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才啊。
林天鱼由衷地发出了感叹。陈政委这帮人,就算是放到现实世界的苏共,在基层摸爬滚打个几年,凭着这份手腕和觉悟,被火速提拔进中央也就是时间问题。
实际上要不是他们现在已经是这个草台班子的“中央委员会”成员,升无可升了,哪怕在这个世界,他们未来的仕途也是一片光明。
科层制,或者说,官僚制度。这玩意儿就像一把双刃剑,好处和坏处都明晃晃地摆在那儿。
在革命初期,在一个政权刚刚建立,百废待兴的时候,它无疑是最高效的工具。它用一套明确的规则和晋升渠道,取代了旧时代那种依靠血缘、关系和拍马屁的混乱体系。谁能干,谁有功,谁就上。一切都以“效率”和“功绩”为导向。陈政委这帮人,就是这套体系下最完美的产物。
只不过,时间久了,这份成功本身,就会不可避免地走向“癌变”。这并非是它失败了,恰恰相反,是因为它“过于成功”了。
所谓革命的成功会消解革命本身。当激情燃烧的岁月过去,轰轰烈烈的斗争告一段落,剩下的,便是漫长而又枯燥的建设与管理。原先那些为了同一个理想而抛头颅洒热血的革命者,会逐渐转变为新秩序下的管理者、行政人员。他们的工作重心,不再是“颠覆”,而是“维持”。
官僚制度的成功,最终也会导致官僚主义化。执行规则本身,逐渐变得比实现规则所要达成的最终目标更重要。机构的自我维持与扩张,成了比它最初被赋予的职能更优先的考量。
这种苗头,其实已经很明显了。
那个“公共厕所及下水道系统卫生管理委员会”请求改名,就是一个最生动、也最荒诞的例子。他们请求改名的那一刻,其核心目标,就已经悄悄地从“如何把下水道修得更好,把厕所打扫得更干净”,转变成了“如何让我们的委员会听起来更重要,更有地位,能在下一次预算审批里拿到更多的资源”。
林天鱼解决不了这个问题。他可以平了一座山,可以手搓卫星,但他解决不了一个制度在成功之后,必然会产生的惰性与僵化。这是刻在社会学规律里的“熵增定律”,是一种不可逆的趋势。
至于解决办法,只能说,在没有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前提下,任何试图从制度层面根治官僚主义的方案,都是空谈。
历史上,聪明人给出的方子也就那么几种。托洛茨基那套“不断革命论”,其本意是说,像俄国这样的落后国家,革命不能停在资产阶级阶段,必须直接过渡到无产阶级专政;并且,这场革命无法在一国之内单独成功,必须持续地向外输出,引发世界革命。而这种理论其内在逻辑,也包含了一种用永不停歇的斗争来防止新的利益集团板结固化的理念。今天把东边的官僚拉出来批判一番,明天再把西边的特权阶层挂上城墙。这套理论听起来很热血,也很理想,但执行起来的代价,就是整个社会都得陪着你一起坐过山车,永远别想安生。
还有一套更激进、也更聚焦于内部的理论,则是试图通过周期性的、自下而上的群众运动,来冲刷官僚体系内部滋生的污垢。这招是够狠,但副作用也大得离谱,搞不好就把整个屋子都给拆了。用他自己的话说,就是“天下大乱,达到天下大治”。只不过,这“乱”的代价有多大,“治”的效果能维持多久,历史已经给出了一个充满了争议与伤痛的答案。
属于是“刮骨疗毒”和“同归于尽”只在一线之间。
归根结底,政治制度这玩意儿,就像是电脑的操作系统,它终究是为硬件服务的。硬件不升级,你把windows xp优化得再好,它也跑不动4K游戏。
回看现实世界的历史,夏国古代为什么能从分封制的“周天子”时代,一步步走向中央集权的大一统,最终还搞出了“科举制”这种在当时看来堪称bUG级的官员选拔制度?真的是因为秦始皇、汉武帝他们脑子比周天子好用吗?
根子,还是在生产力上。铁器牛耕的普及,让小农经济取代了效率低下的井田制,原先那种以血缘为纽带的贵族封地,开始被更高效的、以郡县为单位的行政区划所取代。国家需要修长城、治黄河,这种超级工程,靠以前那种“诸侯联军”模式根本玩不转,必须得有一个强有力的中央政府,才能调动全国的资源。于是,一个庞大的、需要专业人才来管理的官僚体系,就应运而生了。察举制、征辟制,这些早期的“内测版”软件跑了几百年后,终于在隋唐时代,迭代出了“科举制”这个革命性的正式版。
再看看那个已经死在「深海dLc」的英国。资本主义的种子早在几个世纪前就已种下,但直到19世纪,当维多利亚时代的日不落帝国掌控全球贸易与广袤殖民地,事务变得空前复杂时,原先那套国王拍脑袋、贵族靠继承的“恩赐官职制”就彻底不够用了。管理一个全球性的商业帝国,需要的不是国王的亲戚,而是懂会计、懂航海、懂法律的专业人才。于是,以1854年《诺斯科特-特里维廉报告》为标志的现代文官制度改革,也就成了必然。
说白了,都是被生产力逼的。
主世界的夏国,在【长征计划】下已经开始尝试进行下一步的管理制度改革。名头听起来还算温和:「AI辅助治理」,但这背后到底是谁辅助谁,可就是个有趣的问题了。
政治制度也有相应的变化,林天鱼曾经在学校图书馆的相关学术期刊上面看过,学术全名是赛博无比的「人工智能代理下的民主集中制」,AI-delegated democratic centralism。
历史上,苏联曾有一个名为“oGAS”的宏大计划,试图用遍布全国的计算机网络,构建一个终极的、全自动化的计划经济体系,这也是夏国相关计划的来源。但在现实世界里,这个计划最终因为各种原因被放弃了。其中一个颇具讽刺意味的理由,便是当时的部分高层认为,这种将一切都交给冰冷机器来计算的模式,过于“极权”,会扼杀人的主观能动性。实际上的原因嘛……包括技术上的局限、庞大官僚体系的内部阻力。
谁也想不到,在【幻想】降临,老大哥反而不那么“极权”了。