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流自北而下,一日比一日更甚。光秃秃的树枝在风中颤抖,发出噼啪的脆响,仿佛在预示着这个冬天将不同以往。和州城内,市集上的木柴价格已经涨到了令人咋舌的地步,一担木柴竟要半贯铜钱,寻常人家如何负担得起?
武泽苍站在王府高阁之上,远眺着城外蜿蜒的山路。那些为了一家温饱而冒险进山砍柴的百姓,像一队队蚂蚁般在山间艰难前行。
“王爷,今日又有两人在山中遇袭。”林惊羽步履沉重地走来,声音里带着压抑的愤怒,“一死一伤,是黑风寨那伙土匪干的。”
武泽苍拳头紧握,指节发白。这不是第一次了。自入秋以来,随着入山砍柴的百姓增多,遭遇野兽和土匪袭击的事件与日俱增。
“城内情况如何?”他转过身,眉宇间笼罩着浓重的忧色。
“百姓已经开始拆毁旧屋木料当柴烧,甚至有人偷偷砍伐道路旁的树木。工坊区的情况更糟,陶瓷工坊已经有三家停产,玻璃工坊也只能维持最低产量。”林惊羽汇报道,语气沉重。
武泽苍长叹一声:“召集鲁大山和李慕,王府议事。”
半个时辰后,王府议事厅内炉火微弱,连这王府之中,燃料也已捉襟见肘。
鲁大山搓着冻得发红的手,率先开口:“王爷,我改进了一种新式窑炉,热效率能提高三成,但即便如此,没有燃料也是枉然。”
李慕接着道:“我已下令限制非必要燃料使用,优先保障百姓取暖,但这也只是权宜之计。和州人口已增至八万余众,光每日炊食所需就已惊人,更遑论取暖和工坊之需。”
武泽苍凝视着跳动的炉火,沉默良久。厅内只闻木材燃烧的噼啪声和窗外呼啸的寒风。
“木柴和秸秆已难以为继。”他终于开口,声音坚定,“我们必须找到新的燃料来源。古籍记载,地下有可燃之石,谓之石炭。我欲组织勘探队,在全州寻找此物。”
鲁大山眼睛一亮:“王爷说的可是那种黑黢黢能燃烧的石头?我年轻时游历北方曾见过,燃烧起来比木柴旺盛得多!”
“正是。”武泽苍点头,“此事关乎和州存亡,须立即着手。”
三日后,一支由三十人组成的勘探队出发了。领队的是王府工匠头领赵铁柱,曾有过采矿经验。然而勘探工作远比想象中艰难。和州地质复杂,勘探人员又缺乏寻找矿藏的经验,一连半月过去,除了几处品质低劣的泥炭,毫无所获。
天气日益寒冷,第一场雪随时可能降临。武泽苍心急如焚,亲自带队勘察了几处可能有矿脉的地方,却都失望而归。
一个月后的黄昏,武泽苍正在书房研究地质图,忽然外面传来一阵急促的脚步声。
“王爷!王爷!北山有消息了!”侍卫来不及行礼,气喘吁吁地冲进来,“北山垦荒的流民在挖井时,挖出了能燃烧的黑石头!”
武泽苍猛地站起身,图纸散落一地:“备马!立即去北山!”
北山位于和州城北二十里处,去年接纳的流民大多被安置于此垦荒。武泽苍带着一队亲兵,踏着月色疾驰而去。到达目的地时,已是深夜,但垦荒点却火把通明,百余人围着一口新挖的井,议论纷纷。
见王爷亲至,众人慌忙让出一条路。一个老汉激动地指着井口:“王爷,这井才挖了三丈深,就冒出这种黑石头,邪门得很,一点就着!”
武泽苍快步上前,只见井边堆着一些黑色石块。他拿起一块,入手沉甸甸的,表面有着金属般的光泽。他取过火把靠近,那石块竟真的慢慢燃烧起来,发出炽热的火焰,比木柴旺盛得多。
“这是...优质的无烟煤!”武泽苍心中狂喜,几乎难以自持。他强压激动,沉声下令:“立即封锁现场!所有参与挖井的人暂时留下,每人赏银一两,但不得外传消息。”
他亲自下到井底,火把照耀下,井壁可见大片黑色矿层。武泽苍用手触摸,又敲下几块样本仔细察看,心中越发激动——这不仅是煤矿,而且还是埋藏浅、煤层厚实的优质煤矿!从露头情况看,极可能是一个大型露天煤矿的边缘。
回到地面,武泽苍立即命令亲兵队长:“调一队安国军来此驻守,没有我的手令,任何人不得接近。”
返回王府的路上,武泽苍心潮澎湃。煤炭的热值远高于木柴,若能大规模开采,不仅可解燃料短缺的燃眉之急,更能让和州的工坊生产水平跃上一个新台阶。
当夜,王府灯火通明,核心人员悉数到场。
“天佑和州!”武泽苍难掩兴奋之情,“我们在北山发现的是一种叫做煤炭的矿物,燃烧产生的热量远超木柴,且储量丰富。”
鲁大山猛地一拍大腿:“太好了!若有此物,窑炉可日夜不熄,工坊产量能翻几番!”
李慕则谨慎提醒:“此等宝藏,若外界得知,必引来觊觎。特别是北方的羯族和周边几州,近年来一直对我们虎视眈眈。”
林惊羽立即表态:“安国军可驻守矿场,确保万无一失。”
武泽苍综合各方意见,制定详细计划:对外宣称发现普通石矿,避免引人注意;立即组织开采,先满足工坊和民生急需;研究煤炭利用技术,减少烟尘污染;建立严格管理制度,防止事故和浪费。
三日后,开采工作正式开始。武泽苍亲自设计开采方案:采用巷道式开采,预留支撑柱,确保安全;设计通风系统,防止瓦斯积聚;建立排水设施,避免淹井。
最初的开采全靠人力,效率低下。鲁大山改进了工具:设计专用镐头,加大挖掘效率;制作运煤小车,减少搬运劳力;甚至还利用水力驱动提升装置,将煤从井底运上来。
第一批煤炭首先供应工坊。陶瓷窑炉改用煤炭后,温度更稳定,烧制时间缩短,成品率大幅提高。玻璃工坊更是如虎添翼,能够生产更大更平整的玻璃。
然而问题随之而来:煤炭燃烧产生大量烟尘,污染严重;工人们缺乏防护,经常咳嗽;甚至发生了几起瓦斯泄漏事故,幸亏发现及时未酿成大祸。
武泽苍立即叫停部分开采,全力攻关煤炭利用技术。他设计出简单的消烟除尘装置,指导建造新型高效炉灶,大大减少了烟尘排放。
最创新的是“蜂窝煤”的发明:将煤粉与黏土混合,压制成型,晒干使用。这样不仅燃烧更充分,还方便运输和储存,特别适合家庭使用。
“王爷这法子太妙了!”百姓交口称赞,“一块蜂窝煤能烧半天,比木柴耐烧多了,还干净!”
随着开采规模扩大,新的问题出现:煤炭运输困难。从矿区到工坊和城镇,全靠人挑车推,效率低下。
武泽苍灵感一闪:“何不修建简易铁路?”他根据记忆中的矿山铁路,设计了木质轨道和煤车。虽然简陋,但大大提高了运输效率。
煤矿的开采还带来了意外收获:在煤层中发现了耐火黏土和铁矿。鲁大山如获至宝:“天助我也!有耐火黏土就可建高温窑炉,有铁矿就能炼更多钢铁!”
很快,依托煤矿,一个完整的工业区初具规模:煤矿提供燃料,黏土矿提供耐火材料,铁矿提供原料,工坊进行加工制造。
武泽苍趁机推行“能源革命”:鼓励工坊改用煤炭,培训司炉工;推广蜂窝煤,改善民生;甚至试验用煤炭炼焦,尝试炼钢。
然而煤矿的繁荣引来了麻烦。一些商人窥见商机,想要走私煤炭到外地牟取暴利。更严重的是,邻州探子似乎察觉到了什么,频繁在边境活动。
武泽苍加强矿区安保,实行凭证出入,所有煤炭交易必须登记。同时放出口风,称这只是品质较差的“石炭”,燃烧有毒,不宜使用,以麻痹外界。
深冬时节,一场大雪封山,木柴运输中断。往年和州此时早已冻馁遍野,今年却因煤炭充足,百姓安然过冬。
最让人感动的是,武泽苍下令开放王府煤场,无偿供给贫困百姓取暖。许多老人热泪盈眶:“活了大半辈子,第一次冬天不挨冻!”
煤矿的开采还创造了大量就业机会。流民们经过培训成为矿工,有了稳定收入。武泽苍特别注重矿工福利:实行轮班制,提供防护用具,免费供应餐食,受伤有医治,遇难有抚恤。
“矿工是用生命在和州挖宝,绝不能亏待他们。”武泽苍经常深入矿井,与矿工同甘共苦。
一次视察中,武泽苍发现矿井通风不畅,立即叫停作业,亲自设计改进通风系统。有官员觉得小题大做:“死几个矿工何必如此大动干戈?”
武泽苍厉声道:“人命关天!在我和州,每一个生命都珍贵无比!”这句话传开后,矿工们感动不已,工作更加卖力。
开春后,煤矿开采步入正轨。武泽苍开始长远规划:探明储量,制定开采计划;建立煤炭储备,应对突发情况;研究煤炭综合利用,开发副产品。
最令人惊喜的是,在武泽苍的指导下,鲁大山竟然用煤焦油试制出了第一批染料和药品!虽然粗糙,却开辟了化学工业的先河。
“这黑石头里竟有这么多宝贝!”鲁大山兴奋得像孩子般手舞足蹈。
武泽苍也深感震撼:他只是根据现代知识给出方向,古人却能举一反三,创造出意想不到的成果。
然而就在此时,边境传来紧急军情:一支不明身份的军队正在向煤矿方向移动!
武泽苍立即命令安国军进入战备状态,同时加强矿区防御。他亲自坐镇矿区,准备迎接可能的进攻。
但令人意外的是,那支军队在距离矿区十里外突然转向,似乎只是试探性行动。
“他们在试探我们的防御。”林惊羽分析道,“看来煤矿的秘密保不住了。”
武泽苍沉思良久,做出一个大胆决定:“既然保不住,不如主动公开。但要让他们知道,夺取煤矿的代价他们承受不起。”
他故意放出一批优质煤炭到市集,同时展示安国军的强大实力。果然,各方势力得知煤矿真相后,虽然垂涎,但见和州军容整肃,都不敢轻举妄动。
夏季来临,煤矿开采达到新高度。在煤炭的支持下,和州工坊日夜开工,产品质量和数量都大幅提升。百姓用上廉价燃料,生活明显改善。
武泽苍站在矿区高处,俯瞰繁忙景象:矿井口车辆往来不绝,工坊区烟囱林立,运输线上煤车奔驰...
从偶然发现到规模开采,从燃料短缺到能源充足,煤矿给和州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但他清楚,这仅仅是开始。煤炭的利用还很初级,更深层的价值有待发掘;能源结构单一,需要寻找更多来源;环境问题也开始显现,需要更好解决方案。
是夜,武泽苍在灯下绘制新的能源规划:改进开采技术,提高资源利用率;开发水力和风力,实现能源多元化;研究污染治理,保护生态环境...
窗外,矿区的灯火如星辰般闪烁。在这片光芒中,武泽苍看到了和州的未来:不仅是农业重镇,手工业基地,更将成为能源中心,工业摇篮。
而这一切,都始于那个意外的发现。但比发现更重要的是,如何让这地下的宝藏,真正造福这片土地和人民。
明天,能源革命还将继续。而武泽苍知道,他和他的和州,已经准备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