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行舟自己尝了一口,又给梁晓悦嘴边递了一颗螺肉。
“媳妇,你也尝尝。这旺螺的味道真是绝了,又鲜又嫩。”
梁晓悦笑道:“可不,昨天也才捡了二十多个。”
“够吃了,这么鲜美的食物,可都是大自然的馈赠。”
两人把饭菜端上桌,李斯同两口子也端着碗来家里。
四人边吃饭,边聊天。
沈行舟让他们两口子也尝尝这旺螺。
李斯同道:“这螺真好吃,口感嫩滑q弹,还有嚼劲,鲜香得很。”
他媳妇也跟着点头附和:“是啊,这味道太鲜了,我还是头一回吃到这么好吃的旺螺。这是在哪里捡的?”
梁晓悦:“昨天你们担着螺上岸的时候,我在一块大礁石旁看到了这些螺。”
范桂香:“还是你运气好。总能捡到美味的海货。”
大家你一言我一语地夸赞着旺螺的美味。
梁晓悦笑着说:“下次大潮的时候,我们还去那片礁石滩,看能不能再捡点回来。”
李斯同:“像这么大个的少见,小点的,或许能遇到。”
梁晓悦让范桂香跟李斯同尝尝自己做的虾丸紫菜汤。
两人正好吃完饭,便舀了点汤品尝,又吃了一个虾丸。
鲜得两人直挑眉。
范桂香问:“晓悦,你这虾丸是怎么做的?”
“这个比做鱼丸简单多了。把虾肉剁碎,少加点红薯粉或是淀粉,搅到上劲就可以了。”
“改天我也试试你这样的做法。”
“这样做的,孩子们应该喜欢吃。”
李斯同笑道:“我家的虾都是白灼出来给孩子们吃。这种口味还是第一次品尝。”
这简单的美食,让他们在这艰苦的年代里,感受到了别样的幸福。
沈行舟:“范嫂子,我家里还有几条鳗鱼。周末休息的时候,你教我做鱼丸吧!”
“行!到时候我们家也跟着做一些。我也养了几条鳗鱼。”
李斯同:“行舟,你教我用竹子做的那个增氧机真好。有了这个,鱼虾蟹能多养些日子。”
两个女人聊着女人们之间的话题。
男人也聊着他们感兴趣的事。
范桂香小声问梁晓悦:“昨天开了多少珍珠?”
梁晓悦轻笑着回道:“大大小小,总共四十多颗。”
实际上不止,除了那19颗孔雀绿的珠子外,其它珠子至少开了80颗左右。
为了不让范桂香觉得落差太大,她才这样说的。
范桂香笑着回道:“我们和慧琴家都开了二三十颗珠子出来。”
“范嫂子,先收好,以后肯定值钱。”
范桂香笑道:“我家老李也这样说。等女儿长大了,给她做一个手串。”
沈行舟得知几个女人明天打算去镇上。
他叮嘱梁晓悦:“明天没有大风,是个适合出岛的日子。路上注意安全。你力气小,别带太多东西出去。”
“知道了!”
随后,范桂香又道:“行舟,晓悦,今天我去过后勤部了。领导很支持我们想给巡逻队小战士们送干货的事。
说会把我们这次送特产的事宣传宣传。
也让那些对巡逻兵们态度不好的人起到一个警示的作用。
最近因为收获太好,有些人潮水来了,还不舍得回来。
巡逻士兵们为了他们的安全着想,屡次劝她们早些回来。
都被她们给拒绝了。
有的性质恶劣的,还让巡逻兵们守在她们身边保护她们的安全。”
沈行舟听到这里,眉头皱得死紧。
“还有这种事呢?”
“可不,这样做的人还真不少!特别是那些年纪大的老太太。士兵们也不好说重话,领导们更是不好教育。只能好言相劝。”
沈行舟:“这事可不能惯,否则真要出事了,只怕以后家属院都不让赶海,直接禁止家属们去海边。”
李斯同也道:“这事部队不好出面,你们家委会的人必须拿出态度,把这些利弊分析给众家属们听。态度必须强硬些。”
梁晓悦对于这样的事情没经验,也不好发言。
家属们冒险赶海这事,她也觉得有必要管一管。
范桂香:“昨天,我也把这事跟家委会的组长提了一嘴。
组长也说跟后勤部商量一下。
看采取怎样的方法,能更有效遏制这样危险的事情发生。可不能跟她们讨价还价。”
沈行舟:“那我们今晚把要送人的东西都拿出来,麻烦范嫂子明天把东西交上去。上面或许可以借这这个契机,劝一劝众人。”
家里的干货梁晓悦今天已经准备好了。
这会交给范桂香三个袋子。
“范嫂子,东西放你这里,明天我帮你送到后勤部。”
“好!那我去慧琴家里把东西也收起来。明天出门前送到后勤部去。”
翌日一早,起床号响的时候,梁晓悦跟沈行舟一起起床。
沈行舟洗漱完就去了军营里。
梁晓悦从空间里取出一块方便面来到厨房里。
打算做了一碗海鲜面当做早餐。
在厨房里煮面的空隙,看到昨天泡的绿豆发芽了。
她用筲箕把绿豆装起来,上下各垫了一块纱布。
淋了些水后,就让这些豆芽自己生长去。
范嫂子说了,这些豆芽一天至少要淋两次水。
吃完早餐,再用空间里的电饼铛做了几个饼,一会带在路上当干粮。
从冰箱里取出一瓶饮料灌进军用水壶里带上。
她今天打算带出去的东西有点多。
留给沪市沈家的干货已经寄出去了。
给小战士们的东西也有50斤。
她家里还有不少干货呢!
沈行舟没有回来的时候,她在海滩上捡的东西多了。
还会偷偷收一些进空间里。
这样搬运的时候轻松些。
晾晒也是直接在空间里进行的。
空间里没有夜晚,在里面晾晒不必收进收出。
还能更快的晒干。而且,空间里晒出来的干海鲜颜色更漂亮!
有点像后世烘干的效果。
出门之前,去把晒架上盖的雨布揭开。
把昨天晒的那些螺贝继续晒一晒,吹一吹。
做完这些,时间也不早了。
跟范桂香和徐慧琴一起,带着东西出门了。
她的肩膀不会挑东西。
便用背篓装了一篓干货。
又用两个水桶提了些鲜活的大青蟹、海胆和鲍鱼。
这几样家里有很多。觉得这些吃新鲜的更美味!
便带些出去卖新鲜的。
听范桂香说,供销社里这三样的收购价格也还行。
今天去镇上的人比她上次去的时候还多。
大家跟她们一样,都是送海货出来的。
有的打算寄回老家,有的也是去供销社里换物资。
徐慧琴小声在梁晓悦和范桂香耳边道:“看来,今天在供销社里有得时间耽误。”
范桂香叹气道:“我还想着今天去一趟国营商场,提前采购点年货。若是在供销社里耽误的时间久怕是来不及。”
经范桂香一提,梁晓悦这才想起来,再有一个月就要过年了。
而且,这个时代的国营商场,她还没有逛过。
只有原身逛商场的记忆。
看来,她今天也得多带点物资回来。
虽然空间里的物资有不少,但是有很多不能拿到明面上来。
所以,她在心里把空间里现有的东西都过了一遍。
一会就知道要买哪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