧围着新缝纫机,笑着说:“以后我们好好做活,你在西安安心读书,不用惦记家里。”
8月下旬,秦宇轩带着秦萱晴坐长途汽车返回西安。车上,秦萱晴反复摩挲着录取通知书,眼里满是憧憬。秦宇轩指着窗外:“快到西安了,陕师大离我的学校和面馆都近,周末我带你去吃徐叔做的热凉双拼饸饹。”
汽车抵达西安站时,徐建国已骑着三轮车在站台外等了:“萱晴来了!叔特意给你做了招牌饸饹,接风洗尘!”秦萱晴笑着道谢,目光扫过车站外的街景,心里默默念着:西安,我的教师梦要从这里启程了。
9月1日开学那天,秦宇轩帮秦萱晴拎着行李,送她到陕师大校门口。看着四姐背着书包走进校园的背影,他心里满是踏实——四姐找到了人生方向,家里的缝纫机转起了生活希望,面馆的生意也红红火火。1978年的秋天,风里都飘着好日子的甜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