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风吹过京城的屋檐,摄政王府的书房里却是一片肃杀。
宋鹤安手中的密信在烛火上缓缓燃尽,灰烬落下的那一刻,他眼中闪过一丝冷厉。
镇北王兵权重握,其女福襄郡主对他的痴恋,成了皇帝计划中最好利用的一环。
“王爷,真要如此吗?”
暗卫低声问道。
“为了拔除镇北王这个隐患,暂时稳住福襄,是必要的。”
宋鹤安的声音没有一丝温度,“只是……月姝那里……”
想到夏月姝,他冷硬的眉眼终于有了一丝松动。
“那就让她暂时回夏府住几日吧,等宫宴过后,我自会向她解释。”
腊月三十的雪,下得绵密又执着,将整座皇城裹进一片素白里。
夏府的暖阁里,炭火烧得正旺,夏月姝临窗坐着,手里捏着一枚半旧的玉佩.
正是花灯节那日宋鹤安送她的那对飞鸟佩,她摩挲着玉上温润的纹路,目光落在窗外纷飞的雪花上,恍惚已出神许久。
那日,她终究没有跟宋鹤安一起回去,留在了夏府。
“姐姐,宫里的帖子送到了,说是除夕宫宴,皇上传召了所有命妇,您……”
夏今安捧着烫金的帖子走进来,话没说完就见她眉宇间的落寞,把后半句咽了回去。
那日宋鹤安离开后,便没有再来。
这期间,京城里的流言蜚语从未断过,说摄政王为了福襄郡主,已将王妃彻底冷落。
甚至有御史隐晦上奏,说摄政王妃久居娘家,有失妇德,不如废黜另立。
宋鹤安对此始终没有只言片语的回应。
他不来夏府,也不递消息,仿佛她这个王妃,真成了无关紧要的摆设。
“知道了。”
夏月姝接过帖子,指尖触到冰凉的烫金字体,“备好车吧,既是圣旨,总不能不去。”
夏今安看着她强装平静的侧脸,忍不住道:“姐姐,那福襄郡主若在宴上为难您……”
“无妨。”她淡淡一笑,笑意却未达眼底,
“我是摄政王妃,身份摆在那里,她总不能当众打我的脸。”
可只有她自己知道,心里那点仅存的底气,早已被这些日子的冷落和流言蚀得快要空了。
就连她自己都不能确定。
除夕宫宴设在太极殿偏厅,灯火璀璨,暖意融融,与殿外的冰天雪地判若两个世界。
夏月姝到的时候,宴席已开了大半。
她刚在王妃的席位坐下,就感觉到无数道目光落在身上,有同情,有嘲讽,还有几分看好戏的玩味。
她端起茶杯,指尖微颤,刚要抿一口,就听到一阵环佩叮当的声响,伴随着清脆的笑语:
“鹤安哥哥,你看我这新做的指甲,是不是很配这件衣裳?”
福襄郡主萧明玥挽着宋鹤安的手臂,笑靥如花地走了进来。
她今日穿了件正红色的宫装,裙摆上用金线绣着凤凰展翅的纹样。
头上插着一支赤金点翠步摇,每走一步都流光溢彩,硬生生把满殿的贵女都比了下去。
而宋鹤安,一身玄色蟒袍,身姿挺拔,面无表情地任由她挽着。
目光扫过席间,在触及夏月姝时,没有丝毫停顿,仿佛只是看到了一个无关紧要的陌生人。
夏月姝握着茶杯的手猛地收紧,滚烫的茶水溅在指尖,她却浑然不觉。
“哟,这不是王妃姐姐吗?”
萧明玥像是才看到她,故作惊讶地松开宋鹤安的手臂,走到她面前,居高临下地打量着她,“
怎么一个人坐在这里?鹤安哥哥刚才还念叨,说找不到你呢。”
这话半真半假,既显了她与宋鹤安的亲近,又暗讽夏月姝被冷落。
周围响起几声低低的窃笑。
夏月姝抬眼,对上萧明玥挑衅的目光,语气平静无波:
“郡主说笑了,王爷日理万机,怎会惦记我。倒是郡主,与王爷形影不离,真是羡煞旁人。”
“那是自然。”
萧明玥得意地扬起下巴,
“我与鹤安哥哥自幼相识,他心里想什么,我最清楚。不像有些人,占着王妃的位置,却连自己的夫君都留不住。”
“明玥。”
宋鹤安的声音突然响起,不高,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威严,
“入席吧,陛下要来了。”
他的语气听不出偏向谁,可萧明玥却像得了圣旨,笑着应了声“好”。
临走前还挑衅地看了夏月姝一眼,那眼神仿佛在说:
你看,他还是向着我的。
宋鹤安在主位坐下,与夏月姝隔着七八张桌子的距离。
他自始至终没有再看她一眼,只是端着酒杯,与身旁的镇北王低声说着什么。
那背影挺直如松,却透着一股拒人于千里之外的冷漠。
夏月姝的心,一点点沉下去,像坠了块冰。
她低下头,默默吃着碗里的东西,味同嚼蜡。
酒过三巡,气氛渐渐热络起来。
皇帝兴致颇高,让众人都露个才艺。
萧明玥自告奋勇,献上了一支北疆的剑舞,身姿矫健,剑光凌厉,引得满堂喝彩。
舞毕,她走到殿中,对着皇帝福身一礼,话锋却转向夏月姝:
“陛下,臣女献丑了。说起来,摄政王妃才貌双全,不如也给大家露一手?也好让我们瞧瞧,能让鹤安哥哥另眼相看的女子,究竟有何过人之处。”
这话说得极妙,既捧了夏月姝,又暗指她配不上宋鹤安,还把众人的目光都引了过去。
夏月姝握着帕子的手一紧,正想找个理由推辞,就听萧明玥又道:
“怎么,王妃是不愿给陛下面子,还是……根本就没什么才艺?”
皇帝在龙椅上看着,脸上带着温和的笑意,却不说话,显然是乐见其成。
夏月姝深吸一口气,缓缓起身,走到殿中。
她没有跳舞,也没有抚琴,只是朗声道:
“臣妾不善歌舞,也不通丝竹,愿为陛下和诸位献上一阕旧作,聊以助兴。”
她声音清越,回荡在殿中:
“‘朔风卷雪落皇城,灯影摇红意未平。旧梦依稀随水逝,此心何处寄浮萍。’”
这首诗写得哀婉又怅然,分明是她这些日子心境的写照。众人听出了诗中的落寞,看向她的目光多了几分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