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雨绵绵,细密的雨丝在空中织成一张朦胧的纱幕,将整个和州笼罩其中。然而,雨水并未能浇灭这片土地上的热情。田野间,垦荒的流民们披着蓑衣,赤脚踩在泥泞中,吆喝着耕牛,开垦着荒地;工坊区,窑火日夜不熄,黑烟与白汽交织升腾,敲打声、轮轴声、人语声不绝于耳;市集上更是人声鼎沸,叫卖声、讨价还价声、孩童嬉笑声融成一片,显露出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
但在这片繁荣背后,武泽苍却眉头紧锁,独自一人在工坊内踱步。工坊的发展已遭遇瓶颈:织布效率迟迟难以提升,陶瓷成品率波动不定,水力应用更是停留在简单的水车阶段。更令他忧心的是,随着流民不断涌入,粮食加工能力已显不足。
“殿下。”小福子清脆的嗓音打破了沉思。武泽苍抬头,见小福子撑着油纸伞,急匆匆从雨中跑来,脸上带着兴奋的神色。
“市集上来了个怪人,摆摊卖些稀奇古怪的物件,引得好多人围观呢!”小福子喘着气,眼睛亮晶晶的。
武泽苍本不在意这些市井奇闻,但小福子接下来的话让他顿时提起了兴趣:“那人做的水车,不用人力就能转动;做的风箱,风力比咱们工坊用的强多了!还有会自动舂米的器械呢!”
武泽苍立即起身:“带我去看看。”
市集上,雨势稍歇,但地面上积水未退。一处摊位前果然围满了人,不时发出惊叹声。挤进人群,武泽苍看见一个四十上下、衣衫褴褛的汉子,正专注地调试着一个精巧的木制器械。
那汉子面容憔悴,胡须凌乱,双眼却炯炯有神。他手中的器械由几根木棍和齿轮巧妙组合,借助微风就能自动运转,带动舂杆起落。
“妙啊!”武泽苍不禁脱口赞叹,“这利用自然之力代替人力的想法,正是工坊所需的!”
他正要上前询问,忽见一队衙役气势汹汹而来,雨水从他们的斗笠上滴落,为首的小吏厉声喝道:“鲁老三,你又来妖言惑众!上次做的什么‘飞车’摔伤了人,还不长记性?”
那汉子猛地抬头,不服争辩:“那是他们操作不当!我的设计绝无问题!”
小吏嗤笑:“整天弄这些奇技淫巧,不务正业!快收拾东西滚蛋,否则抓你见官!”
武泽苍见状,上前解围:“且慢。这位先生的器械颇有巧思,何故驱赶?”
小吏见是王爷,慌忙行礼:“殿下不知,这鲁老三原是官坊工匠,因痴迷怪诞设计,屡出事故,被革除功名。他不知悔改,四处招摇撞骗...”
鲁老三气得满脸通红:“你们懂什么!墨翟造木鸢,公输般造云梯,哪个不是从奇思妙想而来?拘泥成法,何以进步?”
武泽苍心中一动,问道:“先生可会改进织机?”
鲁老三傲然抬头:“织机?给我三天时间,能让效率提高三成!”
“水车呢?” “若有足够材料,能做日夜不停的自转水车!” “琉璃窑炉可能改进?” “这个...”鲁老三略一迟疑,“需实地察看方可断言。”
武泽苍当即决定:“请先生随我往工坊一观。若真有才能,本王必当重用。”
来到工坊,鲁老三仿佛变了一个人。他眼神锐利如鹰,手指轻抚过窑炉外壁,侧耳倾听火焰燃烧的声音,不时点头或摇头。
“火道设计不当,热能浪费严重;通风不足,温度不均;投料口位置欠妥,热量散失过多...”他句句切中要害,让在场的工匠们面面相觑。
更让武泽苍惊喜的是,鲁大山对机械原理的理解远超时代。他提出的齿轮传动比、连杆机构效率等概念,竟与现代工程学不谋而合。
“先生大才!”武泽苍由衷赞叹,“愿否留在和州,主管工坊技术改良?”
鲁老三却犹豫了:“殿下好意心领。只是...我曾立誓,不再为官家做事。”
细问之下,武泽苍才知原委:鲁老三原名鲁大山,出身工匠世家。曾在官坊任职,因设计的新型战车在演示时出事,不仅被革职,还连累家人受罪。从此心灰意冷,四处流浪。
武泽苍正色道:“和州不同他处。这里看重的是真才实学,不论过往。先生若愿留下,我可保证:一不干涉设计,二不限经费,三不问出身。”
鲁老三仍在犹豫。武泽苍也不强求,安排他在工坊暂住,允其自由察看。
接下来的三日,鲁大山默默观察着工坊的运作。他看见工匠们互相切磋技艺,年轻学徒被耐心指导,改进工艺的建议得到重视和尝试。最打动他的是,工坊门口挂着的“创新献策箱”中,每个建议无论可行与否,都会得到回复和奖励。
第三日傍晚,鲁大山主动求见武泽苍:“殿下,我观察三日,见工坊工匠各展其长,百姓安居乐业,与别处大不相同。这里...这里让我想起了年少时梦想的工坊。”他声音有些哽咽,“若殿下不弃,鲁某愿效犬马之劳!”
武泽苍大喜,当即任命鲁大山为工坊总匠师,主管技术改良。
鲁大山上任第一把火就烧向了陶瓷窑炉。他重新设计火道和烟囱,增加黏土隔热层,改进投料方式。改造过程并非一帆风顺,第一次试烧时,因烟囱高度计算偏差,烟气倒灌,整个工坊弥漫着浓烟。
有些老工匠摇头:“祖宗之法不可变啊。” 但武泽苍亲自到场:“创新难免挫折,继续尝试。”
经过三次改进,新窑炉终于成功。节省燃料三成,温度均匀稳定,瓷器成品率提高近五成。望着出窑的一批精美瓷器,曾经质疑的工匠们也心悦诚服。
织机改进更是让女工们欣喜若狂。鲁大山增加了踏板和飞梭装置,使织布效率提高数倍。“以前一天织一匹,现在能织三匹!”一个年轻女工兴奋地告诉记者,“这样我能多挣些钱,送弟弟去学堂了!”
最让人惊叹的是水利应用。鲁大山设计的多重水车系统,利用水流动力带动碾米、磨面、锻打等多种机械,大大节省人力。原来需要二十人操作的碾坊,现在只需五人监管即可。
然而创新之路并非一帆风顺。这日,一台新式纺车突然故障,纺锤飞出击伤一名女工。流言顿时四起:“都说奇技淫巧不可靠!”“鲁疯子又害人了!”“还是老法子稳妥!”
鲁大山备受打击,闭门不出。武泽苍亲自带着药膳前去探望:“先生记得爱迪生否?”
鲁大山茫然:“爱迪生是何人?”
“一位伟大的发明家。他说过:我未曾失败,只是找到了一万种不行的方法。”武泽苍微笑道,“创新必有风险,重要的是从失败中学习。和州支持创新,也包容失败。”
鲁大山眼中重燃光芒:“殿下说得对!我这就去改进设计!”
经过反复试验,鲁大山不仅解决了纺车问题,还增加了安全防护装置。他公开向受伤女工道歉,赔偿损失,并承诺所有新器械都会经过严格测试才能投入使用。
他的诚信赢得众人尊重,工坊掀起技术革新热潮。工匠们踊跃提出改进想法,鲁大山择优试行,有效者重奖。武泽苍更适时提出“专利”概念:任何技术创新,王府给予奖励并保护其专营权。这一政策极大激发了创造热情。
深秋时节,鲁大山带来一个惊喜:他利用废弃矿渣和本地原料,试制出了一种新型建筑材料——坚如石材,轻如木材,还能塑形成各种样式。
武泽苍惊讶地发现,这竟是类似混凝土的材料!他立即拨款建设新型建材工坊,大量生产这种材料用于建设垦荒新村。
然而就在此时,边境传来急报:发现可疑人员窥探工坊,特别是新型建材工坊附近!
林惊羽调查后发现,竟是邻州派来的细作,目的就是窃取技术机密。
武泽苍立即加强工坊安保,同时提醒鲁大山:“创新可贵,但也需保密。特别是军工相关技术,更不可外泄。”
鲁大山却笑道:“殿下放心,核心技艺都在这里。”他指指自己的脑袋,“而且真正的创新是源源不断的,他们偷得了一时,偷不了一世。”
他随即展示了最新设计:一种简易起重机,可轻松吊起重物;一种改进的弓弩,射程更远精度更高;甚至还有一种利用水力驱动的自动锤打装置...
武泽苍越看越惊喜。有了鲁大山这样的人才,和州的发展如虎添翼。
寒冬来临前,在鲁大山的指导下,工坊完成了一系列技术改造:新建的节能窑炉节省了大量燃料;水利机械让粮食加工效率倍增;新建材工坊为垦荒新村提供了物美价廉的建筑材料。
最让武泽苍满意的是,鲁大山不忘培养新人。他开设工匠学堂,将技艺倾囊相授:“独木难支,众木成林。和州需要更多的能工巧匠。”学堂中最出色的几名学徒甚至开始提出自己的创新想法。
年终考核时,工坊的产出比去年同期增加了一倍有余,而成本却大幅下降。鲁大山被评为“和州杰出贡献者”,武泽苍亲自为他颁奖。
授奖仪式上,鲁大山热泪盈眶:“鲁某半生漂泊,被人视为疯子怪人。唯有殿下识才重才,让我这把老骨头还能有所作为。此生无憾矣!”台下,曾经质疑他的老工匠们也鼓起掌来,掌声最初稀疏,继而如雷震耳。
武泽苍扶起他:“先生言重了。和州能有今日,全赖诸位共同努力。创新之路才刚刚开始,还有更多挑战等着我们。”
他望向远方,目光深邃。有了鲁大山这样的技术人才,和州的工业化进程将大大加快。但武泽苍清楚,技术越先进,就越容易引起觊觎。如何保护这些创新成果,将是下一步的重要课题。
是夜,武泽苍与鲁大山促膝长谈,规划来年的技术发展:冶金改进、武器升级、交通建设... 窗外雪花纷飞,屋内炉火正旺。两个跨越时空的头脑碰撞出思想的火花,照亮了和州未来的道路。
鲁大山的到来,不仅带来了技术创新,更点燃了和州的创造之火。在这片曾经贫瘠的土地上,科学的种子正在生根发芽。工匠学堂的灯火常常亮至深夜,年轻学徒们围着鲁大山,学习着算学、力学、材料学的知识。曾经被视作“奇技淫巧”的技艺,如今成了人人追捧的学问。
而武泽苍知道,这只是开始。在他的蓝图里,和州将成为科技创新的摇篮,而这些工匠和创新者,将是改变这个世界的力量。雨停了,夜空清澈,星光璀璨,仿佛预示着明天更加辉煌的光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