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州府库日渐充盈,武泽苍与李慕、云彩等人商议后,决定将财力投入更长远的基础建设之中。这一日,王府议事厅内,一场关于和州未来发展的会议正在进行。
“王爷,诸位,”李慕指着墙上新绘制的和州地形图,语气沉稳中带着一丝兴奋,“如今府库结余颇丰,当务之急,是将其用在刀刃上。臣以为,首重三事:修路、筑桥、兴水利。”
武泽苍颔首:“详细说说。”
“其一,修路。”李慕用竹竿指向图上几条粗线,“当前和州境内道路多为土路,晴天扬尘,雨天泥泞,商队行进缓慢,农产品运输损耗极大。臣建议,先整修三条主干道:安定县至乌江镇、至鸡笼山、至善厚镇。这三条路连通州内主要产粮区、工坊区和集市。”
鲁师傅闻言起身补充:“王爷,老夫可带队研制一种‘三合土’,以石灰、黏土、砂石混合夯实,比纯土路坚固耐磨,造价远低于青石板路,适合乡间道路。”
武泽苍眼睛一亮:“此法甚好!鲁师傅可立即着手试验。”
“其二,筑桥。”李慕的竹竿移到几条河流上,“和州境内有牛屯河、太阳河等数条河流,每逢雨季,渡河困难,甚至常有溺亡之事。尤其在凤台村一带,河流阻隔,村民往来需绕行二十余里。若能在关键处修建石桥,不仅能便民,更能促进商贸。”
张世安抚须道:“筑桥耗资巨大,但功在千秋。可先择一二要处试行。老夫推荐先修凤台村外的‘遇仙桥’旧址——那里原有古桥基,可省工力。”
“准!”武泽苍当即拍板,“此事由张老牵头,招募匠人,勘察设计。”
“其三,兴修水利。”李慕的竹竿重点圈划了几处区域,“和州虽非极度干旱之地,但水利失修已久,灌溉仍靠天吃饭。臣考察发现,可在鸡笼山麓修建塘坝,蓄积山泉雨水;在善厚镇开挖引水渠,将牛屯河水引入农田;在乌江镇整修原有沟渠,建设水车。”
薛先生插话道:“水利修成,不仅利于灌溉,亦可减少疫病——死水变活水,蚊蝇滋生便会减少。”
武泽苍站起身,走到地图前,目光灼灼:“好!就依此策。李慕总揽全局,张老负责桥梁,鲁师傅负责道路,薛先生协助水利工程的卫生防护。所需银钱从府库拨付,人力可招募流民,以工代赈。”
他停顿片刻,加重语气:“记住,这些工程非为王府脸面,实为百姓福祉。质量第一,不得苛待工役!”
“臣等遵命!”众人齐声应道。
---
一、三合土路,联通四方
十日后,鲁师傅的“三合土”试验成功。这种由石灰、黏土、砂石按特定比例混合夯实的材料,干固后坚硬如石,成本却只有铺砌青石板路的十分之一。
首批道路工程选择从安定县至乌江镇的道路开始。消息传出,百姓踊跃报名——武泽苍采纳“以工代赈”之策,不仅管饭,还每日发放工钱,这对许多贫苦人家来说是天大的好事。
开工那日,武泽苍亲自到现场,挽起袖子与民工一起挖土奠基。王爷与民同劳的景象迅速传开,民夫们干劲倍增。
施工现场组织有序:鲁师傅的弟子们负责技术指导,将民工分成挖土组、拌料组、夯实组、养护组,各司其职。武泽苍还引入了现代工地管理理念,设置休息棚,供应绿豆汤防暑,薛先生的弟子巡回医疗。
一个月后,第一条三合土路竣工。路面平整宽阔,可容两辆马车并行。路成之日,乌江镇的霸王酥作坊主当即组织车队,将满满一年货物运往州府,途中时间比以往缩短了一半,货物破损率大大降低。
百姓们欣喜地在坚实的新路上行走,孩子们兴奋地奔跑嬉戏。有老者泪眼婆娑:“活了六十多年,第一次走这么平整的路!王爷真是活菩萨啊!”
道路的通畅进一步促进了商贸。更多周边商户愿意来和州交易,本地特产也更方便外运。武泽苍趁热打铁,下令继续修建通往其他乡镇的道路,逐步形成覆盖全州的交通网络。
二、遇仙新桥,天堑通途
张世安负责的桥梁工程也稳步推进。凤台村外的遇仙桥旧址,残存的古桥基依然坚固。张老亲自设计,决定采用单孔石拱桥结构,既美观又实用。
采石场里,叮叮当当的凿石声不绝于耳。老石匠带着徒弟们精心雕琢每块券石,确保拼接严丝合缝。武泽苍时常前来视察,有时还会提出一些现代桥梁学的概念,如压力分布、承重计算等,让张世安大为惊叹:“王爷真乃天纵奇才,这些道理老朽摸索数十年才略知一二,王爷竟能道破天机!”
建桥最关键的合龙阶段,武泽苍亲临现场。当最后一块楔形券石稳稳落下,整座石桥浑然一体,巍峨跨越河面两岸百姓欢呼雷动,许多老人激动得跪地叩拜。
新桥通车当日,凤台村村民第一次无需绕远路就能直达对岸集市。村中老农拉着满车蔬菜走过宽阔的桥面,老泪纵横:“这座桥盼了三代人呐!往后卖菜再也不用半夜起身绕路了!”
遇仙桥成为和州基建的标志性工程。随后,又有几座小型桥梁在关键渡口建成,全州的交通网络真正实现了互联互通。
三、水利兴修,润泽万物
水利工程的推进则更为复杂。鸡笼山塘坝需要精确计算蓄水量和泄洪能力;善厚镇的引水渠要经过多个村庄,协调用地成为难题;乌江镇的水车设计要兼顾灌溉效率和动力要求。
武泽苍发挥现代工程管理经验,将所有项目分解为若干阶段,每个阶段设定明确目标和时间节点。他经常带着图纸亲赴现场,与老农、工匠一起商讨最佳方案。
在善厚镇,引水渠要经过王姓和李姓两个宗族的土地,双方因占地补偿问题争执不下。武泽苍没有强行压制,而是将两族族长请到渠线图前,耐心计算水渠建成后带给两岸土地的增值效应。
“此渠一成,二位族中的田地都将成为水浇地,亩产至少增加三成。”武泽苍指着图纸,“若因几尺之地耽搁工程,损失的可是实实在在的收成啊!”
他又提出补偿方案:不仅按市价补偿占地,更允许两族优先使用渠水。矛盾顺利化解,工程得以继续。
乌江镇的水车设计尤其巧妙。鲁师傅根据武泽苍的概念图,制造出直径两丈的大型水车,通过精巧的齿轮装置,既能引水灌溉,又能带动石磨磨面,一物两用,百姓称奇。
水利工程的效益立竿见影。当年夏季,和州遭遇小旱,但新修的水利设施发挥了重要作用,受灾面积大幅减少。秋收时,灌溉便利的田地亩产明显增加,农民脸上洋溢着丰收的喜悦。
四、暗流涌动,新的挑战
基础设施的大规模建设,不可避免地触动了某些势力的利益。
一日,林惊羽带来紧急情报:“王爷,发现有人在暗中煽动民工闹事,散布谣言说王府以修路为名,实则加征徭役、克扣工钱。”
武泽苍皱眉:“可查到背后主使?”
“线索指向州外,”林惊羽低声道,“似乎与那些眼红和州商贸发展的周边州县有关。他们担心和州变得太强大。”
更棘手的是,一些地方豪强也开始阻挠工程。在规划的一条支线道路要经过某乡绅的林地,对方漫天要价,声称那是他家的“风水林”,动土会破坏家族气运。
武泽苍没有硬来,而是请出张世安和当地有名望的老人前去调解,同时让李慕核算修路带来的长远利益,耐心劝说。最后,武泽苍亲自承诺在路边立碑铭记该乡绅的“贡献”,才顺利解决。
三皇子武泽睿某日突然出现在水利工地,看着忙碌的民夫,喃喃自语:“筑城修路,聚粮练兵...四弟啊四弟,你这哪是要偏安一隅...”说罢又疯疯癫癫地笑着离去,留下若有所思的武泽苍。
五、民心所向,根基渐固
尽管有各种阻力,基础设施建设还是给和州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道路通畅后,治安巡查效率提高,盗匪活动空间被压缩;商贸更加繁荣,税收持续增长;百姓出行便利,就医、求学、赶集都更加方便。
桥梁建成,不仅减少了渡河风险,更促进了两岸村落的交流融合。许多隔河相望却老死不相往来的村庄,因为一座桥而联系在了一起。
水利兴修则直接惠及农业,粮食产量增加,农民收入提高。薛先生还指导在水渠沿线种植药用植物,既巩固堤岸,又增加了药材来源。
最让武泽苍欣慰的是,这些工程雇佣了大量流民和贫苦百姓,使他们通过劳动获得收入,避免了社会动荡。许多人在工程中学到了技能,成为熟练工匠,为和州后续发展储备了人才。
秋末的一天,武泽苍再次登上那座矮小的观景台。放眼望去,纵横交错的道路如血脉般联通全州,座座桥梁如彩虹跨越河流,条条水渠如银带滋润田野。远处,新建的学堂里传来朗朗读书声;近处,集市上人声鼎沸,烟火气十足。
小福子气喘吁吁地跑来:“王爷,京城来的钦差队伍已到十里外,这次来的阵仗不小!”
武泽苍目光深远,平静地点点头。他知道,和州的变化终究会引起朝廷的注意。但看着这片在自己手中焕发生机的土地,看着那些安居乐业的百姓,他心中充满了底气。
这些道路、桥梁、水渠,不仅是物质意义上的基础设施,更是民心所向的基石。有了这个根基,无论面对什么挑战,他都有信心守护好这片土地和这里的人民。
“备马,迎接钦差。”武泽苍整理衣冠,步伐坚定地走下观景台。和州的命运,正迎来新的转折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