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室内,跳跃的灯火将林弦的身影拉长,投在布满工具和材料的石壁上。他面前的操作台上,那把从\"影煞\"杀手处缴获的【破罡弩】已被完全拆解。每一个部件,从弩身主体、弯曲的弩臂、复杂的扳机联动机构,到核心的聚能转化符文板,再到那枚闪烁着不祥幽光的\"破罡晶\"箭镞,都分门别类地放置在铺着软鹿皮的工具盘中,在灯光下反射着冰冷的光泽。
林弦的精神力如同无形的手术刀,细致地扫描着每一个零件。他没有急于动手组装或改造,而是先进行最彻底的\"逆向工程\"——理解其设计理念、工作原理和制造工艺。
\"弩身主体,采用‘暗影木’芯材,外层复合熔铸了‘沉铁’薄壳。\"他一边感知,一边在实验日志上记录,笔尖划过粗糙的纸面,发出沙沙的声响。\"暗影木质地轻盈,具备天然的灵波吸收特性;沉铁则提供必要的结构强度和一定的灵力传导性。两者结合,兼顾了轻便、隐匿与坚固,选材思路明确,加工工艺精湛,接缝处几乎完美融合,可见制造者技艺高超。\"
他的手指轻轻拂过弩臂上那些细微的符文刻痕。\"储能机构并非简单的弹簧机械,而是内置了一个小型的‘旋涡灵囊’,能够在扣动扳机前瞬间储存并压缩使用者输入的灵力,提供初始爆发力。这个设计很巧妙,降低了使用时的灵力输出波动,增强了偷袭的突然性。\"
接着,他的注意力完全集中在那块最为核心的、约巴掌大小的聚能转化符文板上。这块板材不知由何种金属合金制成,呈暗银色,触手冰凉。上面蚀刻的符文并非传统道门中正平和的风格,而是充满了锐利的棱角和高效的直线回路,显得格外凌厉、高效,甚至带着一丝邪异。
\"核心在于此处的符文组。\"林弦双目微闭,精神力深入符文结构的微观层面,\"它将‘旋涡灵囊’提供的压缩灵力,进行二次甚至三次提纯、加速,并在这个过程中,通过特定的符文谐振,赋予了能量极强的‘破法’、‘穿透’属性,同时还混合了一丝‘阴蚀’之力,用于破坏中招者的经脉和生机。能量转化效率…估算在38%左右,远超玄元宗制式飞剑那可怜的效率。\"
他精确地指出了几个关键节点:\"此处‘灵能聚焦’节点可以进一步优化,减少3%的能量散射;彼处‘属性赋予’回路的灵路若能拓宽0.1毫米,可降低5%的通过损耗;还有这个冗余的‘稳定’结构,其实可以精简掉,它对整体稳定性贡献微乎其微,反而占用了空间…\"
随着分析的深入,一份详细的优化方案在他脑中逐渐成型。他铺开新的草纸,拿起炭笔,开始快速勾勒改进后的设计图。在他的构想中,这把破罡弩的射程可以提升百分之五十,连续发射的间隔可以缩短三分之一,而总体能量利用率,有望突破百分之四十五。这已经接近目前材料和技术条件下,此类武器理论的极限值。
完成对破罡弩的初步分析和优化设计后,林弦并没有停下。一个更大胆的、探寻根源的念头在他心中升起。他将那柄玄元宗制式飞剑的残骸,与这把\"影煞\"的破罡弩并排放在操作台中央。
精神力如同一张大网,同时笼罩了两件武器,开始进行深度的、对比性的扫描分析。这一次,他不再关注它们表观的威力和用途,而是深入到材料的微观构成、符文的底层逻辑、乃至制造过程中留下的细微\"指纹\"。
飞剑材料中,那些分布不均、破坏了整体结构却提升了局部导通性和硬度的非晶态合金微粒…
破罡弩核心符文板基材中,那几种用于稳定高频能量输出、防止符文过载的、同样不属于常见典籍记载的催化剂微晶…
还有,飞剑符文那虽然粗糙、但某些笔画转折处依稀可见的古朴、硬朗风格…
与破罡弩符文那同样硬朗、高效,却更加成熟、诡异的风格…
当林弦将扫描的精度提升到灵子层面,专注于能量在这些器物中最本源的导向和特定频率的共振模式时,一个惊人的发现浮出水面!
那非晶态微粒内部,某种引导灵力偏向\"锋锐\"与\"穿透\"的固有灵子排列模式…
那催化剂微晶中,稳定能量流时采用的、一种独特的\"高频阻尼\"效应…
以及两者符文体系中,在几个最不起眼的基础能量节点上,那几乎一模一样的、与当前主流符文体系迥异的三角嵌套式灵波谐振结构!
这种相似性,并非形似,而是神似!是一种深入到设计哲学和能量操控本质的同源性!
仿佛它们源自同一个掌握了更高深、更本质的能量规则的\"技术源头\"。但这个源头似乎并未完全传承下来,或者被有意拆解了。
\"影煞\"得到的,更像是核心的\"攻击性符文技术\"和部分高级材料制备工艺,并将其专精于刺杀武器的制造,形成了自身凌厉诡异的风格。
而玄元宗…可能只接触到了这个技术体系的皮毛,比如一些基础的\"材料强化添加剂\"配方,以及残缺的、被严重误解的基础符文构型。他们试图将这些融入自身的炼器体系,却因为不解其真正原理,只能生搬硬套,结果就像给马车装上航空发动机的零件,不仅无益,反而导致了飞剑更容易断裂的缺陷。
\"玄元宗和‘影煞’…\"林弦放下手中的炭笔,目光深邃地凝视着台上这两件代表着敌对双方的器物,\"你们看似不死不休,但在你们力量的根源处,竟然流淌着同源的血液?\"
这个发现,像是一道闪电,劈开了之前笼罩在区域局势上的部分迷雾。这两个组织之间持续不断、看似毫无理性的争斗,其背后,是否隐藏着更为久远、更为复杂的渊源?是关于那个共同技术源头的争夺?是理念的分歧?还是…某种古老恩怨的延续?
林弦意识到,他之前可能低估了这片土地下埋藏的秘密深度。玄元宗和\"影煞\",或许都只是浮在水面上的冰山一角。真正值得探寻的,是那支撑着冰山、深埋于黑暗水下的庞大基座——那个神秘的、可能已经失落或隐藏起来的\"共同技术源头\"。
他将这个重要的发现和推测,详细记录在加密的实验日志中,归类为\"技术同源现象-001\",并将其优先级提升至\"高度关注,持续调查\"。
无论是为了更全面地理解这个世界的规则,还是为了在未来可能的冲突中占据先机,探寻这个\"共同源头\"的真相,都显得至关重要。这把破罡弩和这柄断剑,仿佛成了打开一扇通往更宏大谜题之门的钥匙。而林弦,已经将钥匙握在了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