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值永初三年秋,和州边境的景象令人触目惊心。枯黄的落叶在萧瑟秋风中打着旋儿,飘落在拥挤不堪的官道上。远处山峦笼罩在一片灰蒙蒙的雾霭中,仿佛连天地都不忍目睹这人世间的惨状。
漫山遍野的流民如同潮水般向和州涌来,道路上挤满了扶老携幼的人群。车轮吱呀作响,与孩童的啼哭、老人的咳嗽声交织在一起,奏出一曲乱世悲歌。他们大多面黄肌瘦,衣衫褴褛,眼中交织着绝望与微弱希望。那些曾经耕种的手上布满老茧,如今却只能用来搀扶颤巍巍的长辈,或是紧紧抱住嗷嗷待哺的婴孩。孩子们饿得啼哭不止,声音嘶哑却无力,老人们步履蹒跚,每一步都似在用尽生命最后的气力。壮年男子则推着简陋的独轮车,车上堆着寥寥家当——一口铁锅、几件破衣、或许还有一袋已经发霉的粮食。
“王爷,今日又来了至少三千人。”李慕站在城墙上,眉头紧锁地向武泽苍汇报,手中的账册已被捏得发皱,“难民数量已经远超我们的预期。照这个速度,不出十日,城外聚集的难民将超过五万之众。”
武泽苍默然望着城外蜿蜒不绝的人流,心中五味杂陈。他看到一位母亲将最后一口干粮塞入孩子口中,自己却因饥饿而晕倒在路旁,那干裂的嘴唇还保持着微笑的弧度;他看到一位老者背着重病的妻子,艰难地向前挪动脚步,每走几步就不得不停下来喘息,却始终不肯放下背上的爱人;他看到几个半大的孩子挤在一起取暖,身上只穿着单薄的夏衣,在秋风中冻得瑟瑟发抖。
“开仓放粮,设立粥棚。”武泽苍果断下令,声音虽轻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坚定,“不能让一个人饿死在和州地界。”
云彩姑姑急忙劝阻:“王爷,我们的存粮有限,若是全部用来救济难民,恐怕支撑不了多久。况且冬季将至,若是...”
武泽苍抬手止住了她的话,目光依然凝视着城外那些挣扎求生的百姓:“人命关天,先救人再说。传令下去,在和州边境设立五个难民营,搭建临时住所。李慕,你负责统筹安排;赵铁鹰,带你的人维持秩序,防止骚乱;薛先生,组织医疗队,预防疫病。”
众人领命而去,武泽苍则继续站在城墙上,凝视着这场人间悲剧。他注意到难民中不只有农民,还有手工业者、小商人,甚至几位落魄书生。他们带来了各地战乱和灾荒的消息,也带来了不同地区的知识和技术。这些人在逃难途中灰头土脸,却掩不住眼中的智慧光芒。
“王爷,这些人虽然现在是负担,但若是安置得当,将来必是和州发展的重要力量。”不知何时,林惊羽已站在他身后,声音低沉而清晰。
武泽苍点头,目光依然没有离开那些艰难前行的人们:“我明白。乱世之中,人才是最宝贵的资源。只是眼下,我们得先解决数万人的温饱问题。你看那对母子,”他指向不远处一个正努力给孩子喂水的妇人,“若连今日都活不过,何谈明日?”
接下来的日子,和州全境忙碌起来。在武泽苍的亲自督导下,难民营迅速建立起来。士兵们砍伐树木,搭建简易棚屋;妇人们帮忙缝制帐篷;就连孩子们也力所能及地搬运着轻便物品。粥棚前排起长队,热腾腾的米粥暂时驱散了难民的饥饿与寒意。那米粥熬得浓稠,并非清可见水的稀汤,而是实实在在能填饱肚子的食粮。
医疗队穿梭在人群中,为伤病者诊治。薛先生还特意调配了预防瘟疫的药汤,让所有人每日服用。这些措施很快显现成效,难民营中虽然拥挤,却秩序井然,没有出现大规模的混乱。
“王爷仁义!”一位老书生在接到热粥时老泪纵横,双手颤抖得几乎端不住碗,“老朽从豫州逃难而来,途经三州之地,唯有和州肯开门接纳我们这些无家可归之人。那些地方要么紧闭城门,要么派兵驱赶,仿佛我们不是同胞,而是什么洪水猛兽。”
武泽苍扶起老者:“老人家不必多礼。天下动荡,百姓何辜?和州虽小,但愿尽力为更多人提供庇护。”他环视四周,看到难民们脸上终于有了一丝生机,心中稍感宽慰。
然而随着时间推移,难民数量有增无减。来自各地的消息越来越骇人听闻——中原大旱,赤地千里,庄稼枯萎在田地里,连种子都收不回来;江南水患,淹死无数,大水过后尸横遍野,瘟疫随之而来;更不用说各地军阀混战,强征兵粮,使得本就艰难的民生雪上加霜。许多人并非直接死于天灾,而是被人祸逼上绝路。
“王爷,我们的存粮只够维持十天了。”李慕面色凝重地汇报,将账册摊开在武泽苍面前,“即使实行最严格的配给制度,也难以支撑超过半月。而且天气转冷,还需要大量御寒物资。”
武泽苍在书房中踱步,烛光将他的身影拉得很长。忽然停下脚步,他眼中闪过一丝亮光:“我记得难民中有不少农夫,现在正值秋播时节,可否组织他们开垦荒地,抢种一季冬麦?”
李慕眼睛一亮:“这倒是个办法。和州地广人稀,有不少荒地可以开垦。只是种子和农具缺乏...”
“打开王府库房,将我私人的金银器皿熔了,换成钱币,派人到周边地区购买种子和农具。”武泽苍毫不犹豫地说,走到书案前,取出钥匙递给李慕。
云彩姑姑震惊道:“王爷,那些是菊贵妃留给您的唯一念想啊!特别是那对金丝镶嵌的龙凤镯,是娘娘最心爱之物...”
武泽苍眼中闪过一丝痛楚,手指无意识地摩挲着腰间玉佩——那也是母亲留下的遗物。随即坚定道:“母亲若在世,也会赞成我这么做。她常教导我,王者应以百姓为念。人命重于器物,不必多言。”
消息传出,难民中许多农夫感激涕零,自愿报名参加垦荒。在赵铁鹰的协调下,垦荒队很快组织起来。让人惊喜的是,难民中不乏能工巧匠,他们改造和制造农具,提高了开垦效率。不过数日,和州城外的大片荒地上就出现了忙碌的身影,新翻的泥土散发着生机勃勃的气息。
同时,武泽苍注意到难民中有特殊技能的人。一位曾经在江南纺织作坊工作的流民提出了改进纺织技术的建议;一位老陶工展示了制作坚固陶器的技巧;甚至还有一位落魄的酿酒师,声称能用野果酿造美酒。这些人才在逃难途中几乎失去了所有,却还保留着最宝贵的知识与技能。
武泽苍立即意识到这些人才的价值,他下令将这些人分别组织起来,成立不同的小作坊。“不仅要解决温饱,还要发展和州的产业,让这里真正成为能自给自足的地方。”在议事厅中,他对部下们如是说,“今日之难民,可能成为明日之和州栋梁。”
然而,挑战接踵而至。深秋的第一场寒流袭来,北风呼啸着席卷难民营,单薄的帐篷难以抵挡刺骨寒意。很快,难民营中爆发了风寒症。咳嗽声此起彼伏,尤其以老人和孩子为甚。
薛先生带着医疗队日夜不休地救治病患,但药物很快告罄。“王爷,需要大量生姜、桂枝和甘草,否则疫情难以控制。”薛先生疲惫不堪地报告,眼下的乌青显示他已多日未眠。
武泽苍立即召集商队:“谁能购得这些药材,和州将以高于市价三成的价格收购!”重赏之下,数支商队冒险出行,前往各地采购药材。同时,武泽苍也派人上山采集可用药草。在大家共同努力下,疫情终于得到控制,但这场风寒还是夺走了数十条生命,大多是在路上就已经虚弱不堪的老人和孩子。
一日,武泽苍巡视难民营时,注意到一群孩子无所事事地追逐打闹。他忽然意识到,难民中还有大量儿童,他们的教育问题也不能忽视。乱世之中,知识往往是首先被牺牲的,但这恰恰是最不应该被忽视的。
第二天,武泽苍宣布在和州设立“蒙学堂”,聘请难民中的书生担任教师,所有适龄儿童均可免费入学。这一举措不仅解决了部分书生的生计问题,也为和州的未来培养了人才。学堂开办第一日,就有近三百名孩子前来就读,他们眼中闪烁着求知的光芒,仿佛在这乱世中找到了一方安宁的天地。
夜幕降临,武泽苍独自登上城墙,望着远处难民营中星星点点的灯火,心中感慨万千。和州如今已成为乱世中的一片绿洲,吸引了四面八方受难的人们。这份成就令他欣慰,但随之而来的责任也让他感到沉重。每一个灯火都代表着一个家庭,都有一双期盼的眼睛望着他,期待他能带来安全和温饱。
“王爷,夜深露重,请回府休息吧。”小福子为他披上披风,语气中满是关切。
武泽苍摇摇头,目光依然停留在那些微弱的灯火上:“小福,你说我做得够吗?还能为这些人做更多吗?每当我看到还有孩子饿得哭泣,老人冷得发抖,就觉得自己做得远远不够。”
小福子恭敬回答:“王爷已经做得比任何一位领主都多了。难民们私下都称您为‘慈悲王爷’呢。昨天还有个老奶奶说,要在家里为您立长生牌位。”
武泽苍苦笑:“慈悲不能当饭吃。我们必须找到长久之计,让和州真正强大起来,才能在这乱世中立于不败之地。”他望向远方,语气坚定,“不仅要让这些人活下去,还要让他们活得有尊严,有希望。”
就在这时,林惊羽匆匆走来:“王爷,夜枭送来急报,大皇子军队在豫州战败,正向后撤退。败兵可能会经过和州地界。这些溃兵往往比土匪更可怕,所过之处寸草不生。”
武泽苍神色一凛:“传令下去,加强边境警戒。同时,让赵铁鹰加紧训练新兵。乱世之中,没有武力保障,一切繁荣都是空中楼阁。”他沉吟片刻,又道:“从难民中招募志愿兵,承诺给予额外口粮和将来分田的资格。但切记,不得强征,全凭自愿。”
望着远处黑暗中星星点点的灯火,武泽苍心中升起一股坚定的信念。无论前路多么艰难,他必须守护这片土地和投奔这里的人们。和州不仅是他的封地,更是无数人的希望所在。那些灯火虽然微弱,却顽强地在黑暗中闪烁着,就像人性中最根本的求生意志,永不熄灭。
“回府吧。”武泽苍最后望了一眼难民营,“明天还有更多事情要处理。”他的步伐坚定,尽管身体疲惫,精神却异常清醒。这一路走回王府,他看到难民们已经组织起自卫队,配合士兵巡逻;看到几个书生在油灯下认真备课;听到帐篷里传来孩子们琅琅的读书声。这一切都让他更加确信,自己的选择是正确的。
随着武泽苍的身影消失在城墙下,和州城渐渐陷入宁静。在这乱世中,这片土地仿佛成了一叶方舟,承载着无数人对生活的希望,在惊涛骇浪中艰难前行,却始终不肯沉没。城墙上的守卫依然警惕地巡视着,难民营中的灯火渐次熄灭,只有巡夜人的灯笼在黑暗中缓缓移动,如同守护着这微弱但珍贵的安宁。
而武泽苍不知道的是,在难民中,混入了几个神秘人物,他们暗中观察着和州的一切,将所见所闻秘密记录下来,送往远方。其中一人站在阴影中,看着武泽苍远去的背影,低声对同伴说:“这位王爷不简单,或许他真的能在这乱世中开辟一方净土。”另一人轻笑:“净土?这世道哪还有什么净土。不过他的确与众不同,主上一定会对这些情报感兴趣。”几人悄无声息地融入夜色,仿佛从未出现过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